• 2

台灣產業升級方案,大家一起來討論,台灣加油


剛看完這一期商業周刊訪問陳沖院長,有些感觸,寫了封信去院長信箱,以下是內文,當然只是我的拙見,大家一起來討論及努力,提出您的寶貴意見,但請勿涉及政治立場及對面罵,這些看政論節目就好,

台灣加油


前言與願景: 台灣的未來5年,10年,20年在那,實力,活力,熱情仍在,只因短暫挫 折,舉國低迷,危機便是最好機會,韓國能短短10年崛起,台灣更沒問 題,但需有目標,策略,方法公告全國,上下一心,才可重新站起來

願景:給人民的大餅與目標(台灣,世界村)概念,向全球國家及人民宣 傳,最熱情友善,無種族歧視,民主自由國家,歡迎各國專業人員移民來 台或投資,這是我們跟中國最大的差異及寶貴資產

大綱重點兩部分:1產業 2教育
1、產業
a.外匯存底動用,全力補助產業升級
b.廣納人才,由政府廣邀全球優秀人才來台任職官方或民間機 構,不限國籍,人種,長短期皆可,國家買單
c.政府主導企業併購(面板,半導體,太陽能,製造,LED), 只要合併後可提升市佔及規模便由政府主導,不然只會被大 陸超越
d.重點新興產業扶植,下一各兩兆雙星,如綠能,電動車,遊 戲軟體開發,觀光服務業,由政府主導扶植,學習韓國及大陸,國家力量 介入,全力鎖定發展,

2教育 a.官方語言英文化
b.教育專職化(培育專業技術職才)
c商業化(注重企業實習)
d國際化(英文教學,補助邀請全球名師來台)
e產學合作化(研究成果輔導商品化)
2012-10-07 16:46 發佈
只有一個~

產業投資優惠 加入類似通訊的 牌照制度

簡單說就是總量管制

台灣 DRAM 和 LCD 太多家了
駁回
其他就先不看了
fox64 wrote:
a.外匯存底動用,全力補助產業升級...(恕刪)
蔡依倫,遥めい,李寶英,河智苑,韓藝瑟,朴寒星,樸敏英,李智雅,尹恩惠,蘇怡賢,韓藝真,宋慧喬,新垣結衣,Tiffany,T-ara,AOA,Rainbow
與其用力加油,漫無目標地亂槍打鳥,不如很簡單地做一件指標性的關鍵公共建設..

實際上確實有簡單有效的方法可以讓台灣成為世界經濟動脈的熱點..
而且只需要有限的金錢與時間的投資,
效果不但是立竿見影且可以用神威到犯規的程度來形容..

這個方法就是建設連接大陸與台灣的高速公路

一旦這條跨國高速公路建設完成,等於世界對中國的物流金流人流,
可以路運輸送的方式快速大量且成本低廉地透過台灣直進中國,
而台灣特殊的國際地位將使台灣成為如同租界般,歐美日對中國經濟往來的超然區域,
這個類似瑞士的中立而超然地位將成為世界與中國接軌的最有利的切入點..
也唯有此種世界地圖級的建設才有辦法引領世界經濟的脈動,成為台灣經濟的火車頭...



fox64 wrote:
剛看完這一期商業周刊...(恕刪)


多做點功課仔細思考, 不用急著寫些自已為很可觀的建言..
否則還真只是隨看隨丟的拙見而已..
沒人會當一回事的..

fox64 wrote:
剛看完這一期商業周刊...(恕刪)

放行開發案....

職場靠嘴砲 wrote:
只有一個~產業投資優...(恕刪)

這倒是真的..
台灣就是太過開放,
有線電視頻道就是很好的例子,
小小的台灣100多台,
電視台賺不到廣告費怎麼會有錢製作節目...
面對壞事的態度,決定了你心情的高度; 做人的態度,決定了你名聲的高度; 做事的態度,決定了你成就的高度。
產業升級最重要有市場
否則灌再多錢也難有用處吧
再者產業不只可以升級也可以外移的
外匯用一用
產業移一移
剩一堆內債給誰?
官方語言英文化?
非英美的歐洲跟亞洲
官方語言越英文化的研發實力就越差
不過金融業跟仲介就越發達
台灣要走這種路嗎?

fox64 wrote:
剛看完這一期商業周刊訪問陳沖院長,有些感觸,寫了封信去院長信箱,以下是內文,當然只是我的拙見,大家一起來討論及努力,提出您的寶貴意見,但請勿涉及政治立場及對面罵,這些看政論節目就好,


肯定樓主的用意,動嘴不如動手,比起多數人還在敲鍵盤打嘴砲的同時,你已經付出行動了

我想從幾個自己思考的角度來讓樓主共同參考一下:
1.眼前經濟問題,政府不願正面面對,只想從對自己有利的數字來說嘴,逃避問題不肯面對目前的經濟窘況,不願誠實面對就永遠都不知道怎麼去改變

2.官僚作風興盛,領導人對於產業長遠的佈局在哪?把餅說得天花亂墜多好吃,卻始終做不出那個餅來有何用,你可以跟我們說黃金十年,2兆雙星...等,實際內容何在? 還記得十大建設每個建設名稱以前唸書都還要倒背如流,多少人知道政策實際內容為何? 目前如火如荼進行得怎樣?

3.兩岸策略明確,國際策略為何?很明確的看到兩岸經濟的推動政策,但是國際經濟合作與投資內容不知有誰知道?南韓李明博可以到南非邦交國採訪,回來的同時也簽訂了多項經濟合作條約,對方有資源缺技術,韓國有技術缺資源,台灣敦親睦鄰回來之後看到除了運動外交之外,有什麼獲利嗎?

4.台灣的促進綠能產業發展相關條款通過過少,擁有絕佳的風場與日照天數,連學個德國如何增進綠能遠景都看不到

5.產業輔導轉型,代工電子業已經走入式微時代,如果還在遙想10年前那個美好時代,就像現在逐漸被韓國趕上,接下來馬來西亞,印尼..等也將迎頭趕上,中國的勞力優勢不再對台商有優勢,轉向巴西?轉向南美洲?轉向非洲? 產業型態技術再不升級慢慢就被淘汰,政府對於電子業長久的扶持,造成其他產業弱勢,現代重工,太原重工,三菱重工誰說這些傳產不具優勢,現在畢業年輕人有多少比例投入高工時低時薪的電子業,就知道產業已經嚴重失衡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