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國共內戰蔣介石本來根本不會輸的

國共內戰蔣介石最後失敗, 最主要還是全局戰略出了問題.
若是妥善佈署, 根本不會失敗.

首先胡宗南西北30萬重兵根本是呆兵,
西北又不是主戰場, 放那麼多兵根本沒用.

西北放10萬兵力牽制即可, 將20萬兵力調派山東,
給王濟武共30萬兵力守濟南,
共軍絕對攻不下來.

濟南攻不下來, 華中就穩住了,
也就不會有後來的徐蚌會戰處處被動挨打, 慘烈失敗的局面.
徐蚌會戰國軍大失利, 是因共軍華東華中兵力合擊, 兵力較國軍處於優勢才造成.
若濟南不失守, 共軍華東兵力被牽制住, 光憑華中兵力根本無法擊敗國軍,
反可能在攻擊黃伯韜部時損失慘重, 且遭國軍東西兩面夾擊而全面失敗.

所以蔣介石戰略佈署第一錯誤, 便是在西北放太多呆兵,
而沒將兵力調至真正關鍵的山東濟南戰區.

第二錯誤是長春被圍時, 便應果斷迅速放棄四平, 將四平兵力撤至瀋陽,
讓瀋陽兵力增至40萬左右, 因有海運可維持補給, 共軍絕對攻不下來,
另將武漢黃維10萬機械化兵力, 派至錦州協同守城, 並伺機出擊周圍共軍.
若錦州有20萬兵力, 瀋陽有40萬兵力, 共軍絕不敢攻錦州或瀋陽,
因攻擊錦州, 便會遭到20萬守城軍, 加瀋陽調派的20萬援軍夾擊, 極可能損失慘重乃至全面覆沒,
而攻瀋陽則不可能擊敗40萬守軍亦將無功而返.

如此佈署則東北戰局亦可穩定, 共軍無法攻下東北,
自然平津戰局亦穩定, 也不會有後來的平津戰役.

所以蔣介石若將兵力妥善佈署,
國軍應對共軍兵力絕對可守得住不成問題.
純粹是蔣介石戰略眼光不足, 及戰略決心及果斷力不足才造成全面失利.

把重兵放在西北, 而不調派至山東濟南, 是戰略眼光不足.

在長春被圍後, 不及早撤出四平, 集中兵力於瀋陽,
並調派華中黃維兵團或其他10萬兵力去增援錦州, 與瀋陽形成犄角之勢, 相互屏障, 穩定東北,
是戰略決心及果斷力不足, 也是缺少戰略全局思維.

所以即便到後來長春被圍, 局面轉為不利時,
國軍仍有勝機, 能立於不敗之地.
只因蔣介石戰略眼光不足,
及缺乏決心與果斷力及全局宏觀考量,
才遭致最終失敗, 實怪不得人.
2025-09-24 8:57 發佈
李西摩 wrote:
國共內戰蔣介石最後失...(恕刪)


最主要還是全局戰略出了問題.若是妥善佈署, 根本不會失敗.

若是............就是沒有呀!結果明確就是輸了~然後落難來台灣就殺了很多台灣人
李西摩 wrote:
國共內戰蔣介石最後失...(恕刪)


本來也跟你想的一樣 覺得配置 有問題

後來... 改變了看法

你怎麼調都沒用,他們都知道你怎麼調動 也跟著改變策略

你看到地圖要猜對方在哪裡有多少,他們的地圖 你兵力標示很清楚 甚至往哪都知道

你矇著眼怎打

當人民不站你這邊 你只能一直空運補給 這樣拖也是遲早
oxxx wrote:
當人民不站你這邊 你只能一直空運補給 這樣拖也是遲早

蔣介石的秘書 沈安娜,每一場軍政會議都擔任會議紀錄,是共諜。
國防部總共三個作戰廳長,2個是共諜,出名的是 郭汝槐。

最關鍵的是 雅爾達密約,美、俄、英 同意只要蘇聯對日參戰,就把滿洲國(東北)劃入蘇聯勢力範圍。結果國府不顧美國反對,重兵攻打東北中共,美國立刻扯後腿,中斷對國府的援助補給長達10個月,然後東北國軍全軍覆滅。中共軍南下攻打關內、渡長江時,蘇聯史達林通電要求停止進攻(似乎與美國有默契要中國出現南北朝分裂),但是從沒有扯後腿斷絕對中共的支援補給。
這等於說,面對日本支持的滿洲國(東北),國軍打不贏。
面對蘇聯支持的解放區(東北),國府被消滅亡國。
然後蘇聯一直囤兵在東北,直到抗美援朝韓戰打完,基於解放軍在韓國戰場的主力重大付出,中共、蘇聯交涉出不知道什密約,蘇聯才從東北撤軍。
蔣介石也非天縱英才如諸葛孔明之流
runyang

天縱之才?李宗仁評蔣,不過是將兵之材,無將將之能.

2025-09-24 20:06
wugoson

[笑]

2025-09-24 20:09
過去式了!

刻意讓人歌功頌德的上位者大概也無人會懷念吧!
oxxx wrote:
當人民不站你這邊 你只能一直空運補給 這樣拖也是遲早

+1

這不是一兩場戰役的問題,當人民挨餓時,你怎麼打都沒用。樓上說蔣身邊很多人都是共諜,就是蔣太惹人厭,導致身邊的紛紛背叛。

不過蔣撤退來台後,倒是確實有反省,才有了375減租公地放領耕者有其田,這算是台灣的幸運。不然大部分的狀況,都是領導人與財團密切結合荼毒百姓。
大軍閥,鹽商之子,學渣一個,民族不幸,我對他是否愛國,都懷疑。

館長看得明白

百年爛黨,失掉民心


李天豪老師說得明白
好像有6集,很精彩
Lisa_Hsu wrote:
樓上說蔣身邊很多人都是共諜,就是蔣太惹人厭,導致身邊的紛紛背叛。

這是原因之一,但是不絕對,因為共黨內部一樣有國特,雙方基本雙向透明,似乎是戴笠死亡,才導致國民黨陷入情報黑暗。

給你幾個遭到人民徹底完全反對,但是全面大勝的例子:
1,秦武力消滅六國,一統華夏。
2,五胡亂華,種族大屠殺,南北朝
3,金國滅北宋,蒙古滅南宋
4,滿清消滅李自成、明朝

民心很多時候無關勝負,武力、經濟差,就是被消滅。

台灣一直民主選舉,那麼選票=0的中國共產黨,你說有沒有能力消滅台灣呢?
有什么用


国民党在国共内战时,他是经济,政治,军事,外交全方位的溃败

经济上,金圆券直接榨干了老百姓的硬通货,整个交易系统崩溃了。另一方面,蒋介石之所以能从国民党众多军阀脱颖而出,是因为蒋介石控制了进出口关税,才有充沛资金购买军火,这造成他非常乐意于帮助欧美商品倾销中国,这样他才有足够多的关税去打赢军阀大战。这导致了,蒋介石集团是不乐意中国本土的工业化的,因为本土的工业化,会削弱进口,减少他的关税。这导致了,1945~1949年之间,蒋介石控制区域的工业恢复相当糟糕,军火依赖从美国进口,这又需要进一步帮助美国进行商品倾销。过度的商业倾销,进一步导致了蒋介石控制区域经济的凋敝。

政治上,不用说对共产党,从412反革命事件时候,就已经势同水火了。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对民主党派的迫害,使得民主党派人士也离心离德。那么对无党派的普通老百姓呢,还乡团屠杀,还有对日本投降者眉来眼去。
国民党可以说是对全国上下,全面的敌对,
哪怕是国民党 内部,他跟李宗仁是什么关系,蒋介石是怎么对李宗仁下黑手的。得亏李宗仁聪明,跑去了国外没去台湾。还有桂系、傅作义是什么态度。 更别提那些类人生物——西北马家军还有几百万被国民党赋予官职的土匪


军事就更别提了, 国军在当时除了中央军精锐,其他都没有组织度。士兵都是抓来的壮丁,训练不足,装备不足都不提,这些士兵一天到晚想开小差。而且军事是政治的延伸,当时的国民党内部就是各种军阀山头靠利益粘合在一起,蒋介石是靠各种权术控制的。非嫡系的部队从上到下都想保存实力。这种军队,本质上是一种封建军队,封建军队的特性就是,组织度低,领袖其实只能操控很小一部分只属于自己的禁卫军部队,这只部分不光要对外打仗,还要负责威慑自己仆从军,让自己的仆从军不敢开小差。一般来说,这个禁卫军部队的确能打,但是规模太小了,等这部队打完了,那么整个集团就直接崩溃了。
相反的,像中共那种现代军队,中野邓小平敢喊出:“中野拼光了也无所谓,其他解放军照样过长江解放新中国” ,这不光是所谓看不见摸不着的人性,关键是,解放军这只部分其现代的组织方式,导致中野的政委邓小平的利益不是跟中野这只部队的人数挂钩的。如果是蒋介石这边的傅作义,他可不敢这么喊,因为拼光了,第二天老蒋就敢把傅作义吃干抹净,因为傅作义没有兵没有权势了嘛

比如说,解放战争中的孟良崮战役。张灵甫的这只整编74师作为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首,就是蒋介石的精锐中的精锐。的确厉害,战斗意志,纪律,装备都很好。但是国军是一只封建军队。他以为自己突进入共军的中心,中心开花,只要一两天时间,友军跟上,就可以趁势掩杀过去改变战局了。哪知道,他的友军自己小心思一大堆,保存实力要紧,不想死伤太多。导致张灵甫这只精锐先锋变成了孤家寡人,最后失去援助的他不得不上了孟良崮这个无法撤退的山区,以死中求活,拖延几日,等待友军前来。结果死守3天,拼光了所有人,
那么友军呢,李天霞就派了一个团意思意思。黄百韬作为老蒋亲信,倒是亲力亲为了,但是独木难支,打不过去

外交也是,美国人想扶持蒋介石,都被蒋介石集团惊人的腐败与低能惊呆了。美国人想要代理人,但不能是一个傻逼来当代理人。所以当时,美国派了司徒雷登去接触中共,希望中共可以维持美国的在华利益


台湾的社区,我发现了一个特点,就是因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内容里面是没有政治经济哲学课的。教的是一些无害的民主自由这种口号式的东西。
所以对国共内战的分析,
要么是单纯的军事论,比如具体某场战役部署不得当,如果按我想的,怎么怎么部署,那不就打赢了。

要么是单纯的人性论,比如谁谁谁,这老小子,从哪件事就可以看出这人坏,要是我,我肯定不信他,就不会马失前蹄,那就赢定了。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