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過度相信中國武器數據,才導致機毀人亡~
青鳥黑熊都說解放軍連地面上的目標都能誤差幾十公里,飛彈過來根本打不準,就落到海上了~
事實是
法國陣風戰機在天空移動時速1400公里的馬赫飛行 ,在200多公里外被打下來
印度事後檢討說不是陣風不行,而是中國真的騙太大了,公開資料都說145公里
怎打的到兩百公里外空中移動的戰機?更何況完全沒上過實戰的武器怎打這準?關鍵還是巴勒斯坦第一次用的武器,而不是解放軍這種拿來訓練無數次的。
一台天空移動時速1400公里的馬赫飛行的戰機打到另外一台天空移動時速1400公里的馬赫飛行的歐盟最先進戰機
還是用十幾年前外貿閹割版的產品,而不是後面還有PL17 PL21。
一台陣風要為2.4億美元
一枚PL15E 20萬美
1/1200的價格
只能說解放軍把孫子兵法玩得死死的,國軍 青鳥 黑熊三民自把解放軍看成廢物,這樣玩下去也會死死的
當初1945年內戰怎輸,韓戰麥克阿瑟17國179萬聯軍也是輕敵認為1950年的解放軍就是一窮二白垃圾,結果從邊境一路潰敗逃亡到38度線,開戰後4月就被杜魯門撤職換上馬修·李奇微,結果精兵強將的麥克阿瑟自己變成廢物中的廢物,連蔣介石都搖頭喊被冤,不是國軍不行,好歹國軍在淮河硬扛解放軍3年,美軍幾個月就逃了
你說這種17國聯軍的垃圾部隊敢再次對上解放軍?



連結:印軍陣風戰機被擊落真相曝光:情報誤判中國導彈射程
莫迪不願承認的 川普替他認了! 稱5架戰機被擊落 印反對黨要求公開真相
不過需要說明的是,在當今各主要軍事科技大國面前,以F22為起點的這一代戰機(不論你用上世紀末流行的第四代還是後來流行的第五代來稱呼它們),其所謂的“隱身”本就是“有限隱身”。
顯著縮短敵人發現距離和減少發現的角度是這一代隱形機的特點。
面對有技術代差和體系不健全的對手時,這種隱身的優勢可以極度放大。
面對技術同代並且體係健全的對手時,這種隱身能力只能保證你和對方勢均力敵。
這就是為什麼要開發能力更強的六代空中作戰體係。
PS: 已經被推遲到2026年交付的F-35 Block4這所謂的5.5代機,在GAO最新報告裡已經被推測延期到2031年交付……2031年,美國的假想敵會是個什麼狀態呢

日本的专业机构没有学习贵岛某些媒体和机构的乐天与想当然。
也不知这是幸运还是不幸。
中国軍事パレードにみる航空戦力の急速進化 ―― 有人・無人協調は航空戦をどのように再定義するか?
young000 wrote:
美國的永遠新聞大於進度,中國現在反過來
這實際上是由中美兩國武器裝備研發預算審核撥款的制度區別而造成的公開時機的差別。
美國的武器裝備需要在概念和原型階段就由各家可能的承包商提出各種PPT,並交由軍方提出當年的研發預算呈遞給不一定懂得具體軍事武器知識的國會議員逐個質詢審計最後決定誰獲得撥款。
這裡的明線是各家廠商和希望項目獲得預算的軍方需要盡量在媒體上對項目PPT進行宣傳,用公眾聽得懂的語言去為自家那個八字還沒一撇的下一代武器打廣告。
而議員們需要在自己的選民面前展示遴選正確方案來鞏固國防的個人能力,當然各家的宣傳標案都會是贏贏嬴的節奏,這樣不論哪個方案獲得當年預算,對於國會姥爺和軍方和廠商都是輿論上的三贏。同時還有可能給潛在對手起到一定震懾作用。
暗線則是軍隊—軍工復合體的旋轉門機制,國會遊說機制,以及媒體輿論宣導的三方結合。
中國的裝備研發經費預算則完全是另一個套路,總的軍費由人大審議批准後交由財政部。
在那之後的具體裝備研發預算撥付就是軍委裝備發展部和財政部之間的一個流程。
軍委裝備發展部根據當年各裝備項目的狀態,比如競標廠商的競標評審結果,又或者是具體裝備項目和當前軍事戰略發展的符合度等等因素,來決策具體要申請給哪些項目調撥經費。申請交由財政部做合規審查(而不是具體裝備項目的必要性)通過後,再調撥具體的經費到賬。
這一整個具體的裝備研發經費審批流程是不需要公眾和人大代表參與的。
研發單位之間的標案競爭也是在軍委裝備發展部的管理下,著眼於技戰術指標的更專業化的競爭。
所以中國的軍事裝備發展,除了那些個製造廠就在城市邊上的飛機或者艦船屬於官方不宣佈也一樣無法完全保密之外,其他諸如各種導彈和先進無人機以及潛艇等裝備完全可以做到不必要的情況下秘而不宣。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