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於中小型無人機在戰場運用上消耗量大,例如投彈式、自殺式無人機即為一次性攻擊的消耗品,因此美軍已將最小型一類、二類無人機歸納為消耗品,媒體報導,國軍也仿效將無人機轉列耗材或彈藥。
陸軍司令部對此證實,因應無人機迭代速度快及消耗率高的特性,規劃依無人機運用方式及特性,將無人機轉列為耗材或彈藥,以因應實際需求。
針對訓練方式,陸軍說明,建案獲裝的無人機,將採委商代訓及接裝訓練等方式取得無人機操作相關證書;另透由無人機訓練中心,同步建立各型無人機師資能量,結訓人員返回單位實施擴訓,以滿足任務實需。
國防部智庫、國防安全研究院學者蘇紫雲分析,編列為耗材或彈藥而非一般裝備的優勢,在於讓採購流程更彈性、迅速,也彰顯國軍觀念的大幅進步,不僅可與民間廠商配合並大幅生產。
他指出,若以俄烏戰場觀察,為何烏克蘭一年要生產300萬架,原因在小型無人機的穿透率約10%左右,意即100架中會有10架順利抵達攻擊目標區,因此能否快速生產相當重要,藉此讓國軍能在海上或岸際抵禦中共入侵、嚇阻敵人。
https://www.cna.com.tw/news/aipl/202508170054.asp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