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马斯克查账 美国F-22/F-35发动机参数造假虚标,说明美国已经失去了6代重型战斗机制造能力了!

https://user.guancha.cn/wap/content?id=1380471

最近马斯克查账的结果竟然查出了F22用的发动机数据造假的问题,因为大家一致认为F119-PW-100推重比是10,甚至还有吹到 11.7:1 的,但现在查出中间推力5.2:1,加力推力是7:1,发动机中间推力116千牛,最大推力156千牛,发动机最大重量为2.27吨,实际上一直就要传闻F119发动机推重比在8-9的传闻,现在看来,实际情况比传闻还差劲,这次消息等于又降低了,这个水平没有比苏27用的AL31好到哪里去!

发动机数据虚高导致另外一个结果就是飞机机体过重,而F22战斗机的空重一直就有19.7吨和17.5吨和14.3吨的三种说法,大家一直以为统计范围不同:飞机空重的统计包含的具体项目可能存在差异。一种可能是 19.7 吨是包含了标准配置下所有必需的设备、系统等的空重;而 17.5 吨可能是在某些特定假设或简化条件下得出的,比如未包含一些选装设备、备用系统或特定的冷却系统等的重量。

现在终于明白了19.7吨就是真实数据,14.3吨就是不含发动机机身重量,加一台那么就是16.5吨,加两台就接近了差不多是19.7吨(还缺0.8吨,应该是指的使用空重,包括加滑油、应急设备、特殊固定设备等非消耗性项目的重量!),闹了半天是有人在和全世界玩数字游戏,这个保密工作做得非常好,值得学习!

500

发动机数据造假带来的后果

推重比降低:若实际推重比远低于宣称数据,如从 10 降低到 7:1 左右,F-22 在加速、爬升、盘旋等机动动作时的表现会差劲很多。比如在空战中,快速爬升抢占高度优势或快速转弯摆脱敌机追踪的能力会显著下降,使其在与机动性较好的敌机对抗时处于劣势。

响应速度变慢:发动机推力不足会导致飞机对操纵指令的响应变得迟缓,飞行员在进行机动操作时,飞机的动作不能及时跟上指令,影响空战中的反应速度和战斗效能。前几年F22打气球就挺吃力,说明F119真的除了重,还有不少其他问题;

航程与作战半径缩短:但以上几件事情也不是没有办法解决,少装2吨油就行了,那么多高级航空专家还能被超重问题憋死吗?但F-22 的航程和作战半径会明显缩短,无法像预期那样到达更远的作战区域执行任务,或在目标区域的滞空时间减少。但当时美军又有着全世界最多的加油机,在当时问题不是太大,但随着时间推移,这些加油机面临老化问题,这个回旋镖在天上转悠了30年又飞回来了!

隐身也是同样造假:以前国内国外都在吹嘘 F22 的雷达反射截面(RCS)只有 0.0001 平方米,就跟一个玻璃球大小差不多,这一下可把全世界都唬住了。很多专家经过仔细推算,发现 F22 的 RCS 实际上在 0.1 平方米左右,就算极值也就 0.01 平方米上下。1 平方厘米?这根本不符合基本物理规律,纯粹是在瞎扯!可就有那么些迷信美国的人,死活不愿意相信,这场争论都持续几十年了。现在看来,0.1 平方米这个数据才是最合理的。

在 F22 那个时代,雷达大多是脉冲机扫雷达,数据刷新率低得可怜。就拿俄罗斯苏 27 用的 “倒卡神机” N001 雷达来说,面对高机动性、RCS 为 0.1 平方米的目标,发现距离根本比目视距离高不了多少,更别提锁定了。至于要把 RCS 降低到 0.0001 平方米,先不说技术上能不能做到,关键是根本没必要。美国这么做,无非就是想制造噱头,吹嘘自己的技术有多厉害。这道理放在 F35 战斗机上也一样,都是障眼法。

为什么美国现在失去了6代机建造能力;

F119发动机在30年以前还算先进,也有较大改进空间,但现在不但技术水平没有上升,而是连F119都已经造不出来了,而6代机基本特征就是高空高速性能,需要推力更大,重量更轻的发动机,F135发动机推力大,但高空高速性能差,根本扛不了事,所以前段时间又把YF23用的YF120变循环发动机拖出来清灰,而当时YF22胜出YF23就是因为F119技术成熟结构简单推力大,现在航空领域虽说不再过度强调发动机重量问题,毕竟要减重代价太高,所以都在想法提高飞机升力系数,但F22升力系数是个陈年梗了!

从机体制造上来说,能够加工高强度钛合金构件的模锻机也已经老化,技术工人也逐步退休流失,这些东西还不能完全用3D打印来制造,现在两家制造企业更多的是依靠全球供应链生产配件,而他们更多的是机身制造和系统集成;根本没有了核心竞争力。

而作为关键电子设备的氮化镓相控阵雷达由于材料受到限制,使用的F35战斗机的APG85雷达原计划生产3000套,现在只是生产了个位数;

美国在六代机的几个关键要素都存在重大缺陷,失去6代重型战斗机的制造能力那是必然的!至于说什么无人战斗机,不是今天讨论范围,就单看这 6 代重型战斗机制造能力的丧失,美国航空的衰落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儿了!

美国的军火巨头与政界联系紧密,军工复合体为维护既得利益,关系紧密得就像黏在一块儿的臭虫,满眼只有自己的钱,现在F35的本还没有收回来,哪里还有心思搞六代机!

所谓的金融霸权,表面上看起来威风凛凛,实际上就是颗定时炸弹。美国靠着美元霸权和对全球金融基础设施的掌控,整天就知道在金融市场里投机倒把,赚那些快钱!可当真正要搞六代机这种需要大量资金长期投入研发的项目时,就原形毕露了。资金四处短缺,资源分配更是乱成一锅粥,他们以为靠着玩金融手段就能永远称霸世界,却忘了实体经济和高端制造业才是立国之本!

美国人才培养,搞什么 “快乐教育”,培养出来的年轻人连基本的阅读和理解能力都没有,好多成年人甚至连字都认不全,还谈什么从事高难度的技术工作?制造业的高技能工人严重短缺,就这情况,六代机研发还能指望谁?没有足够的人才,再先进的技术理念也只能是纸上谈兵,美国在六代机研发上被远远甩在后面,特朗普倒是对这个问题认识清楚,已经裁撤了教育部。

而东大国宁可信其有,自己严格要求,脚踏实地搞研发,这才是正事!

虽然马斯克在冒着生命危险在查账,而且范围越来越广,为MAGA进行准备,但对于我们来说,有个强大竞争对手不是坏事情!


马斯克查账 美国F-22/F-35发动机参数造假虚标,说明美国已经失去了6代重型战斗机制造能力了!
2025-02-13 9:37 發佈
並不是。

雖然F-119和F135過往的廠商宣傳推重比現在被美國人自己證實是虛報。
不論是F119當初的發動機乾重取了YF-119不含矢量噴口和其他後來F119的附件的3900磅,還是F-135早期數據大概率使用了地面試車台的最大推力數據50000/51000磅。

這些都無法否認F119和F135尤其是F119發動機在全包線推力和魯棒性上,對比上代F100/F110有很明顯的提升。甚至F110/100的後續增推型號有很多技術是F119下放的。

F119仍然是非常先進並且在當時具有跨時代意義的第四代小涵道比(旁通比)渦扇發動機。

而F135本身因為新結構設計和功能設計的原因,發動機總乾重提升明顯,但這樣的設計尤其是在F-35A和F-35C上可以減少更大的機身結構/組件重量。

並且這也不能作為美國新發動機研發不力的證明。XA系列變循環發動機的進度還是一直在有序推進。

美國目前仍然是大部分航空發動機研發領域的技術領軍者。這個不需要否認。

實際上,雖然各國包含中國的航發研究機構都把提高推比作為新發動機的重要指標,但對於飛機總體設計來說,發動機的推重比並不是核心指標。甚至更新一代的變循環發動機,其真實推比也不見得會超越三代發動機如F110多少,這也和發動機結構有重大變化有關,過往適用的計算方法未來並不見得適用。比起單一的最大推重比指標來說,全包線性能的提升、熱管理、與整個飛機設計配合的供能管理等等在未來更為重要。

成飛王海峰總師在航空學報的刊文裡面就闡述了發動機自身的推重比對於戰機設計來說並不是非常核心指標的觀點。

追趕者並不需要通過貶低被追趕者來彰顯自己的優秀。

快速追趕的事實已經足夠有說服力。
江湖問路不問心 wrote:
https:...(恕刪)
美國PPT,
中國實現,
LIKE-SEIKO

再過200年吧

2025-02-13 19:54
好圖狼

你先活在現實再來說吧

2025-02-14 10:16
"說明美國已經失去了6代重型戰鬥機製造能力了!"
這個標題基本就是錯誤
1美國第6代戰機的標準
2美國第6代輕型,重型戰機如何分別?
美國軍方都還沒定義清楚....中國媒體就已經可以定義,中國標準還是美國標準?
LIKE-SEIKO

所以說 小粉紅一天到晚就在錯亂中生活。

2025-02-13 19:55
呵呵,還「馬斯克查帳竟能查出F-22/F-35發動機數據造假」勒?
這在中國豈不犯了洩漏國家機密的重罪⋯是要殺頭的!
stever2018

馬斯克與共產黨沒有相同利益?

2025-02-14 9:04
江湖問路不問心 wrote:
https:...(恕刪)

Musk 什麼時候清剿國防部了? 還沒開始吧?
F-22換成殲20
引擎換成渦扇15
就是這筆者要寫的真正內容
DOGE 的 X 每天都有報告進度
https://x.com/doge?mx=2

根本就還沒開始掃蕩國防部。大陸的瞎掰自媒體自己就開始自嗨起來
很想看看F-22跟Su-35近戰
stever2018 wrote:
"說明美國已經失去了6代重型戰鬥機製造能力了!"
這個標題基本就是錯誤
1美國第6代戰機的標準
2美國第6代輕型,重型戰機如何分別?
美國軍方都還沒定義清楚....中國媒體就已經可以定義,中國標準還是美國標準?

誰先出誰定義。但這次並不是中國自己給出六代機的定義,而是世界公認。
中國官方從没説過去年底試飛的兩款是六代機,但全世界除了綠綠,都稱那兩款為六代機,為什麽呢?
因為在世人(軍盲除外)看來,那兩款正是六代機該長的樣子。美國NGAD也是六代機該長的樣子,跟歼36外形相近,只是尚在ppt就黄了。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