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時報》指出,被烏克蘭情報機構指認,參與「榛果樹」(Oreshnik)飛彈研發與生產的2家俄國機構,包括「莫斯科熱力技術研究所」(Moscow Inistitute for Thermal Technology),以及專門研發電子設備的「星座」(Sozvezdie)公司,都持續刊登招募熟悉德國與日本金屬加工系統人才的廣告,凸顯出俄國武器系統的研製依賴外國技術的情形。
報導指出,俄國對外國技術的依賴,在「電腦數值控制」(CNC)領域極為明顯,該技術透過電腦控制自動加工機械,以高精準度進行零件的製造,是「榛果樹」飛彈的量產的關鍵。
此外,烏克蘭情報機構也表示投入該款飛彈研製,同時是俄國固態燃料彈道飛彈主要研發者的廠商MITT,在今年度的廣告中仍然強調該公司「堅持使用發那科、西門子與海德漢系統」,其中發那科(Fanuc)為日本企業,西門子(Siemens)與海德漢(Haidenhein)則是德國企業,都是生產高精度CNC機台的企業。
另一家參與「榛果樹」飛彈生產的企業「Titan Barrikady」,在今年投放的廣告影片中,也出現1名員工操作印有Fanuc品牌標誌的機器。
報導指出,即便俄國當局積極推動產業在地化,扶植本土軍工企業,但長期以來都依賴著外國所製造的機械或零件,且即便改從中國進口高精度金屬機台,但關鍵的控制系統仍須向西方國家採購。
在今年俄國一場主要的貿易展中,有8家中國公司展出了12款CNC設備,然而根據烏克蘭經濟安全委員會(Economic Security Council of Ukraine, ESCU)分析,其中有11款搭載了由日本或德國產製的控制器。
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Type=3&SerialNo=22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