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軍現階段使用的“蕁麻”作戰系統可供國軍借鑑

出處網址: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420/20/83472480_1120965738.shtml

“蕁麻”系統在俄烏沖突中的應用及啟示

摘要:俄烏沖突中烏軍使用“蕁麻”系統,構建了高效的指揮控制體系,極大增強了作戰實力,有效削弱了俄軍武器裝備的優勢。本文通過梳理分析“蕁麻”系統的功能特點、戰場應用以及俄羅斯采取的反制措施,以期為我軍應對戰場新變化提供借鑒。

關鍵詞:俄烏沖突;指揮控制;情報共享

在持續已久的俄烏沖突中,烏軍在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上安裝使用了一款名為“蕁麻”的軟件,通過“星鏈”系統連接到移動互聯網,可實現在數字地圖上標記俄軍目標位置、計算射擊諸元、發送打擊指令、引導火炮完成火力打擊等功能,其高效快捷、操作簡單、成本低廉的特點在戰術級戰鬥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蕁麻”系統基本情況

“蕁麻”系統也稱克羅皮瓦(kropyva)系統,又叫戰術單位作戰控制系統,是一款基於通信網絡系統、SOS地理信息系統、衛星地圖和導彈-炮兵火控計算結合的APP系統,可以安裝在任何一個使用安卓系統的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上作為終端,目前已經配發給97%的烏克蘭軍隊使用。

(一)“蕁麻”系統開發背景

該系統始於2014年的一個志願者項目,名為“陸軍 SOS”(Army SOS)的烏克蘭志願者組織從俄羅斯入侵克里米亞開始就向烏克蘭武裝部隊引入自動化工具,他們開發了一套PC版的軟件包,名叫Nettle。這套軟件起初以擊敗炮兵和步兵部隊為目標,協助烏軍組織和開展自動化偵察。經過戰鬥測試,烏軍準備和實施炮擊的時間減少了數倍,態勢感知能力和火炮與其他部隊的協同水平也大幅提高。2018年,Nettle被烏克蘭國防企業聯盟下屬的設計局LOGIKA LLC的軟件開發人員連同源代碼和許可證免費捐贈給烏克蘭武裝部隊,並在PC版基礎上還進一步開發了“蕁麻”系統。

(二)“蕁麻”系統功能特點

根據LOGIKA官方網站介紹,“蕁麻”系統主要有4個方面功能:一是訪問數字地形圖,通過GPS定位顯示自身地理位置;二是與系統其它用戶進行數據交換,通常情況下,傳輸的數據包括盟軍單位位置、偵察到的目標坐標和簡短的文本信息;三是求解特定計算問題,比如計算行軍路線、計算火力打擊區域、校準射擊等;四是在自動模式下,確保多種偵察手段的交互和數據傳輸,比如無人機偵察系統、雷達和聲波測距系統等。此外,在烏克蘭“Boryviter”中心(2022年4月為應對俄羅斯軍事行動成立的非營利非政府組織)的態勢感知系統培訓項目中有專門的為期一天的短期強化課程,叫做戰鬥控制系統基礎課程“蕁麻” +“螢火蟲”。

從其功能來看,“蕁麻”系統是一個以數字地圖為底層,添加了通訊、多功能計算的信息共享平台,能與北約標準通信兼容,按照北約的分類標準屬於C2型(指揮和控制)系統。

二、“蕁麻”系統在戰場上的應用

“蕁麻”系統的廣泛使用為烏軍在指揮控制方面創造了非對稱優勢,提升了其在網絡通信、情報共享、精確打擊等方面的能力。

(一)助力打通“網絡中心戰”鏈路

“網絡中心戰”是由美軍提出的一種作戰思想,其要義是通過戰場各個作戰單元的網格化,把信息優勢變為作戰優勢,使各分散配置的部隊共同感知戰爭態勢,協調行動,從而發揮最大作戰指揮效能。在與俄軍的戰鬥中,烏軍深入貫徹了這一理念。在物理域上,將“蕁麻”系統配發到作戰班組或者單兵,依托“星鏈”系統接入互聯網,完成構建連接指揮員、士兵、情報和武器的全鏈路“數字矩陣”,最大程度拓展了指揮控制網絡觸角,實現“化整為零”。在信息域上,將“蕁麻”系統與小型偵察無人機配合,將偵察、控制、計算分析等能力進行了整合,催化情報流程,引導火力打擊,極大加速了“觀察—調整—決策—行動” (OODA)作戰循環。

(二)高效推動情報資源共享

據報道,俄軍此前完整繳獲過安裝了“蕁麻”系統的烏軍平板電腦。俄軍發現這個小小的作戰終端,竟然能直接連通美軍的預警機和北約的情報系統。俄軍部隊和裝備的變動一旦被無人機發現,所有的平板電腦數據都會得到更新。技術科學博士、武裝部隊上尉Oleksandr Los也曾表示 “戰場上的'蕁麻’系統是情報收集的一個組成部分,本質上是一個軍事互聯網,因為情報,包括星鏈通信手段,可以傳輸到世界上的任何一點,更不用說總參謀部或其他控制點了。” 烏軍作戰小組只需要一台安裝“蕁麻”系統的平板電腦,就能實現橫向和縱向的高效融通,接收前線或者其他終端共享的信息,形成了整體上的互聯互通,形散神聚。

(三)有力提高目標打擊精度

烏軍通過“蕁麻”系統實現了外賣平台式的“接單”遊擊作戰。用戶(烏軍前線偵察兵)通過偵察情報體系,實時掌握著俄軍目標的一舉一動,在“蕁麻”上繪制目標信息,發布作戰“訂單”,指揮中心匯總“訂單”情況進行“發單”,外賣員(連隊班組或單車單炮)根據情況“接單”或與其他分隊合作“接單”。然後,在單向透明的戰場情況下襲擊俄軍目標,甚至通過通聯和計算,由分散在戰場多個角落的火炮,錯時向同一目標開炮,達到同時落彈的效果。炮兵連的部署時間顯著縮短五倍,與計劃外目標交戰的時間減少了三倍,開啟反炮台火力的時間縮短了十倍。可以說“蕁麻”系統將烏克蘭火炮的有效性提高了一個數量級,真正起到了力量倍增器的作用。

三、俄軍針對“蕁麻”系統的反制措施

“蕁麻”系統在戰場上的應用極大提高了烏軍作戰能力,讓俄軍吃盡苦頭,為扭轉戰場上被動的形勢俄軍也采取了一些針對性的反制措施。

(一)打擊“星鏈”系統終端

“星鏈”系統是烏克蘭軍隊通信的基礎,也是“蕁麻”系統運行的基礎,打擊“星鏈”系統能有效限制“蕁麻”系統通信。2023年2月,據俄羅斯媒體報道,俄羅斯專家找到了精準確定“星鏈”衛星通信系統終端坐標的辦法並為此專門開發出了一套被稱為“白芷”的機動定位系統。它能在180度扇形區域里探測和確定10公里內“星鏈”終端的位置。在蘇勒達爾戰役中,烏軍多次因“星鏈”系統終端暴露位置信息,從而遭到俄軍火炮的轟炸或瓦格納雇傭軍的圍剿。對俄軍來說,通過“白芷”系統可以發現:哪里有終端,哪里就有敵人。“白芷”系統堪稱“星鏈”終端和“蕁麻”系統的“天敵”。

(二)開展網絡黑客攻擊

“蕁麻”系統本身是簡單的APP軟件。針對系統存在的漏洞進行攻擊可以破化“蕁麻”系統運行。黑客組織Fancy Bear在2014年至2016年期間曾瞄準該應用程序,但沒有取得明顯的效果也沒有進行長期的跟蹤。2022年5月,俄羅斯黑客組織XakNet分析了“蕁麻”系統的APK,在安卓平板電腦上激活程序時,通過互聯網向特定的服務器通信,或者利用需要通過電話或Telegram收發消息據說僅僅3分鐘就讓那個通信目的地DDoS下降,讓很多平板電腦不能使用“蕁麻”系統。但隨著軟件漏洞被逐漸修覆,黑客攻擊的效果也不盡如人意。

(三)靈活運用電子戰壓制

俄羅斯“新面貌”改革以來,俄軍在電子戰領域發展迅速,有先進的現代化電子戰體系,電子戰部隊在俄烏沖突中也展現了不俗的威力。俄軍運用電子戰有效幹擾無人機和雷達工作,減少了“蕁麻”系統的情報來源,通過GPS幹擾或發送虛假的GPS信號等方式,使烏軍無人機、制導炮彈等偏航、失控或誤闖俄軍防空系統射程,有效降低了“蕁麻”系統指揮和控制效能。

四、啟示與建議

俄烏沖突中烏克蘭利用“蕁麻”系統開展戰法創新,俄軍積極調整策略,針對性開展反制。這些都值得我們深入思考和借鑒。

(一)構建安全穩定的指揮控制鏈路

現代戰爭的節奏空前加快,對作戰指揮控制的速度、力度、精度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一是拓展偵察情報來源,促使參與作戰的每個單元都融入情報體系中,多渠道多手段實時獲取情報,實現指揮控制向末端作戰單元延伸。二是挖掘計算分析潛力,依托智能分析技術,提高海量數據處理效率,縮短決策周期、提高決策質量。三是加強裝備系統平台兼容性,建立統一的標準和格式,全面強化網絡信息安全防護,增強指揮控制鏈路各節點的互操作性,促進各作戰單元的互聯互通和情報共享。

(二)探索加深軍地資源整合運用

從俄烏沖突的表現來看,現代戰爭不再是單一的軍隊與軍隊之間的對抗,地方資源在戰爭中的參與度逐漸加大,從參戰人員到情報到裝備等,涵蓋戰爭的方方面面,也深刻影響著戰爭的走勢。要發動和利用好地方民用技術的優勢,在作戰系統軟件設計、 大數據分析、無線通信等領域加強與大型企業、地方高校、研究所、民間組織等力量的溝通對接合作,發揮集體智慧促進戰鬥力提升。

(三)提前謀劃布局研究反制措施

烏軍在北約等國家的支持下,現代化作戰水平大幅提升,一度讓俄軍處於被動的局面,可以預見,未來戰爭的樣式更加覆雜,潛在威脅地區很有可能擁有其他勢力提供的先進技術和裝備。在此背景下,提前研判可能發生的嚴峻形勢,研究謀劃有效的應對手段,充實反制武器庫顯得刻不容緩。





13:26秒有相關的介紹


以國軍的M110為例當砲兵單位直接在程式內預先儲存該門火砲的射表,當獲知目標諸元後不經砲兵觀測員解算水平計算就可以經由程式計算完直接告訴砲兵要裝訂多少水平高低就可以直接攻擊,相當於是老炮只需要極少的成本即可無痛升級為數位化砲兵,只是差別在是否人工裝訂目標而己。

用白話來說當偵查獲得"客人",指揮官控制"熊貓"平台,運用系統自動派送"訂單"給合適的"外送員",外送員在把"食物"送到客人"頭上",而如何"派送"就是蕁麻作戰系統精隨所在。

現階段的困難點是目標獲得之後海量的資訊蜂擁而至指揮部的參謀們面對海量的資訊需要大量的人工判斷目標諸元,是不是誘餌,目標等級劃分,是否為時間敏感目標需要立即摧毀等是急迫性的工作,所以“蕁麻"APP相比最初新增一些新功能自動識別前線傳回前線目標影像的數據、自動標註、自動生成報文,相當於是具備一些AI的雛形,進一步未來升級之後可以利用AI協助指揮官能馬上判斷下一步敵人的動向(也可以說是威脅程度),再者“蕁麻”APP是依賴"星鏈"轉換成區域訊號後有所延遲或是容易被敵人抓到星鏈訊號並反制,所以需要的是一隻可以"直接"衛星的安卓手機,即可規避掉"星鏈"的短版。

簡單來說“蕁麻”作戰系統就是一個知己知彼最佳具現化代表,安卓手機易於取得,寫個軟體其實也沒有很困難,烏軍幾乎人手一個“蕁麻”APP,隨時發現,即時摧毀,烏軍做得到那國軍也做得到。
2024-08-21 23:34 發佈
星鏈是核心,但是對台灣而言星鏈可信?看美國政府如何控制軍事星鏈這一塊再說,或許直接加入美國系統
stever2018 wrote:
星鏈是核心,但是對台灣而言星鏈可信?看美國政府如何控制軍事星鏈這一塊再說,或許直接加入美國系統

星鏈只是一個提供網路連接的訊號而己,最近不是有新聞指出中科院跟另外一家低軌道衛星簽約了嗎?
神氣保
神氣保 樓主

stever2018 哈...政府看到馬斯克政治搖擺不定的態度,能會信任把關乎國家存亡的作戰資料交給星鏈去流通嗎?現階段先解決有無的問題後續在來改進即可。

2024-08-22 2:46
神氣保
神氣保 樓主

stever2018 戰時只要確保台灣上空有低軌衛星即可,更何況簽約的又不是我,你去說服賴清德包給馬斯克啊![笑到噴淚][笑到噴淚][笑到噴淚]

2024-08-22 2:48
神氣保 wrote:
“蕁麻”APP,隨時發現,即時摧毀,烏軍做得到那國軍也做得到

國軍炮兵規定使用紙筆演算查表推方向和仰角,限時40分鐘求解,禁止使用手機平板。炮兵全員拉去刺槍術。相關規定由邱部長+炮兵出身的陸軍總長強迫推行。


☆解放軍第一輪齊射炸爛國軍陣地時,國軍可能電子計算機都沒按完。

國軍炮兵和裝甲兵應該直接全部解編,納入野戰步兵。不要再浪費國防經費了。上面的將官早就全部都簽了不抵抗聲明書,就算給他們〔UFO +死光炮〕,也一樣拉出來紙筆計算+刺槍術,擺明了 不抵抗
台灣都是用美國原版的




神氣保 wrote:
出處網址:http:...(恕刪)
已買link2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