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國防小組、金錢、與武器:五角大廈正在做這些事來「武裝台灣」
劉孜芹 2024年06月02日 13:20:00
幾乎所有美國政壇及軍方人士都同意,當前的緊迫問題是必須加強台灣的防禦能力。圖為國軍漢光演習M110自走砲火力射擊。(資料照片/張哲偉攝)
幾乎所有美國政壇及軍方人士都同意,當前的緊迫問題是必須加強台灣的防禦能力。圖為國軍漢光演習M110自走砲火力射擊。(資料照片/張哲偉攝)
美國國會人士、五角大廈、智庫及前政府官員,幾乎所有美國政壇及軍方人士都同意,當前的緊迫問題是必須加強台灣的防禦能力,並證明五角大廈能夠在有機會時迅速採取行動。
對此,五角大廈採取許多對策,最主要是金錢及武器上的援助,但時不時會發生資金缺口,還有軍援交付延宕的問題。另外,五角大廈也針對台灣組建秘密小組,這是美國首次為了非戰爭國家組建這種軍事秘密小組。
美國防務新聞報導,該報記者採訪了美國國會、五角大廈和智庫的消息人士以及前政府官員,以了解美國對台灣支持的未來。這些人由於不被允許與媒體交談,或是因為他們正在討論敏感話題,許多人都要求匿名。他們大多指出,在這緊迫時刻,美國必須協助台灣加強防禦,並證明五角大廈能夠在有機會時迅速採取行動。
讓台灣有能力嚇阻中國
2022年秋天,美國國會首次同意五角大廈提供台灣庫存武器,每年最高可達10億美元,國會傳遞的訊息是:為國防部協助台灣開啟綠燈。不過,國會沒有提供回填這些庫存的資金,因此,當國會詢問如何更好地支持台灣時,官員們只能不斷的開出資金需求。2024年,終於有40億美元的預算用於台灣,但交付又成為新問題。
在2023年聽證會上,五角大廈印太地區政策負責人特納(Ely Ratner)表示:我們有錢。 現在真的有了:2024年4月,國會通過價值950億美元的國防法案,約有40億美元用於台灣軍援。
不過,現在的挑戰是五角大廈要兌現承諾。為了加速這一進程,美國國防部副部長希克斯(Kathleen Hicks)早在2022年,便替台灣組建高級一體化小組(Senior Integration Group-Taiwan,SIG-T)。據匿名國會助理透露,這個秘密小組由五角大廈各部門領導人組成,上周才剛開過會。
匿名美國高級國防官員表示:「美國的目標是讓台灣能夠嚇阻(中國),如果無法嚇阻(中國入侵台灣),也要能夠在一段時間內自我防衛。」他補充說:「事後行動的效益不高。」
有武器授權,但資金不足
參議院眾議院軍事委員會的共和黨資深委員威克(Roger Wicker)在幾個月前的聽證會上,曾詢問奧斯汀五角大廈是否有權向台灣調撥庫存。奧斯汀回答:「我們有這個權力,但我們也需要撥款。」
據報,總統拜登早在春季便簽署1項價值3.45億美元的軍援計價,但直到夏季才宣布,也沒有透露其中包含的武器。
美國政府不承認台灣是獨立國家,也幾乎不可能正式承諾保衛台灣。儘管如此,美台之間保持密切的聯繫,包括最近價值190億美元的軍售。美國總統拜登多次表示,如果台灣遭受攻擊,美國會援助台灣。事實上,正如美國國防部印太安全事務助理部長拉特納指出,中國正在準備,如果台海戰爭爆發,美國介入的情況下,該如何作戰。
如果台海戰爭爆發,並且美國介入戰爭,美國可能會缺乏許多武器。據稱,由於國會缺乏補充資金,奧斯汀凍結了台灣的援助。這一選擇違背許多白宮官員的偏好,他們希望美國提供台灣更多軍援。
有國防官員表示:「當我們開始為後續的武器調撥批次,國防部內部的阻力也不小,因為他們根本沒有資金支持完整的(軍援台灣)計畫。」這位前官員和國會助理表示,大部分摩擦來自其他部會。特別是,海軍和空軍,因為這可能排擠到美國自己在太平洋的軍事準備。
秘密軍事小組:SIG-T
根據多個消息來源,2022年底,美國國防部副部長希克斯(Kathleen Hicks)為台灣組建高級一體化小組(Senior Integration Group-Taiwan,SIG-T),稱為SIG-T。
該小組目的是讓五角大廈所有相關領導人集中精力,解決關於援助台灣的所有問題,成員包括來自各軍種、印度太平洋司令部、採購和保障辦公室、政策辦公室以及國防部其他實體的官員及領導。他們定期會面並向希克斯報告。
美國先前只成立過2個類似的小組,1個是為了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另1個是為了俄烏戰爭。這是五角大廈第1次為了非戰爭夥伴組建高級一體化小組。
國防部從未公開談論該組織,也沒有承認SIG-T的存在。希克斯發言人拒絕討論該小組如何協調對台灣的支持。不過顯而易見的,該小組將對台灣的所有國防援助的聚集到同一張桌子上,以解決所有因官僚主義而起的不必要拖延。
不過也有消息透露,該小組認為,讓台灣做好自衛準備是艱鉅的任務,光在硬體上就讓人頭大,包括醫療設備和食品庫存並加強基礎設施。消息來源說:「追根究底,對於台灣,有一百萬件不同的事情需要我們同時去做。」
難解決軍購延宕
由於在4月份,美國國會通過對台灣的40億美元軍援,資金缺口已不再是最主要的問題。五角大廈現在要決定哪些是台灣最急需的武器。印太司令部已向國防部提交1份台灣最需要援助的清單。
與透過對外軍售訂購的大型武器不同,這份清單中的首要目標是提供較小型的援助,例如彈藥、地雷、無人機、後勤訓練和維持。
這次批准的40億元資金中,其中有20億屬於「外國軍事融資」(FMF),外國軍事融資可用於台灣購買軍事裝備,但無助於加快台灣已經訂購的價值190億美元的美國武器的緩慢交付,包括F-16戰鬥機等。
援助台灣的其他挑戰
上周,在台灣總統賴清德發表就職演說後,中國在台海發起「聯合利劍—2024A」,聲稱是為了「懲罰」台灣。演習規模事實上沒有特別擴大,因為中國方面也很謹慎,考量到美國,北京即使有意威脅台灣,也不能無盡的展現力量,面對美國仍需謹慎。
但軍事活動提醒人們,台海局勢升級的速度有多快,以及美國政府在台灣問題上面臨的挑戰。第1個問題是後勤問題。台灣軍隊規模比美國小,這限制了它能吸收多少援助。對台灣每年可以有效接受的金額的估計各不相同,甚至可能低至5億美元。
還有政治方面的挑戰。時任眾議院議長的裴洛西(Nancy Pelosi) 於2022年訪問台灣後,美中關係降至低谷。直到去年秋天,拜登與習近平舉行峰會以來,兩國關係有所改善,或至少趨於穩定,但仍然很脆弱。
同時,越來越人擔心與中國的短期衝突,並呼籲美國增加在太平洋地區的國防開支,包括向台灣等夥伴提供援助。加強援助、防禦台灣,和安撫中國之間的平衡很微妙。
關鍵字: 美國 台灣 中國 軍援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