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看懂】連UFO都能抓得到!狙擊手莢艙有多強 殲16D被標定渾然不知
中國於5/23對台灣發動「聯合利劍-2024A」圍台軍演,兩天共出動112架次各型戰機,但國軍也出動各型戰機應對,並在軍演第二天發布F-16V掛載「狙擊手莢艙」(Sniper ATP)標定共軍殲-16D殲擊機與轟-6轟炸機的影像,由於是在遠距採「被動」光電搜索模式,因此共機渾然不知。
--
儘管國軍公布的影像經過處理去除系統資料、畫質也降階,但國防安全院所長蘇紫雲表示,這顯示了狙擊手莢艙比前一LANTIRN莢艙更為優異,且狙擊手莢艙不只具備標定地面目標攻擊的能力,也能在空對空作戰時協助飛行員不受天候影響,早期發現敵機,近一步利用空對空武器將對方擊落。
美國海軍2015年曾使用AN/AAQ-33「狙擊手莢艙」標定一架在海面上高速飛行、俗稱「飛碟」的「不明飛行物體」(Unidentified Flying Object, UFO),國防部在2020年將影片解密公開,讓全球航迷們都驚呆了,也見識到「狙擊手莢艙」標定高速飛行目標的能力。
--
這一次空軍公布F-16V以「狙擊手」莢艙標定中共戰機的影像,使用高倍率遠距的空對空模式,以紅外線熱顯像功能來「標定」殲-16D與轟-6的發動機熱源部位,明顯是在新任國防部長顧立雄同意,也獲得國安高層支持之下,在應對認知作戰上略做牛刀小試,其能力遠超過前一世代的外銷版LANTIRN系統,也就是空軍也擁有的探路者與神射手莢艙。
--
旅美軍事專家 梅復興早前就曾撰文指出,「狙擊手」標定莢艙與以前LANTIRN系統比較,「狙擊手」偵測距離可達到LANTIRN系統的4倍,辨識距離為LANTIRN系統的3倍,解析度則倍增,透視煙幕與沙塵的能力也遠為優越。
梅復興也指出,「狙擊手」標定莢艙還可從5萬英尺高度獲取/標示目標,也就是較原先LANTIRN系統莢艙多一倍,大幅減低肩射飛彈、近程防空飛彈與防砲等對執行任務的戰機之威脅。此外,「狙擊手」光電標定莢艙雖然主要用於對地攻擊,但亦可觀測追踪空中目標。
但究竟狙擊手莢艙標定目標的能力有多大?能看多遠?
蘇紫雲表示,在空對地偵測時,使用雙光(可見光與不可見光)偵測可以達到大約87公里。另外在空對空模式時,更可以高達187公里遠,這已經遠超過飛行員視線範圍,成為輔助雷達進行被動隱密搜索的最佳工具。
蘇紫雲透露,靈活運用「狙擊手莢艙」遠距標定目標的能力,可以有一特殊空戰招式,那就是由於空軍的F-16V已經配備AIM-120先進中程空對空飛彈,具備主動終端導引能力,因此搭配新一代AESA雷達,甚至也可以先用「狙擊手莢艙」獲取的目標位置資訊,先將AIM-120飛彈向空中目標方位發射,等到接近目標附近,AIM-120飛彈彈體上的主動雷達就進行歸向(Homing)精確攻擊空中目標,這也是空軍公布標定共機影像時「沒說出來的秘密」。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