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邦德國、荷蘭、日本、義大利的洛克希德行賄事件
1976年洛克希德各國行賄以促銷戰機事件在美國先被議員揭發,擴散至國外。美國洛克希德公司副總裁科赫在聽證會承認使用大量金錢收買日本、荷蘭、義大利高官。
原洛克希德說客豪森(Ernest Hauser)亦於聽證會上稱向當時的聯邦德國國防部長弗朗茨·約瑟夫·施特勞斯(Franz Josef Strauß)及其政黨提供了約1000萬美元的資金以獲得F-104購買合同。二戰剛結束時施特勞斯曾為身為美國情報官員的豪森進行翻譯工作,豪森稱施特勞斯為好友並邀請其參加豪森的婚禮但後來施特勞斯否認。對於豪森於美國的證詞,聯邦德國自行調查的結論是證據不足。1957年和1958年,聯邦德國派出包括世界空戰史上擊落最多敵機(352架核實戰績)的王牌飛行員埃里希·哈特曼(Erich Alfred "Bubi" Hartmann)前往美國和法國試飛F-104星式與Mirage III幻象3式,哈特曼認為星式不適合西德空軍,當時美國空軍亦拒絕採購F-104,所以聯邦德國的採購合同受洛克希德公司高度重視。與西德空軍同期,英國皇家空軍RAF也於1958年派出王牌飛行員Roland Beamout前往美國測試F 104。在他到達洛克希德的第一天即被告知,已有18名試飛員在F 104上喪生,且當時美國空軍USAF取消了原定的訂單。當指導Beamout的教官亦於F 104降落時因發動機失火導致喪生後,Beamout在1958年6月26日提交的試飛報告中寫道:將F 104作為北約NATO統一的全天候戰鬥機的建議是危險的,在較低速度下糟糕的飛行性能和不可靠的引擎,將導致高墜機率,無論飛行員訓練程度如何。西德試飛員哈特曼與國防部長施特勞斯當時亦知道美、英試飛員的傷亡與試飛報告,但哈特曼不是首席試飛員,而最終決定購買機型的是施特勞斯部長,施特勞斯力排軍、政界的爭論決定引進F 104。西德與洛克希德達成購買合同不僅解脫了洛克希德當時的資金危機,亦陸續引來其它歐洲國家和美國空軍繼續採購F-104。身為西德空軍里希特霍芬戰鬥機聯隊(JG 71)聯隊長的哈特曼一直反對引進F-104,並隨著墜機數量與日俱增強烈批評上級和政界,與空軍高層和國防部形成矛盾,後被調往閒職並於1970年以空軍上校軍階提前退役。
聽證會亦披露為了向荷蘭皇家空軍兜售生產的F-104戰機,洛克希德公司曾向女王朱莉安娜的丈夫貝恩哈德親王(Bernhard Leopold Friedrich Eberhard Julius Kurt Karl Gottfried Peter Prinz zur Lippe-Biesterfeld,曾任荷蘭軍隊總司令)輸送約110萬美元現金。[17]親王當時予以否認,事發後仍放棄了所有的軍銜和軍職。但親王對當時進行採訪的記者馬丁·范·阿梅龍根坦誠了受賄事實,條件是採訪內容只能在其逝後發表;將近30年後,2002年記者馬丁先行過世,2004年貝恩哈德親王亦過世,隨後採訪內容由馬丁之子研讀整理後得以發表,當時荷蘭民間雖表示不滿,不過因年代久遠並未造成大的影響。
聽證會之後日本《朝日新聞》收到爆料後刊登日本有名被稱為「國士」的兒玉譽士夫和丸紅商社都收取洛克希德行賄作為白手套再轉交政要。引發大風波後國會成立上田哲為委員長的特別調查委員會赴美國取証,當時日本與美國並未簽訂刑事司法互助協議以及兩國特殊關係導致調查困難,兒玉又以稱病在床躲避,但自民黨內最小派系三木派的領導人三木武夫主張徹查[17],並結盟了法務大臣稻葉修,最終搜索了丸紅數十處辦公室和兒玉家中,但之後美國施壓要日本對涉案的美國公民一律免除刑責,日方只能逐漸把涉案美國人轉為「證人」,之後美國同意某種限度下協助辦案。[18]
最終一些證人的翻供讓丸紅綜合商社的社長檜山廣、常務董事伊藤宏等人無法脫身被抓,再由這些人的供述最終逮捕了田中角榮,其被控收取洛克希德5億日圓(70年代幣值)以上款項。[17]
在義大利司法機關的調查表明,洛克希德公司為了推銷C-130運輸機,曾向時任義大利總理喬瓦尼·利昂納行賄。兩次出任總理一次當選總統的利昂納不得不於總統任期還剩半年之時黯然辭職。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