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共軍先發射1500枚中短程彈道導彈及1000枚遠程火箭彈.
70%約1700枚具威脅性, 台灣攔截1400枚, 另干擾280枚,僅20枚擊中已疏散目標,未造成損失.
2. 同時中共登陸艦隊載10個旅朝台灣西岸而來,約10小時後到.
3. 台灣預鑄6000個抗2200磅炸彈混凝土碉堡,於10小時内每紅色登陸海灘均组建埋設300個.
4. 10小時內中共出動800架次殲20及殲16電戰機, 要摧毀台灣防空飛彈及空軍,
但均被多基雷達偵測定位.
台灣F16-V 遠距發射AIM-120D,
10 小時內撃落200架殲20及100架殲16電戰機.
台灣戰機因攜有優異電戰筴艙及利用中央山脈閃避飛彈,只被撃落15架, 飛行員順利跳傘逃生.
11.中共發射大量巡弋飛彈及自殺無人機攻撃我陣地,同時發射反輻射飛彈, 要摧毀開機的防空雷達.
台灣已購200多輛野戰防空車與雷射車,
將多數擊落.
12. 共軍登陸艦隊航至距西岸100公里時遭密集岸基、空射、艦射反艦飛彈打撃, 損失一半軍艦及5個旅.
13.此時數百架殲10掩護200架運輸機載2萬兵力要進行空降作戰, 來支開台灣打撃旅,以便進行登陸戰.
14.台灣空軍擊落200架殲10及100架運輸機,有1萬共軍空降.
15. 台灣3個打撃旅及66陸戰旅在重炮多管火箭直昇機支援下對其猛攻,第1小時便殲敵上千.
16.近2萬名第五縱隊及潛伏特工此時四處縱火破壞,台灣其他3個打擊旅在各地警察憲兵配合下四處出擊將其消滅.
17. 此時共艦航至距岸20公里開始施放登陸艇.
18. 雷霆2000對共艦及登陸艇以子母彈攻撃,1小時内擊沉數十艘共艦及1/5登陸艇. 此時發射一波雄二將剩餘共艦擊沉.
19.台灣也施放無人艇,又撃沈1/5登陸艇.
20. 碉堡內105及155榴炮不斷以曲射方式轟擊,又擊沉1/5登陸艇.
21.共軍登陸艇登岸時遭標槍及榴炮直射,又損失1/5.
22. 剩餘登岸共軍遭50機槍,重炮,多管火箭,直昇機打撃(只有一半去打空降敵軍,保留一半反登陸), 1小時後全殲敵軍.
23. 共軍空降部隊此時剩6000人,激戰4小時後被消滅3000,其餘投降.
24.共軍第二梯5個旅增援部隊原已航行至海上,見大勢已去,折返返航.
----------
以上是理想防守方案,可依此規劃要增強哪些項目,如6000個預鑄抗炸碉堡等,必能有效殲敵.
然後,登陸部隊會出發?

如果你是解放軍的指揮官,你本來要先摧毀兩三千個目標,然後才開始讓登陸部隊出發,現在,你只摧毀了20個,你還要登陸部隊出發?

了不起

xx123456 wrote:
1. 共軍先發射15...(恕刪)
就跟中國無法自製軍用芯片一樣、全部都買美國貨吧?笑到噴淚
2024-05-07 23:11
援俄飛彈內驚見2023年製美國電腦晶片 專家:北韓成俄烏戰爭最大贏家
林宜萱
2024年5月5日 週日 下午2:45
北韓領導人金正恩2023年9月訪俄,兩國關係升溫,烏克蘭軍方不久後表示,俄國開始使用北韓飛彈。
專家拆解在烏克蘭尋獲的北韓飛彈殘骸,發現零件大多是歐美製的先進產品,甚至還有2023年3月製造的美國電腦用晶片,顯現出國際制裁效果有限,北韓採購能力超乎專家想像。
基馬秋克拆開細部零組件後,幾乎立刻就認出這不是俄製飛彈。仔細檢查後,在一堆金屬和電線中發現了一個小小的韓文字母,而一個金屬殼上印有數字「112」。以北韓使用的「主體曆」來看,主體112年就是公元2023年,基馬秋克認為這應該是俄羅斯使用北韓武器的鐵證。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