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國共內戰國軍失敗的主因

1. 國共內戰, 國軍為何會失敗的那麼快, 三年內
打到全面潰敗, 純從軍事角度而言就是用錯了
打法.

共軍自其開始, 因面臨優勢的國民黨軍隊兵力,
便擅長打游擊戰, 配合嚴密的民間組織, 掌握
國民黨軍隊的動態, 集中優勢兵力, 吃掉國民黨
軍隊較弱的一部, 積小勝為大勝.

國民黨五次剿共前四次皆因此失利, 損兵折將
無功而返.

至第五次才改變策略, 不打運動陣, 採陣地戰,
逐步縮小包圍圈的打法, 才讓共軍無法迂迴
穿插, 最終失利.

事實上這種採陣地戰, 逐步縮小包圍圈的作法
是對付善於游擊戰的軍隊的最佳乃至唯一的策略.
曾國藩平定捻亂也是用此種策略.

"曾國藩採取「以有定之兵,制無定之寇,專事近剿,
不事尾追」的方針,在河南周家口、山東濟寧、
江蘇徐州、安徽臨淮關分置四鎮,駐淮軍和湘軍八萬,
將捻包圍在蘇、豫、皖邊區。 又在淮北捻軍的根據地
修築墟寨,清查戶口,實行保甲連坐法。"

2. 二戰時, 美國協助訓練新一軍, 全套美式打法,
強調重火力, 快速機動突進, 最後打垮日軍為盟
國收復緬甸. 這便是國軍後來國共內戰失敗軍事
上的主因, 因為以為美式戰法萬能, 視為萬靈丹.

3. 二戰結束後, 國民黨軍隊便以美式戰法改造
軍隊, 陳誠進行大幅裁軍, 裁撤大量軍隊, 將剩
餘的軍隊改造為美式重火力, 機動性強軍隊,
如後來交由張靈甫指揮的74師便為代表.

4. 這造就了國民黨軍隊未來必定的失敗.
因為可以用美式軍隊打敗日軍, 但日軍和
共軍戰法完全不同, 日軍打的是正規戰,
而共軍打的是飄忽莫定的游擊戰. 對付共軍
就要用曾國藩式步步為營的笨戰法, 若採用
美軍的戰法, 易遭擅長切割穿插的共軍各個
擊破, 一個一個吃掉, 最後全軍覆沒.

就連麥克阿瑟後來於韓戰時, 也因兵力深入
分散, 於清川江及長津湖戰役中被共軍穿插
包圍, 只因美軍火力強大, 才免遭全殲.

而國民黨軍隊當時火力空軍都遠不如美軍,
卻想採美軍打法, 是自尋覆敗.

5. 所以從陳誠裁軍開始, 便代表國民黨軍隊,
沒認清對手是什麼樣的對手, 用了錯的戰法,
一著錯滿盤輸.

6. 戰爭要認清自己, 及認清敵人. 國民黨
當時高估了自己, 低估了共軍, 誤以為採美軍
打法, 便能迅速消滅土槍土炮的共軍, 最後
遭致慘敗.

7. 當時國民黨軍隊應作的不是裁軍, 而是依賴
大量地方派系軍隊, 將其人數眾多的軍隊擴散出去,
牢牢的控制住每一個村每一個里, 建起一個又
一個碉堡, 構築一道又一道防線, 並嚴密監控掌握
統治區域, 讓共軍共諜無法滲透發展, 無法地方
包圍中央.

8. 如此不斷逐步穩紮穩打, 讓共軍無可徵之兵,
可用之財, 可控之地, 最後虛弱不堪之際, 才出
動主力部隊將其擊潰.

9. 但國民黨軍隊從上到下崇信美式戰法,
想以如74師的重裝部隊一舉擊潰共軍,
然後乘勝直追.

10. 從民國35年到36年初, 一開始國民黨軍隊的確
打的很順, 一路長驅直入, 共軍似一路敗退. 但
國民黨每收復一地, 便須分兵駐守, 兵力越來越
分散. 給予共軍諸多機會將國民黨軍隊小部隊吃掉.

11. 此時國民黨軍隊仍未醒悟, 還是想以美式打法
與共軍決戰. 集中了24個整編師、60個旅,約45萬
人, 以國軍精銳74師為矛頭, 與共軍華野兵力於
山東一決勝負.

12. 結果就是孟良崮戰役中美式精良裝備的74師
又被共軍以游擊戰化整為零, 化零為整, 快速集中
絕對優勢兵力的方式殲滅.

13. 至此國民黨軍隊仍未完全反省, 明白失敗原因.
或是說反省也來不及了, 因為從陳誠裁軍, 採用美式
機動重火力打法開始, 國民黨軍隊就註定敗局, 無力
回天.

14. 東北戰局也是同樣情形, 一開始靠著新一軍, 新六軍
等美式裝備訓練軍隊快速突進, 一路直逼哈爾濱.
接著就是兵力分散, 最後小股部隊一個個被吃掉, 終致
被圍困於長春, 四平, 瀋陽等大城市, 最終全軍覆沒.

15. 國共內戰中, 打得最出色的就是閻錫山的守衛太原
戰役. 從1948年10月打到1949年4月底, 整整6個月才
被攻克. 因為閻錫山打的就是土戰法, 建立了大量碉堡,
無數環型防禦工事, 讓共軍無法穿插迂迴, 只能打硬仗,
最終因共軍有絕對優勢兵力 (30萬對10萬), 才得以攻克.

若是國民黨軍隊一開始便採用閻錫山的打法, 廣建碉堡,
普設環型防禦工事, 步步為營, 穩步推進, 照抄曾國藩平
捻亂打法, 以國民黨一開始時4比1左右的優勢兵力, 再
如何也不會於三年內便如此潰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結論:

1. 國共內戰國民黨軍隊失敗的主因, 可以說
是將對的戰法用在錯的對手上, 對游擊戰高手
的共軍不能用美軍重火力高機動打法, 而要用
曾國藩閻錫山五步一哨, 十步一崗, 每隔一里
便一條戰線的笨呆戰法.

2. 未來台海反登陸作戰, 也應以國共內戰為借
鑑, 宜由灘岸往內陸, 建立起六至七道堅固防線,
防線間遍佈地雷, 鐵絲網, 反坦克壕, 反坦克樁.

各防線由50機槍, 40榴彈機槍, 火箭彈, 60, 81,
120迫炮建立起綿密不絕的火網, 再由後方重炮
及攻擊直昇機支援.

以笨呆的壕溝地雷戰, 對於擅長機動穿插迂迴
包圍的共軍, 是最佳策略. 讓共軍每前進一公尺,
都要付出重大的傷亡.

3. 裝甲機動部隊於最後方安全處待命, 不可輕出.
台灣與諾曼地不同, 諾曼地有寬闊的海灘可建立
橋頭堡, 而台灣灘岸後方不到1公里便是密集的
城鎮, 根本無法建立橋頭堡. 只要穩穩守住防線,
讓共軍無法突穿, 共軍最後必然失敗.

4. 等共軍支援登陸作戰的戰艦, 艦載火箭炮,
無人機母艦, 武裝直昇機, 支援戰機威脅均
大幅消減後, 裝甲部隊再推進至灘岸後方3至
5公里處, 伺機支援.

5. 如此作戰, 以步兵為主, 以裝甲兵力為輔,
故應大幅強化步兵火力, 作到全步兵均有
夜視鏡, 光學瞄準鏡, 均受過火箭彈訓練,
配有大量具光學瞄準鏡的50機槍, 40榴彈
機槍, 大量火箭彈, 才能守住防線.

6. 國軍應大幅增加工兵編制, 只要一偵測到
共軍發射的第一枚導彈或遠程火箭彈,
便迅速調集大量民工於工兵指揮下,
於各灘岸建立多道堅固有良好掩體的防禦
工事, 在灘岸後方各城鎮街道鋪設大量
地雷及障礙, 萬一共軍突破灘岸防線,
將進入預先埋伏的交叉火網.

從共軍發射導彈到進行登陸作戰之間, 約有
10至48小時, 要抓緊此時間完成施工. 並於
施工期間派電子干擾車, 防空快炮支援, 以
免遭共軍遠程火箭彈打擊.

7. 如此便是對付如狐般精狡共軍的適切
戰法.







.
台灣軍事防禦討論 https://www.reddit.com/r/taiwan_defense/
2024-03-31 16:52 發佈
沒那麼多複雜的原因 簡單的說
蘇聯全力支持共產黨 美國不支持蔣介石 所以國民黨敗了
shaupenhauer456

這個并不是事實。事實上蘇聯和美國都不希望國共兩黨任何一個完全勝利取得主導權,那樣的話,不利於美蘇列强分而治之。蘇聯直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前的最後一刻在外交上還是承認國民政府的。

2024-04-02 16:16
沒那麼多複雜的原因,
簡單的說,就是農民革命。
詳參民主與專制的社會起源一書。
國軍內部 共諜.

一有決策, 共軍馬上得到情報.

共軍 事前 知道國軍戰術, 連武器人馬數量都掌握.

短時間內國軍兵敗如山倒 , 南下節節敗退, 一過長江, 大局已定.
本來想寫寫什麼,看到主題混亂。
無意義了。

知道「張靈甫」這個國軍將領嗎?
查詢孟良崮戰役

國共內戰的代表,國軍的協調作戰
讓共軍合圍,以多打少,戰損比
是根據人數比例可以估算的
最簡單的就是盡失民心……
鈔票亂印算主因吧




很難想像十萬新台幣 換一塊人民幣
確實美國就是想要中國一直保持分裂狀態
三個字:孫立人
輸在不得民心
現在也是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