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此次購買美國魚叉飛彈軍事意義不大,純屬浪費台灣納稅人的錢
台灣「中央社」18日稱,美國五角大樓曾在4月7日宣布,台灣將以11.7億美元的價格採購400枚岸基「魚叉」反艦飛彈,飛彈可望在2029年3月以前完成製造,交付台灣。
早在2020年美國國防安全合作局就已經批准向台灣出售100套岸基「魚叉」飛彈系統。
此次購買合同共計包括400枚「魚叉」飛彈、4枚訓練用飛彈、411個飛彈發射/存儲箱、100輛「魚叉」飛彈運輸車、25台雷達卡車和相關零件備品。為了購買這批飛彈,台「國防部」專門列出了龐大的預算,除了採購經費外,還包括島內的陣地建設和相關設施經費,總計高達866億元新台幣。
這批飛彈交易會對兩岸軍力、戰力產生什麼影響,筆者就此進行分析。
第一,魚叉反艦飛彈飛彈對大陸威脅情況。
魚叉」飛彈是美國20世紀70年代開始研製的亞音速反艦巡航飛彈,經歷了多次升級和改造。這次美國售台的「魚叉」飛彈型號為RGM-84L-4,最大射程為124公里,使用慣性導航和末段主動雷達制導。除了執行反艦任務外,它也可用於對付陸地目標。
從性能數據我們不難看出,此次軍售的魚叉飛彈性能已經嚴重落伍。
1.分析魚叉飛彈速度指標。
當今世界,反艦飛彈早已進入超音速時代,其中尤其以大陸研製的「鷹擊-21飛彈」最為領先。
2022年中國海軍成立73周年紀念日到來之際,「鷹擊-21」高超音速反艦飛彈就已公開消息,全程6倍音速飛行,到了攻擊末端將以10倍音速飛行,將讓海上戰艦難以對其進行攔截。現階段沒有任何反導武器可以攔截。不過考慮到台灣也就沒有幾艘破船,所以鷹擊——21反艦飛彈主要是針對美國軍艦研發的。打灣灣用不著。
2.分析魚叉飛彈射程。
魚叉反艦飛彈射程只有124公里,而大陸航母戰機作戰半徑在五百公里到八百公里之間。戰時大陸航母戰鬥群完全可以在台灣魚叉飛彈攻擊範圍外進行軍事打擊。
3.大陸軍艦有世界最先進的飛彈攔截系統。攔截飛彈有「海紅旗」-9、「紅旗」-16和「紅旗」-10遠中近三層防空飛彈攔截。
「紅旗—10」近程防空飛彈能攔截3馬赫超音速來襲反艦飛彈,對付魚叉這種亞音速飛彈綽綽有餘。
此外,中國海軍還有研發出世界上最為先進的近防炮系統——1130近防炮,1130近防炮由11門機炮組成,機炮口徑30毫米,公開數據顯示,這款近防炮一次可以鎖定40多個目標,最大發射速度是每分鐘10000發子彈,相當於每秒發射166發彈藥,一秒鐘就能打掉30萬,可以在軍艦上空打出一個金屬螢幕,其性能遠在美國密集陣系統之上,幾乎可以攔截所有亞音速飛彈。
第二,大陸軍事實力對魚叉飛彈的反制措施。
現代戰爭是立體化、信息化、綜合化的戰爭,雙方比拼的不是某一件武器或某項性能。戰爭也遠不是一兩件武器就能決定勝負的。一旦台海開戰,台灣島幾乎沒有縱深,全島都在大陸戰機、飛彈、火箭彈打擊範圍之內,在大陸衛星觀察、導航下。台灣機場、飛彈基地、雷達站等軍事設施都在大陸第一波攻擊目標中,往往一開戰台灣就已經失去還手能力。
綜上所述,台灣此次購買美國魚叉飛彈軍事意義不大,純屬浪費台灣納稅人的錢,僅僅具有政治意義,向美國繳納保護費,期待獲得美國支持和保護。面對大陸強大經濟和軍事實力,一旦開戰,美國定然不會輕易介入,如同烏克蘭戰爭一樣,美國只會欺負小國,面對中、俄這樣世界性大國,軍事強國,美國只會拱火,不會親自上陣,倒霉的只能是灣灣台獨分子!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