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八二三》當年第七艦隊進駐,美軍竟想瞞著台灣用核武解決
958年8月23日共軍突襲金門、馬祖,美軍將領多次提出使用原子彈空襲中國沿海城市的構想,但被總統艾森豪否決。
60年前的八二三砲戰美國稱為「第二次台海危機」戰事,儘管是兩岸衝突,但美國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
根據五角大廈解密檔案,白宮在同年8月21日第377次會議上,時任中央情報局(CIA)局長艾倫‧杜勒斯(Allen Dulles)曾警告,共軍在台海地區大規模集結,極可能無預警攻擊台灣外島。不過他也表示,這不意味共軍會正面攻擊,只是說明隨時可這麼做。
2天後,共軍砲擊金馬。時任美國駐中華民國大使莊萊德(Evarett Drumright)8月24日送回國務院的電報中,不認為蔣中正有意因此發動戰事,而是希望避戰。蔣也保證反擊共軍前會先徵詢美方意見,希望華府能發表正式聲明,展現對台支持。
戰事白熱化後,時任美國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垂寧(Nathan Twining)多次提到動用核武的可能,認為可快速解決問題,也能向中方表達美方態度,但都遭艾森豪(Dwight D. Eisenhower)否決,國務院也不表支持。
艾森豪在8月25日會議中決定調派中途島號(USSMidway)航空母艦與4艘驅逐艦加入第七艦隊。垂寧當天也電報通知太平洋司令,如果動用核武,15架位於關島的B47轟炸機隨時可出動,6架由美軍訓練、台灣飛行員駕駛的F-100F戰機飛往台灣。但為求謹慎,可能動用戰術核武的考量必須對中華民國政府保密。
戰火延燒,蔣中正多次透過莊萊德要求美方給予更多軍事援助,並發表聲明強調金馬地區對台澎安全的重要性,但都遭美方拒絕。
美方的消極作為,讓蔣相當光火。莊萊德8月31日第2封給國務院的電報上說,蔣中正氣得大罵美國「不人道」、「不公正」,「不是盟國該有的作為」,還說這是他見過蔣最氣憤的一次。
莊萊德也多次在給國務院的電報提到,蔣中正很擔憂美國不公開支持,將使他遭逢國內外壓力,對台灣士氣也是一大打擊,他也擔憂會被外界認為是美國的傀儡。
蔣中正一再施壓,艾森豪與時任國務卿約翰‧杜勒斯(John Dulles)都曾擔憂蔣有意拖美國下水,艾森豪曾抱怨蔣中正將大量軍隊放在外島當人質,迫使美國必須行動。
約翰‧杜勒斯曾在會議不滿蔣中正沒想過美國也有輿論要面對,還在9月21日給台北使館的電報中,要莊萊德告訴蔣美國民眾認為這只是2個小島,不值得冒戰爭風險。
到了9月初,金防部恢復元氣,炮指部覺得不能一直挨打,決定反擊。於是炮兵600群下轄的691、692營155加,於9月11日1600左右,對共軍主要補給轉運點廈門車站進行火力急襲,總共打了20群約240發炮彈,造成重大傷亡。據說當時共軍一個營正在卸載,炮彈把彈藥堆、火車、轉車台等全部打爛,傷亡700餘人,中共以為台軍用了原子彈,還向聯合國投訴。
1958年823時,國軍已有可戰兵將,敢於當機立斷,死守硬拼,已非當年一戰即潰的烏合之眾。(圖片摘自魯明哲臉書)
1958年8月23日1830時,共軍重炮急襲大小金門等地,第一波火力急襲太武山下的翠谷水上餐廳,吉星文等三位副司令非死即傷。當時作戰協調中心位在太武山山洞裡,所有電線都是集中挖洞拉進去的,第一波密集落彈便打斷了通向隧道的通訊線路,所有一線指揮官均得不到命令。
692營營長魯鳳三自行決定反擊
當時600炮兵群指揮官嚴佛元上校下令各營反擊,但位於金西的692營營長魯鳳三卻沒收到命令,通訊線路中斷亦使其無法聯絡上級,原本他奉到的指令是一定要等上級命令才准開火,以防意外走火引爆兩岸戰事,否則軍法論處。但他當下覺得狀況不對,立即下令20門155加農炮開火還擊。1838,即匪炮落彈8分鐘後,金西炮兵群紛紛開炮,光692營就打掉1400多發炮彈,一直打到晚上9點多,暫時壓制住部分匪炮。
魯鳳三後來自述,他自知抗命開炮,晚間自去金防部請罪。卻只見翠谷一片殘屋敗瓦,金防部指揮官胡璉,和國防部長俞大維都坐在地上,他向長官報告請罪,俞大維卻回他:「打的好!打的好!我就怕你們沒有打。」
到了9月初,金防部恢復元氣,炮指部覺得不能一直挨打,決定反擊。於是炮兵600群下轄的691、692營155加,於9月11日1600左右,對共軍主要補給轉運點廈門車站進行火力急襲,總共打了20群約240發炮彈,造成重大傷亡。據說當時共軍一個營正在卸載,炮彈把彈藥堆、火車、轉車台等全部打爛,傷亡700餘人,中共以為台軍用了原子彈,還向聯合國投訴。
台灣的鄉野傳聞則說是240打的。事實上240巨炮第二年才在台南集訓,根本沒趕上823。又說是美軍8吋榴打的,然美軍援金的8吋榴是短炮身自走炮,9月20日左右才上岸,26日才首次參戰,而且射程只有16.8公里,金門離廈門車站卻有20公里,當時只有155加的23公里射程能夠打到。
此後當然還有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但600炮兵群後來調回台灣,逐次解編,真實戰史淹沒於政治正確之中。台灣很多人都以為823是郝伯村打的,實際上郝大將是前一任的軍炮兵指揮官,823時在小金門當步兵第9師師長。而且在前一年的624炮戰中,因開火指揮權問題,與嚴佛元等人鬧得相當不愉快,還麻煩司令官下令炮兵指揮官有自行決定開火權力。
戰鬥英雄軍中發展不順
嚴佛元、魯鳳三等多位在823被授勳的戰鬥英雄,隨後在軍中發展都不很順利。這些在第一時間敢於當機立斷,下令反擊的軍官,嚴佛元以少將退伍,魯鳳三於1968年以上校退伍,顯然國軍將領晉升與戰功沒有太多關聯。後來嚴佛元以周之道為筆名寫了不少戰史記述,對郝大將多有不滿。魯鳳三也留下珍貴口述歷史,但直到1994年郝大將失勢後才為國防部編輯入冊。
魯鳳三的兒子,就是現任桃園區國民黨籍立委魯明哲。相對於其他藍營政治人物的大鳴大放,最有資格講述823歷史的他,卻只在臉書上留下短短數語:「那年父親也在金門前線,擔任炮兵中校營長,編制155加農炮及後來美援的八吋炮,做為炮戰初期回擊的主力。在國軍近代戰史上,接受美國的援助確實不少,但是站上第一線拼命還是要靠自己。」
事實上,藍營很多政治人物對軍事史的理解,多基於被當下政治需要扭曲的史實,而軍方礙於學長顏面,也少有撥亂反正說明,任由鄉野傳聞淌流。1949之前,國民黨的軍隊的確貪腐橫行,跟現在阿富汗政府軍差不多。1949來台之後,實施補給證制度,當場80萬大軍剩下55萬,不但更為精實,且糧餉確實也讓士氣提升。到1958年823時,已有可戰兵將,敢於當機立斷,死守硬拼,已非當年一戰即潰的烏合之眾,此時美國的軍援,才真正發揮了效用。大家都誠實的面對歷史,現實的面對問題,很難嗎?
講阿富汗,布朗大學戰爭成本研究所示,美國20年來在阿富汗投入了約2.26兆美元經費,其中直接軍費便有8千億美元,訓練、裝備阿富汗本地部隊又花了約880億。光直接軍費與訓練費用,每個月得花掉37億美元,加上發展經費等,每月開銷94億鎂。這種規模的資源投入還扶不起來的政權,大概只能說是爛泥扶不上牆了。這些錢如果不拿去阿富汗給政客貪污吃空缺,而是拿來造單價約1.5億鎂的F-22,每個月可生產62架,20年來已可生出近15000架機隊。所以,撤離是明智決定,不撤才是愚蠢。遺棄貪腐政客,只是剛好而已。
自己能打才有人願意幫你
換句話說,自助人助,自己的國家自己救,自己能打敢打才有人願意幫你打。不要叫美國人去玩他不熟悉的也沒耐心玩的游擊戰泥沼,叫他打會戰、打海空戰、供應裝備彈藥我們自己來打,他都可以表現得很稱職。一個人一個性,國家也一樣,適才適所,才能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gprs19 wrote:
自己能打才有人願意幫你
換句話說,自助人助,自己的國家自己救,自己能打敢打才有人願意幫你打。不要叫美國人去玩他不熟悉的也沒耐心玩的游擊戰泥沼,叫他打會戰、打海空戰、供應裝備彈藥我們自己來打,他都可以表現得很稱職。一個人一個性,國家也一樣,適才適所,才能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難得GP這小毛毛貼出這段:



台灣人切記 美國要不要來幫台灣 甚至登陸台灣作戰
那是美國的戰略決定 哪怕是聯盟關係 都不能保證美軍為你戰到底..

美日兵推取勝 那是美日他們的能耐 你有資格叫他們來保護台灣作戰?
但是 你自己的態度 可以影響甚至決定美軍或其他N國聯軍的動向...

不要說能不能打 至少把態度擺出來



烏克蘭在2014年幾乎兵敗如山倒直接丟了2萬方公里的克里米亞
以這種戰力差距 對抗俄軍2022年數十萬人奇襲...
難怪小粉紅普遍認為幾星期甚至幾小時可以結束戰爭..
結果烏軍竟可以跟世界第二的俄軍大致打平 甚至把俄軍逼到躲在防線裡...
因為這8年來 烏軍不斷接受北約調教及相當軍援 脫胎換骨...
至少在我來看 烏克蘭陸軍戰力絕對可以跟俄軍正面對陣不吃虧 甚至有一點質的優勢...
海空軍卻不是十年內 以烏克蘭這點貧弱經濟可以速成的 但烏軍在這些方面也超過己方應有表現
例如擊沉莫斯科號 利用各種飛彈 無人機攻擊把俄艦隊逼離克里米亞 俄空軍逼出烏克蘭領空...
國軍當年何嘗不是? 老蔣敗退轉進時 那時候除古寧頭 登步島等少數戰役
1949年後國軍幾乎兵敗如山倒 甚至匪軍尚在百里外 一通電話就能讓軍政解體...
但從第七艦隊開始協防 美援不斷進入台灣後 國軍在冷戰時期 基本上就算能戰之師
空軍戰力更是東亞第二 僅次於日本空自 能夠長期維持台灣海峽海空權...

當年台灣人是身為韭菜身份給蔣政權收割 當"反攻大陸"基地的..
但撇開這政治立場問題
老蔣在美援下建軍可以說相當成功 (當然老美也大下指導棋 不許你蔣家繼續搞貪腐!)
而且持平講 台灣人不作戰等著讓共匪來"解放" 那絕對是災難中災難 這沒什麼可期待的...
國軍戰力不足是事實 但非不能應急處理訓練 如北約調教烏軍一樣...
但最重要的是心態 百姓及當兵的人 是否有足夠物質與心理準備進行戰爭...
有這想法及努力 那麼哪怕戰爭明年爆發 都不會很來不及....
YC_Jiang wrote:
難得GP這小毛毛貼出這段:
台灣人切記 美國要不要來幫台灣 甚至登陸台灣作戰
那是美國的戰略決定 哪怕是聯盟關係 都不能保證美軍為你戰到底..
美日兵推取勝 那是美日他們的能耐 你有資格叫他們來保護台灣作戰?
但是 你自己的態度 可以影響甚至決定美軍或其他N國聯軍的動向...
不要說能不能打 至少把態度擺出來
烏克蘭在2014年幾乎兵敗如山倒直接丟了2萬方公里的克里米亞
以這種戰力差距 對抗俄軍2022年數十萬人奇襲...
難怪小粉紅普遍認為幾星期甚至幾小時可以結束戰爭..
結果烏軍竟可以跟世界第二的俄軍大致打平 甚至把俄軍逼到躲在防線裡...
因為這8年來 烏軍不斷接受北約調教及相當軍援 脫胎換骨...
至少在我來看 烏克蘭陸軍戰力絕對可以跟俄軍正面對陣不吃虧 甚至有一點質的優勢...
海空軍卻不是十年內 以烏克蘭這點貧弱經濟可以速成的 但烏軍在這些方面也超過己方應有表現
例如擊沉莫斯科號 利用各種飛彈 無人機攻擊把俄艦隊逼離克里米亞 俄空軍逼出烏克蘭領空....
國軍當年何嘗不是? 老蔣敗退轉進時 那時候除古寧頭 登步島等少數戰役
1949年後國軍幾乎兵敗如山倒 甚至匪軍尚在百里外 一通電話就能讓軍政解體..
但從第七艦隊開始協防 美援不斷進入台灣後 國軍在冷戰時期 基本上就算能戰之師
空軍戰力更是東亞第二 僅次於日本空自 能夠長期維持台灣海峽海空權...
當年台灣人是身為韭菜身份給蔣政權收割 當"反攻大陸"基地的..
但撇開這政治立場問題
老蔣在美援下建軍可以說相當成功 (當然老美也大下指導棋 不許你蔣家繼續搞貪腐!)
而且持平講 台灣人不作戰等著讓共匪來"解放" 那絕對是災難中災難 這沒什麼可期待的...
國軍戰力不足是事實 但非不能應急處理訓練 如北約調教烏軍一樣...
但最重要的是心態 百姓及當兵的人 是否有足夠物質與心理準備進行戰爭...
有這想法及努力 那麼哪怕戰爭明年爆發 都不會很來不及....
黃埔軍在中國被滲透很嚴重,到台灣來會再次被滲透嗎?
先有願不願意保家衛國,再來談戰力
大大說的真好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