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視新聞網:騰雲無人機滯空突破20小時 可大幅提升台海巡防偵蒐能力
中科院研發的大型無人機「騰雲2型」無人機,去(2022)年達成飛行10小時,現在又有好消息,滯空飛行突破20小時,寫下新里程碑,具備全天候作戰能力。中科院目前也朝向「偵打一體」積極研發,專家分析關鍵在於騰雲2型無人機更換發動機,若研發順利,交付國軍使用,未來南北各部署1架,可大幅提高台海巡防偵蒐能量。
今(2023)年9月國防展焦點之一,中科院展示正在研發的國產騰雲2型無人機,去年6月完成飛行10小時。經過1年努力調整性能,現在傳出好消息,飛行時間取得重大進展,目前滯空飛行時間翻倍,突破20小時,具備全天候作戰能力,大幅進步的關鍵在於更換發動機。
全球防衛雜誌採訪主任陳國銘表示,「台灣不缺武器,但是我們缺乏偵蒐的器材。那其實要廣泛地把這種無人機用在長時間,我們叫對空監視或對海監視,其實說真的我們只要有2台這種大型無人機在南北這個兩邊的區域,就可以24小時巡邏。」
騰雲2型無人機目前航程遍及我國航空識別區,可執行中、長程監偵任務,中科院也朝向「偵打一體」方向努力,讓騰雲掛載國產天劍飛彈,未來搭配向美採購的MQ-9B無人機,滿足台海的中低空、高空巡防任務。
--------------- (分隔線) ---------------
滯空突破20小時,真的太好了,期待能再進一步成長。
這篇很顯然是中科院在催促空軍趕快下決定投資「騰雲無人機」量產,「騰雲無人機」從2009年開始研發,一波三折,先是發動機,再來是衛星導控,後來又發生螺旋槳事件,對比海軍的「銳鳶二型」順利投產,空軍似乎半放生「騰雲機」,是因為美援的MQ-9A和軍購的MQ-9B即將到手嗎?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