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補給困境! 經濟學人:中國侵台後勤規模 高過諾曼第登陸

經濟學人》報導,入侵台灣將使中國陷入後勤補給困境。中國軍方研究顯示,登陸台灣需要動用的船隻、車輛與物資補給,將遠超過1944年美國盟軍用於諾曼第登陸的運輸及物資規模。儘管中國在軍事上取得巨大進展,但仍沒有必要的軍隊、裝備與後勤,足以取得對台作戰勝利。

台灣前參謀總長李喜明上將告訴《經濟學人》:「這是他們的軟肋。如果台灣不投降,共軍一旦登陸,仍必須打一段時間,或許一週、兩週。屆時後勤補給在哪裡?後勤的支援需要跨越海峽,但我們不必,我們在自己的院子內作戰」。

文章說,相關牽涉的數據十分驚人。解放軍估計需要3000車次軍事列車、100萬輛車輛、2100架飛機與超過8000艘船隻來運送軍隊、裝備與物資。另一份研究推測,登陸台灣需要超過3000萬噸物資,該規模遠比1944年美國及其盟邦用於諾曼第登陸的船隻、車輛與物資還多。

儘管俄國主要透過陸路入侵烏克蘭,中國軍事專家仍仔細檢視烏軍與俄軍的後勤狀況,以汲取教訓。

今年二月,共軍喉舌《解放軍報》指出,作戰行動節奏的加快,使得向前線運送彈藥和其他物資變得越來越困難。在未來的戰爭中,作戰部隊將分布於更大區域,使後勤工作變得更加複雜;當前「後勤運輸能力」還不足以滿足「現代戰爭條件」的要求。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致力提升共軍的後勤能力,他以5個戰區司令部取代原先7個軍區的編制,並成立聯勤以保障部隊直屬由他領導的中央軍事委員會,他也下令軍方利用數位技術管理後勤,並與龐大的民間物流產業密切合作,這些產業目前服務中國的網路消費者。

一些中國最大快遞企業,包括順風速運與京東物流也與解放軍簽署協議,提供倉儲管理與貨物運輸服務。

不過美國與台灣研究共軍的專家認為,他們已發現共軍一些弱點,包括重裝備運輸工具的短缺,過度依賴易成為攻擊目標的鐵公路,以及分配至作戰部隊的後勤人員較少。

美國前國防情報局中國專家亨利(Lonnie Henley)指出,解放軍空軍可能難以維持兩週以上的作戰任務,他質疑中共空軍是否有足夠的維護能力、備用引擎或受過完整訓練的飛行員。

文章說,習近平對解放軍的抱負是明確的。但就目前而言,儘管共軍在許多領域取得巨大進步,但仍然沒有必要的部隊、裝備、經驗、指揮結構或後勤,使其在台海戰爭中有信心戰勝。
2023-11-07 22:42 發佈
其實重點在於無法突襲,除此之外2戰時期也沒有視距外攻擊的手段,真的打起來只能慢慢磨...當然不只台灣陷入被封鎖的狀況,中國還能從市場上買到糧食/能源/礦產?有少數國家可以提供,但是數量夠?中國先崩潰還是台灣先投降..這是個很好笑問題,或許中央還在撐戰區就先投降,也有可能前線還在打後方已經斷糧,進而兵變
看意志力

當年英國都打到加拿大 印度 澳洲

法國 打下越南 非洲

日本也搞大東亞
stever2018
stever2018 樓主

這幾個例子都不只本土產糧食甚至石油與礦產,木頭,它們有殖民地提供戰爭資源,只有日本是打到資源耗盡,然後敗了,彈盡援絕....

2023-11-08 0:4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