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龍」水下無人載具年底完工

潛艦原型艦28日命名下水 中科院「慧龍」水下無人載具年底完工
2023/09/09 14:36

「慧龍」水下無人載具年底完工

中科院以「慧龍專案」名義委託龍德公司打造的多用途水下載具,建造工程也接近尾聲,預計年底以前可以完成建造,並進行全系統測試,明年初即可下水進行各項水下測試項目。圖為美國波音公司在今年7月於推特上首次公開「虎鯨」巨型水下無人載具(Orca XLUUV)的測試影片。(圖擷取自波音官網)

〔記者羅添斌/台北報導〕由台船公司建造的潛艦原型艦,已完成全艦封殼階段,現正進行5層的降噪防蝕噴漆塗裝作業,預計本月28日舉行命名下水典禮,在此同時,中科院以「慧龍專案」名義委託龍德公司打造的多用途水下載具,建造工程也接近尾聲,預計年底以前可以完成建造,並進行全系統測試,明年初即可下水進行各項水下測試項目。

軍方內部近期也傳出,排水量接近100噸,外觀類似小型潛艇,長約30公尺丶寬約6公尺的「慧龍專案」多用途水下載具,載台上方有類似潛艦帆罩式的裝置,也配有魚雷管,潛艦的各項功能可說是一應俱全,傳出還規劃可以施放小型無人艇具,可對敵方目標進行監控丶鎖定及攻擊。

對於「慧龍專案」多用途水下載具,軍方及中科院極少談論此事,負責建造的龍德造船廠董事長黃守真先前在接受本報《軍武頻道》專訪時,對此也相當低調,僅說全世界都在發展非傳統無人載具,這對台灣而言也是很好的機會。

「慧龍」水下無人載具年底完工
法國國防軍備局和軍工大廠「海軍集團」簽署研究合約,將以9個月將投入水下無人潛艇的設計研究,下水後將展開一連串的系統測評。(圖:取自法國海軍集團)

烏克蘭在俄烏戰爭中曾成功的以載有大量火藥的無人艇,擊毀俄羅斯海軍大型艦艇,也讓各國加速發展水下無人載具,美國波音公司在今年7月於推特上首次公開「虎鯨」巨型水下無人載具(Orca XLUUV)的測試影片,虎鯨目前並無安裝武器,但在未來可能將配置反艦飛彈或魚雷,攻擊水面目標,或是執行佈雷、ISR(情報、監視和偵察),或水雷對抗戰(MCM)等任務。

除了美國正積極開發此類水下無人載具之外,包括法國、德國、日本、南韓、中國、印度等國皆有開發計畫或原型曝光;我國則自2019年啟動「慧龍專案」多用途水下載具研發計畫,全案經費為36.6億元,載具建造部分,由龍德造船廠與協力廠商得標,並以7億6500萬元決標,其餘的29億元額度則是由中科院在內部安裝各項國造水下武器丶聲納等裝備以及測試儀器等等,其中包括兩具魚雷發射管。
「慧龍」水下無人載具年底完工
現役劍龍級潛艦排水量為2660噸,潛艦長度為67公尺,據了解,慧龍水下無人載具的長度約為30公尺,寬度也比劍龍級潛艦的8.4公尺窄很多。圖為793海龍號潛艦升起潛望鏡浮航進港。(圖:取自中華民國海軍臉書專頁)
兩岸和平:接受集中營、特色管理、坦克輾人民。
2023-09-12 9:08 發佈
文章關鍵字 慧龍 水下
由中科院研製代號「慧龍專案」的水下無人載具,已打造完成。軍方消息來源透露,載具排水量實際上逾200噸,並非外傳僅100噸,中科院將於12月開始測試,規畫1年做完。據瞭解,水下無人載具優點包括使用電力,非常安靜,且體積小,不易偵測,無人操控是未來水下武器發展的趨勢。

據透露,水下無人載具將測試1年,測試地點包括東部外海與西岸台灣海峽;至於使用電力的「慧龍」載具能在水下航行時間,視航速而定,若是在水下不動,「等」偵蒐或攻擊目標出現,最節省電力。消息來源說,無人載具發展,空中最簡單,其次水面,最難是水下,要克服通訊問題。包括美、法、德、日、韓、大陸、印度等國皆有開發計畫或原型載具曝光,我國起步算早。

中科院投入新台幣36億餘元研發遙控水下無人載具,代號「慧龍專案」,載具建造由龍德造船廠建造;中科院院長張忠誠曾在立法院明確表示,「不能把它當成潛艦來看」,只是用來做測試平台。另據瞭解,海軍尚未將無人偵蒐攻擊潛艇列入建案規畫。

「慧龍專案」打造的遙控水下無人載具,專責測試潛艦各項國造偵蒐裝備性能,包括紅區裝備的聲納在內。此外,載台上方有類似潛艦帆罩式的裝置,也配有魚雷管,潛艦各項功能可說一應俱全,傳出還規劃可施放小型無人艇具,可對敵方目標進行監控鎖定及攻擊。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