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軍當初把巡防艦的重量限制上限定為4500噸的用意就是要把維護與使用經費限制在一定的標準內,這個概念是用過去20年海軍使用多艘巡防艦(濟陽級、成功級、康定級等等)的操作與維護經費,還有國家給予海軍的整體經費經過盤算以後,覺得最划算的去構建海軍的成本來考量的整體盤算,這件事在裴洛西來訪以後,應該就不再合適了,中共海軍對台灣的威脅是在門口24海浬,不斷地派艦出去跟監運作的方式,還有將來真的要打起來,我們這個只有短兵相接的海軍該用何種作戰方式面對對岸的攻擊,(請不要只想對岸的海軍,最大的威脅是對岸的空軍),我們這支海軍的最終定位到底該是在哪裡? 為何我們海軍拿不出一個真正可以反擊的戰略去面對對方的攻擊? 至少我沒有聽到一個合理的安排? 只有開戰初期遠赴東邊保存戰力? 如果繼續用這個想法,哪怎麼能用2000-2500噸級的巡防艦? 目前海軍的建軍方向有許多地方無法解釋清楚?
即使是使用4500噸的軍艦,目前所有要放在軍艦上的武器與作戰系統,基本上是把這個噸位的軍艦塞得滿滿的,沒有半點剩下的空間,未來10年後,也不可能會有空間可以用來作戰系或是武器的升級? 海軍有如此短的眼光嗎? 4500噸就是只考慮使用LM2500X2,使用全柴油引擎當然也可以,只為了一點加速度快一點,在現在海軍作戰中有如此重要的關鍵因素嗎? 當然沒有! 柴油引擎也比較省油,何必為此綁住4500噸? 台灣政府已經把軍事方面預算提高,國防部為何不能在此重新規畫整個三軍用油的比例? 畢竟現在已經不同了!
有人有相同的想法嗎? 請發表你的看法。
Charlie2020 wrote:
還有將來真的要打起來,我們這個只有短兵相接的海軍該用何種作戰方式面對對岸的攻擊,(請不要只想對岸的海軍,最大的威脅是對岸的空軍),我們這支海軍的最終定位到底該是在哪裡? 為何我們海軍拿不出一個真正可以反擊的戰略去面對對方的攻擊?
我們先假設中國解放軍戰術!
對岸攻打會用那三艘航母對吧。
那中國會先用飛彈偷襲台灣,再慢慢的將三艘航母開向宮古海峽與巴士海峽嗎?讓台灣反艦飛彈可以從容反應嗎?
中國一定是以演習名義,在台灣東岸北中南就定位,以方便開戰時就能區域拒止美日同盟戰機戰艦。
那台灣該建造什麼樣軍艦突圍?台灣國防預算有能力建造對等數量神盾艦與護衛艦對峙嗎?
個人認為還是F16v空射反艦飛彈+潛艦是最佳反制手段,沱江艦級若沒有增程反艦飛彈,也很難發揮作用。
應用上 有不足 有欠缺,真的 該怎麼辦就怎麽辦
如果連用都...沒怎麽用
畫再大的餅都是 無意義的花錢 and浪費時間在無意義的鑽牛角尖
就我前面說的,半個日本海自 送給你也沒用 你沒能力養
整個美國海軍送你,你也沒能力打贏
因為你根本沒有想過 要怎麽打 在哪裡打 用什麼打 打什麼
就在那邊噸位,能量
美國數量不夠,還會搞 美+日+韓+澳....嘴自己數量遠勝
請問這大戰略裡面,你的腳色是什麼 是被保護的對象
因為你離太近漂不走,更不能協同作戰
造新船的資源有限,也就輪不到你
要對抗,應該拿你的優勢去擴大
不是在劣勢處 鑽牛角尖
資源有限,該專注什麼... 絕不在海軍.
反攻大陸 才會需要
至於噸位不是重點,即便是薩爾6等級的護衛艦,有個10艘也是夠嚇人的了,海軍面臨捉摸不定的問題我先不說有內鬼必須肅清,以正常的邏輯來判斷,台灣做不到就買,買不到就用次一級的,一小塊一小塊替換掉高齡又耗油的船艦,這應該沒什麼問題
我覺得台灣現在在擴充海巡署當成第二海軍這方面做的不錯,從海巡特勤的裝備可以看得出來戰力不俗,我覺得反而是台灣的海巡可以考慮把船體噸位做大,最好能超過6000噸以上(因對岸已經下水了超過萬噸的海警船),將來面對共軍海軍的近岸騷擾,只要出動海巡去玩碰碰船即可,我覺得台灣海巡可以改造成台灣的海上亞速營,將來真的有戰爭的話,特勤上岸也是一個很可觀的戰力
海軍應該反過來想軍備的定位是什麼?
你陸軍就不可能每個單兵都配狙擊槍及班用機槍外掛紅隼標配T-91,那你海軍怎會想到每件武器都要塞上去?
什麼定位要塞的武器就是那些
區域防空艦: 神盾艦(管它是AESA還是Pesa能升級就好),32管垂發(64管更好)平時巡弋海疆軍演時反封鎖,戰時第一線抗擊、後方運補組團護航
多功能巡防艦: 標配反潛直昇機,海劍2自身防空用,反潛第一把手
以上標配8枚反艦飛彈
高速飛彈巡邏艦: 速度就是標配越快越好,基本防衛武裝海劍羚,反艦飛彈塞個16枚,76快炮不一定要,聲納、深水炸彈就不用了
無人巡邏艦: 早就該作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