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軍打造防空型與反潛型輕型巡防艦 搭配16枚雄風飛彈捍衛海疆(雷達還再吵)

https://www.nownews.com/news/6178184
記者呂炯昌/台北報導

2023-06-24 08:02:00
海軍委託中信造船廠建造2500噸「防空型」與「反潛型」輕型巡防艦各一艘,預計2026年10月交艦,其中配備國產華陽垂直飛彈發射系統的防空型輕型巡防艦滿載噸位,有機會超過2500噸,將於本月底前定案、開始建造。

海軍原本以「震海專案」建造4500噸新一代飛彈巡防艦,計畫經費249億4900萬元,原規劃是具有「小神盾」的作戰性能,但由於中科院研發主動式電子掃描陣列(AESA)雷達一直未能符合海軍需求,海軍評估建造小型神盾軍艦緩不濟急,將預算轉換為建造海軍新一代輕型巡防艦,包括「防空型」、「反潛型」原型艦各1艘,由中信造船得標,規劃今年上半年開工,預計2026年10月底前交艦。

防空/反潛型輕型巡防艦兩型都配備一座76公釐快砲、一座海劍羚近迫武器防禦系統、二座艦載遙控30公釐鏈砲、干擾彈發射系統等。在飛彈方面,兩型艦都最多可攜帶16枚雄二與雄三反艦飛彈,「防空型」輕型巡防艦配備中科院研發的華陽垂直飛彈發射系統,可攜帶32枚海劍二型防空飛彈;「反潛型」輕型巡防艦海劍二防空飛彈則用斜射發射架,反潛型另外要求配備兩座輕型魚雷發射器。

在雷達方面,「反潛型」輕型巡防艦採用海蜂眼被動電子掃描陣列(PESA)雷達,「防空型」輕型巡防艦則配被海鷹眼AESA雷達。民進黨立委蔡適應透露,輕型巡防艦總數量不會少於8艘,並將以濟陽級巡防艦為優先取代對象

海軍高層披露,「防空型」輕型巡防艦,艦首因配備有76公釐主砲、華陽垂直發射系統、雄三增程型超音速反艦飛彈,加上混合燃氣渦輪與柴油機動力推進系統,要所需進出氣口的空間寬度,艦尾可供S-70C反潛直升機降落,初步計算艦長將超過100公尺,滿載噸位將超過2500噸。海軍將與監造的財團法人船舶暨海洋產業研發中心與中信造船協商,希望能在6月底前定案,進入細部設計的階段。
-----------------------------------------------------------------------------------------------------------------
心得: 在一堆輕巡防艦討論中 雷達的議題最為神秘

這篇有別以往盡然指名直接用國產aesa雷達 不知是否中科院又在放風聲

個人感想 輕巡防艦雷達可能不是英國雷達這麼簡單



吵歸吵 要解決灰色問題 唯一辦法就是 2500頓四面國產aesa雷達 這才能震攝亞洲 宣揚我國半導體全球領先的地位 海軍做不到? 那也別想甚麼防止灰色衝突了 共匪只會變本加厲
2023-06-24 11:54 發佈
輕型巡防艦的招標公告文件都已經載明近迫武器系統是方陣快砲了,
這則報導竟然還在那邊寫海劍羚,內文其他部分的可信度似乎也不高。
有時還蠻佩服海軍的,耐心十足是吧?!
武器裝備老舊就算了,連個 4,500 噸級或是 2,000 噸級到現在可能突破 2,500噸級的艦艇規劃都能夠一直拖、一直拖、一直拖。。。都多少年過去了? 到現在連個最後拍板都還沒有。

真的需要新艦艇嗎? 肯定真的!
那我們的寶貝海軍怎麼有那麼多時間可以如此的虛耗? 到現在連一艘二級艦或三級艦都還沒生出來?!

面對中國海軍的威脅,有時還真不是要長他人志氣而滅自己人威風。
解放軍的海軍就是一邊造船,一邊改進,十年下來也好幾十艘新艦艇陸續服役了。
且不管中國海軍艦艇品質與戰力如何,其整體實力已超越我海軍現有各式艦艇已經是事實。
在中國海軍每年陸續有新艦加入的同時,也逐步的給我方國防帶來越來越大的壓力。

我們的沱江艦到塔江艦不也是走類似的軌跡嗎? 第一艘建造出後,有缺點,在後續持續改進就是。

現在只能期盼,海軍造艦規劃能夠儘速定案並且開工造艦,讓海軍弟兄們盡快有先進作戰艦艇可以使用。真正能夠對抗來自任何對我國不懷好意勢力的武力威脅。

DKQQ wrote:
吵歸吵 要解決灰色問題 唯一辦法就是 2500頓四面國產aesa雷達 這才能震攝亞洲 宣揚我國半導體全球領先的地位 海軍做不到? 那也別想甚麼防止灰色衝突了 共匪只會變本加厲
2500噸的船艦怎麼可能用海蜂眼當對空雷達,海鷹眼到目前為止未被目擊上艦測試,這種雷達是要怎麼放上輕巡?這篇報導怪怪的
DKQQ wrote:
https://www...(恕刪)




看到這篇新聞報導的時候直覺這不是官方的消息
海軍之前在立法院質詢的時候回答[3D雷達在等外國 出口許可 23年上半年就可以拿到]
這是官方的回答

今天這則新聞並沒有署名是誰說的
我覺得是放風聲


官方消息
海鷹眼生產20套模組進行驗證
還沒有通過戰術測評怎麼可能上艦船
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Type=1&SerialNo=101855

同樣的海劍羚近迫武器防禦系統也還要在今年作戰術測評
若一切順利通過各項測評,可在2023年底前可望著手進入小批量生產前的備料工作。
沒有通過戰術測評怎麼可能上艦
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Type=1&SerialNo=157040
前面說國產 AESA不合要求,後面又說要用國產AESA 不知道在寫啥小
不管是海蜂眼還是海鷹眼,就整體性能看來都不是很理想,還被上報記者以及海軍嫌到爆,中科院要想別的辦法或者將組織改組才有機會。
gprs19 wrote:
不管是海蜂眼還是海鷹...(恕刪)



你最不理想
中科院有這麼多的武器就你只黑F16
工作態度最不理想
這樣 …..行吧 ?
gprs19

我要是中科院長就會拋棄形象整天念東念西,讓那些學弟們度日如年,想方設法調去涼爽單位,聽說新店資電通軍每天吹冷氣放空,領五萬元加給,校級領比將級多,比飛官的待遇還棒。

2023-06-25 15:2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