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片】羨煞國軍! 卡達斥資6億歐元陸基反艦飛彈部隊已成軍
相較於我國陸基「魚叉」飛彈系統採購案,因美方產能不足,全案將延長到10年才能完成交貨,十分令人羨慕。
據詹氏年鑑(Janes)網站報導,卡達於2016年3月在多哈舉行DIMDEX期間,和歐洲國防大廠MBDA公司簽署諒解備忘錄(MOU),當時卡達計劃以6.4億歐元的價格,採購一批陸基MM40 Block3「飛魚」(Exocet)反艦飛彈以及小型的Marte ER反艦飛彈。
MM40 Block3是法國研製「飛魚」次音速反艦飛彈的最新衍生型,彈體重約780公斤、彈頭重約165公斤,開發出包括一般水面軍艦發射、空射、潛射以及陸基等多種版本。除了採用更先進的任務模組軟體以及導引方式,可以兼具攻擊陸地與水面目標;還換用了新的固體燃料助進器和渦輪發動機,讓射程延伸至180公里。
Marte ER別名「海上殺手」(See Killer)則是專為對付小型目標,由義大利開發的次音速反艦飛彈,ER則為增程型之意。全重約340公斤、半穿甲彈頭則為70公斤;換用 Williams WR WJ-24-8G發動機,射程超過100公里。影片也顯示出,卡達海軍主要採用萊茵金屬公司的HX系列戰術卡車作為反艦飛彈的機動載具。
第三批次(Block 3)是2004年2月法國武器裝備總局委託MBDA研發的飛魚飛彈,主要目的是取代ANS飛彈計畫取消之後的戰力空檔,也繼續為飛魚飛彈在國際市場上維持競爭力。第三批次最大的改變是將火箭發動機更換為TRI-40發動機,發動機進氣來源在主翼後部的4個小進氣口,更換動力後的飛魚block3最大射程超過180公里,其他改良的部分還包含新型J波段尋標器,雷射陀螺儀、新型慣性導引系統,更換推進段後飛魚飛彈仍維持原先尺寸,但重量略微提升(740公斤),但不需要作改造仍可在既有的飛魚飛彈發射架上裝設。
第三批次是以第二批次的前半部彈體加上渦輪發動機和相關的結構,整體重量較第二批次為低,預計運動性能可以提升30%。除了接收全球定位系統的訊號之外,2008年開始第三批次也可以使用歐洲部署的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
第三批次在2007年4月25日在勒旺島海域測試場完成最終測試,2008年10月開始量產。首張訂單是法國海軍在2008年12月簽訂,由45枚第二批次飛彈升級,配備在地平線級巡防艦上,在2011年後決定再升級80枚第二批次飛彈;目前有希臘、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智利、祕魯、卡達、阿曼、印尼、摩洛哥等國採購第三批次飛魚飛彈。巴西海軍採購的MM40則是配備MBDA與Avibras公司合作研製的發動機,該改良型在2012年完成測試。
除了NSM之外~
沒有什麼反艦飛彈 是可以讓國軍多期待的武器~
超音速飛彈國軍有自製雄三 至少是打得到小小漁船的堪用品~

飛魚飛彈跟國產雄二 美國魚叉基本上是同級產物~
上面射控與尋標器等零件差異而已~
飛魚有新版 難道魚叉沒有?
From Wiki: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96年,麥道進行魚叉Block1J開發計畫,該計畫後更名為魚叉Block2,1998年進入工程開發階段,2001年通過初始戰鬥能力驗證。該版本有空射型(AGM-84L)、艦射型(RGM-84L),賦予了魚叉飛彈有限度的對地攻擊能力。
魚叉Block2是以Block1D設計為基礎,導入聯合直接攻擊彈藥的導引模組,獲得了慣性導航與全球定位系統,提高了飛行航線的精準度。而美軍的GPS因精準度高,因此魚叉飛彈可藉由接受GPS座標訊號對陸地目標進行攻擊,又稱為海岸目標壓制模式(Coastal Target Suppression Mode)。魚叉Block2後操作系統更換為先進魚叉武器控制系統(Advanced Harpoon Weapon Control System,AHWCS),原先使用的AN/SWG-1A在升級為(v)10以上版本亦可相容Block2之射擊指揮功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飛魚能陸攻 魚叉也可以啊~

重點是 老美還從這筆交易裡 提供我國美軍用軍規的GPS導引
沒看到海馬斯10m CEP的實戰表現嗎? 共匪全軍押上也沒這個能耐啊~

美國不提供 台灣能自己讓武器精度到這種程度? 別想了~
去問問翠翠要不要給你北斗訊號 來攻擊遼寧號吧?

最後 想想除了老美外 全世界有哪個國家敢賣台灣反艦飛彈這類一線武器?
買不到的最想要~ 唱衰者是忘了台灣的軍購困境嗎?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