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17 10:02
〔記者羅添斌/台北報導〕軍方高層人士今天指出,由中科院研製的第二代「騰雲」無人機,在換裝與美軍MQ-9「死神」無人偵察機配備的同型發動機之後,酬載力大幅提升,執行長時間監偵任務,或是掛載自製火箭丶飛彈擔任打擊任務,這些已不成問題,其中,監偵型的二代「騰雲」無人機將在近期進行作戰測評,通過作戰測評後,將呈報層峰決定是否進入量產階段。
至於「騰雲」無人機與美製「MQ-9B」無人機之間,未來的任務分工,根據空軍規劃,「MQ-9B」無人機將負責高空監偵任務,「騰雲」無人機則負責中低空任務。
另據了解,第二代「騰雲」無人機目前是以「監偵型」機進行各項測試,接續將會分階段進行掛載國造武器系統的測試及實彈射擊,由於二代騰雲無人機已換裝了與美軍MQ-9「死神」無人偵察機配備的同型發動機,酬載能力獲得大幅提升,這也意味著可掛載的監偵設備或是武器系統,在數量及重量上,都已獲得突破。
在可掛載的武器系統部分,據了解,初期都是以國造武器系統為主,包括2.75吋火箭彈丶改良型天劍飛彈等等。對海攻擊任務部分,未來不排除重啟空射型雄二飛彈計畫,將原本研製成功丶但未進入量產的空射型雄二飛彈,經過性能精進丶量體縮小後,以二代「騰雲」無人機為空射載台。
中科院在去年11月間曾對外展示國造軍用無人機研製能量。對於「騰雲」大型無人機,
根據中科院資訊顯示,「騰雲」大型無人機系統具備衛星導控的中高度、長滯空、多籌載等特性,且具備自主起降、多重導控鏈路與地面聯網導控等功能,另可攜掛電子光學/紅外線、合成孔徑雷達、電子偵蒐、語音航管通訊等籌載,可提供遠距即時監偵情資,發揮早期預警功效。
「騰雲」無人機以遠距目標與電子情資偵搜為主要任務,導控半徑達1100公里,滯空時間則約20小時。現已完成研發測評,預計明年完成作戰測評後,依照空軍需求啟動量產。

心得:
烏克蘭戰場已經證明,中大型 group 3~4或以上的無人機在高強度戰場的存活率很低,跟本不適合用來擔負打擊任務,反倒是小型商用改裝無人機在兩軍對陣時可以發揮的空間更大,「騰雲」無人機應該還是定位在電偵、通訊、警戒....等支援性質的任務比較好。
開始作戰評測代表中科院內部的測試已經完成,接下來要會同委任者空軍一同進行 OT&E,算是好事一椿。
這篇提到縮小化雄二飛彈,其實軍方一直不重視空射小口徑武器的研發有點奇怪,之前傳出中科院利用「光榮之星」測試新型小型反艦飛彈,也在記者中展出小型 turbojet飛彈用引擎,然後就沒有然後了,這顆引擎可以用來發展小型多用途飛彈,面對解放軍量的優勢,增加單一載台的攜彈量是一個可行的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