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清末為什麼擋不住列強?

當年各國列強登陸中國的軍隊,人數與彈藥應該沒多到清軍用人海戰術還打不贏吧。
2023-02-02 12:58 發佈
文章關鍵字 列強
文化! 滿清完全接受漢化卻無視西方文化才是當代地球村先進文明,升官發財好逸惡勞封建時代中國文化價值觀已落伍

稍早前日本已察覺非脫亞入歐不可!排除萬難學習西學而有明治維新

其實;清國與日本同時遣小留學生赴歐學習西學,學成歸國後不久日本有了工業基礎與法制思想制度,清國的留學生回國後似乎毫無建樹,蓋官場文化根深柢固絲毫不受動搖

哀哉! 台灣主流文化仍緊抱封建時代中國文化價值觀不放,好逸惡勞規工讀死冊
彎道小三/小四 /小五/ 6輪水陸仔 設計開發 造物者
本質是農業國家vs工業國家
國家大小軍隊人數已經沒有意義了

還有就是腐朽的滿清政府本身已經搖搖欲墜了

而自己老百姓都給外國軍隊帶路搭梯子

這種政府打仗不輸才是奇怪
hina198611
hina198611 樓主

太平天國內亂[^++^]可以死千萬人,對外卻不願意死人抵列強

2023-02-02 14:11
耶喔

那麼厲害呀~龜龜哥真不虧有滿族血統[XD][XD][XD]

2023-02-02 16:06
簡言之;西方價值觀: 民主 法治 工匠藝術文化, 雖然歐洲英國仍有貴族文化遺跡,其非主流影響小

而華文化區迄今官僚與士大夫文化氣息仍相當濃厚,當官攬權好圖利商家收回扣,雖然有法制檢調運作,大家仍樂此不疲,所以勤讀冊考取公職求功名乃社會主流價值

台灣雖有民主選舉運作,巧取豪奪人性貪婪仍相當露骨

至於共匪華人區離當代地球村文明更遙遠就免提了!
彎道小三/小四 /小五/ 6輪水陸仔 設計開發 造物者
當然是有英式阿三造型的華勇營

不是錢都被慈禧花光了嗎
hina198611 wrote:
當年各國列強登陸中國...(恕刪)
武器科技有代差,就不能用數量來彌補,雙方無代差才能用數量來彌補
真要打 是可以的
像太平天國那樣付出,一定會有一些效果
台灣人對抗日軍從台北南下,都還有點樣子

但當權著沒心,大不了避暑就是
底下也不想戰,等著趁此機會改革
上下都不想打,自然就 做作樣子就好了
有一個原因很重要!

西洋人確實比較兇狠

人高馬大又船堅砲利

當時西洋人認定清朝就是“東亞病夫”不堪一擊
烏都禾黑

荷蘭人在16世紀初訪台灣島時寫道:當地原住民体形高大,荷蘭人現在身高是全球之冠,但當時只有1米6~7之譜,比沿海平埔族矮小

2023-02-02 21:48
trooper62 wrote:
當時西洋人認定清朝就是“東亞病夫”不堪一擊....


以下引述:想像恥辱,建構國族:「東亞病夫」與近代中國集體記憶

中日甲午戰爭後,西方輿論界開始盛行以「Sick Man」一詞來指涉中國。「Sick Man」一詞在西方政治評論中常被用來形容、描述一個國家、政府改革無方或國力衰敗、欲振乏力。同時,嚴復等中國知識分子也以「病夫」一詞形容中國弊病叢生、積習難改,必須進行根本改革,並非拿來形容當時中國人體質方面的情況。之後,梁啟超在反纏足、反鴉片的身體改造論述以及「亡國滅種」、「強國必先強種」等論述中,將「病夫」一詞創造轉化成中國人體質柔弱、體格不健壯、缺乏尚武精神,需要改造且和中國國運有著密切關聯的論述;曾樸、陳天華等人則是將「病夫」創造轉化成「中國是東方病夫(之國)」、「中國是東亞病夫」等言論,後者還將之界定成外國人辱罵中國人的語言暴力,強調病夫論的外來性質。並於民族主義的推波助瀾下,「病夫」在中國人的認知中逐漸成為西方惡意嘲諷的言詞、百年來民族受壓迫的屈辱象徵,成為國恥和民族之恥,亦是「反對西方霸權」論述的要角。



「東亞病夫」是中國人還是西方人的傑作呢?中國統治階級弱智化群眾的做法百年來絲毫沒有改變,老是把內部的問題轉移成是外國勢力打壓、欺負咱中國,中國人吃這套吃了一百多年都不會反胃、都不會吐也真是奇事一椿

現在台灣島內某些人士和對岸唱和,也開始用這套餵台灣民眾,有些人還真的吃得很爽,胃口大開,天佑台灣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