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哥偶然看到台灣上報報導:
潛艦國造IDS原型艦依合約將於今年9月進入下水的節點,台船董事長鄭文隆證實,
目前IDS原型艦6個船段壓力殻都已完成,陸續將各項裝備與系統放置進各船段壓力殻後,
現場已開始進行船段對接的電銲工作,9月完成IDS原型艦建造後,
可望進入下水關鍵節點;IDS原型艦將在海昌工廠內進行陸上系統測試,
若一切順利通過各項測試,IDS原型艦依規劃將可在2024年第一季,
移出海昌工廠到碼頭放置在浮塢中,再放入海中進行各項海測項目。
看似台灣的潛艦國造看似已經一帆風順,但是哥不肯人云亦云 所以就此事來評論一下

台船自己承認:
今年度(2018年)公司派員至大陸參與 IWE 銲接工程師的訓練及考證發現,現行在大陸
IWE 上課的講師竟與公司資深電銲工程師是同等級的,此可印證公司在 30~40 年
前即有此前瞻的做法,且在當時電銲技術領域上確實是領先全台灣業界,無奈
政策無法延續,造成現行公司的電銲技術落後國外先進造船廠 10 年。
一個電銲技術落後國外先進造船廠 10 年的造船廠,在短短4年多時間就能搞定潛艇壓力殼焊接
你能信嗎?


台船自己承認:
107(2018)年-108(2019)配合公司離岸風電、國艦國造生產作業即將全面展開,年管理處台船學院正全力培養海工、水面艦、水下艦所需電銲人才,開辦班別包含海工—對接(PC/PF)/角銲(PD)、海工-6G 管銲、海工潛弧銲接、IDS-SMAW/GMAW、IDS 潛弧銲接、ISO 9606-2 鋁合金銲接、
ISO960-3 銅鎳合金銲接等各類電銲資格養成培訓班,自107 年至今已有 196 人取得各類電銲資格
結果2020年風電開發商沃旭委託興達海洋基礎負責生產56座風機,興達海基製造,
台船 (2208) 負責焊接轉接段。不過,成品完工後出現焊裂現象,工程進度已延9個月,
傳出沃旭要砍掉興達40到45座訂單,可能轉向韓國採購。
這就怪了 台船明明已經已認證取得海工電銲資格,但是台船 在焊接轉接段。成品完工後出現焊裂現象
這不就說明台船自己的認證是非常有問題 ,那所謂水面艦 水下艦取得取得電焊資格
到底有多少含金量不就不無可疑?

中鋼方面認為鋼板、焊條並無問題,問題應該是出在施工程序,將提出台船制定的施工計劃書(WPS),在
取得沃旭認可後實施。原來在成品完工四個月後都出現焊裂現象,才發現台船施工程序有問題
那如果是潛艇耐壓殼出現焊裂 台船才又要制定的施工計劃書 那不知道又要花多久時間

台船董事長自己承認:鄭文隆說,台船內部三項因素影響營運:一是台船人力老化。台船過去曾是
國營事業,有一段時間長達 15 年沒有進用任何年輕人,造成台船員工出現斷層。
近年隨著員工退休,配合推動招募新血,五年前 40 歲以下員工,只占 29%,現
在達到 42%。但是台船的工程師養成需要四年以上,技術員要兩年以上,在這段
老少人力轉型期間,難免出現技術未能達到過去的成熟水準問題。但是年輕人就
是需要培養,像是台船承接離岸風力發電部分業務的焊接工程,今年(2020) 6 月的不
良率是 15%,到了 10 月已經改善為 2%,這就是年輕人的進步
台船董事長的話不就反證中船所謂的電焊資格認證是大有問題,潛艇耐壓殼焊接是不能出錯的
如果不良率只是已經改善為 2% 這艘潛艇還是不安全 根本不能下水服役
台船要不先把潛艇的焊接先整明白 再來談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