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無偵-7 首度高空飛越宮古海峽,日本自衛隊戰機升限不夠只能仰拍

中國解放軍一架無偵-7 型高空無人機近日飛越日本宮古海峽,日本航空自衛隊雖緊急升空戰機攔截,但由於升限不足僅能從無人機下方拍照,顯示大型無人偵察機的跟監攔截難度。

無偵-7(WZ-7)又稱翔龍無人機,是中國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開發,貴州航空工業集團生產的大型無人機,機身長 14.33 公尺、翼展 24.86 公尺、高 5.14 公尺、正常起飛重量為 6,800 公斤、任務籌載量 600 公斤、最大航速 700 公里以上、作戰半徑在 2,000~2,500 公里,最大升限 20,000 公尺以上。

由於無人機在設計時不需考慮飛行員的生理體能限制,因此在升限和 G 力限制上都可以比有人飛機更大,而日本航空自衛隊在 1 月 1 日發現解放軍 WZ-7 無人機出現在東海時,就緊急派出 F-15J 戰機升空攔截。

不過 F-15 戰機的最大升限在 18,000~20,000 公尺,面對航高將近 25,000 公尺的 WZ-7 時,也只能在下方拍照跟監。

雖然大型無人機航速慢,空對空或地對空飛彈來襲的話幾乎沒有生存機率,但無論攔截戰機、地對空或空對空飛彈的成本都遠比大型無人機高,因此採用大型無人機進行偵察任務,對於防守方應對來說是比較傷腦筋的。

因此日本向美國採購的 RQ-4 全球之鷹無人機,未來同樣除了偵察任務,也可能應付解放軍 WZ-7 跟監警戒任務,減少戰機出勤成本和損耗。

解放軍目前尚有升限高達 50,000 公尺的無偵-8(WZ-8)大型匿蹤無人機,雖然自 2019 年服役以來上尚未正式在東海或南海現蹤,但由於其匿蹤設計,除了表示出航期間雷達難以鎖定外,極大的升限也讓防守方很難派出相對應的航空器進行跟監。

鑑於解放軍的無人機隊實力,台灣、日本和南韓近年也極力加快各型無人機隊的部署,未來西太平洋的空域競爭將會越來越激烈。
2023-01-04 4:28 發佈
無偵-8是虛有其表?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70周年的閱兵中,超音速無人偵察機「無偵-8」首度公開亮相,吸引了大眾的目光。然後中央電視台更播出紀錄片,詳細講述了有關無偵-8的故事。其後很多大陸的軍事自媒體開始大肆吹捧無偵-8,說其技術遙遙領先世界其他國家。按大陸的資料,「無偵-8」的速度據稱在3馬赫至5馬赫之間,具備匿蹤能力,全機沒有發動機進氣口,說明其使用的是火箭發動機,在加速一段時間後滑翔飛行,以達到最多得2000公里左右的航程。而其飛行的高度達30–60公里,目前全世界都沒有可以有效把其擊落的武器。其飛行速度和動力系統原理被認為接近於美國的「SR-71 黑鳥」偵察機,但尺寸更接近於美國研發的D-21高空高速無人偵察機,據稱其任務範圍被指可覆蓋整個西太平洋,威脅美國印太戰略部署。

但按這些資料來說,無偵-8只是表面上先進,但只是虛有其表,作戰價值並不大。為什麼這麼說呢?
美國在1960年代的D-21無人偵察機在航程上比無偵-8更強


首先,當今世上無偵-8的確是唯一一款高空超音速無人偵察機,但是否其他國家沒有能力建造呢?美國其實在1960年代已經研發D-21無人偵察機,其極速在音速三倍以上,達3560公里時速,高度升限30000米,採用衝壓發動機,航程達5600公里,而且是單次使用。其運作是由母機攜帶,發射後進入敵國上空偵察,然後飛到指定的公海上空,並在指令控制下在指定地點空投釋放裝有偵照膠卷的密封回收艙,然後D-21會墜落於海中自毁。D-21在1969年服役,但由於幾次任務都不能成功回收偵照膠卷回收艙,任務失敗,所以最終在1971便退役。D-21失敗的原因在於遙控技術及回收技術,並不在於其飛行性能。如果使用現在的遙控技術,D-21必定能成功

在技術上,無偵-8並不是獨步全球,而且在航程上,無偵-8只有2000多公里,而D-21就有5000多公里,比無偵-8多一倍。這是因為無偵-8採用的是火箭發動機,機身沒進氣口,只能直接用燃料推進。而無偵-8現在的2000公里航程都是靠其火箭發動機運作一陣子,之後以滑翔的方式飛行去達到。無偵-8的火箭發動機不能全程開啟,這對飛行途中的航程彈性非常不利。

但D-21採用衝壓發動機,燃料的推進效率高很多,所以能夠有較長的航程。無偵-8採用火箭發動機的原因是中國的衝壓發動機技術不足,造不出符合作戰需要的衝壓發動機,只好選擇火箭發動機。

無偵-8兩個垂直尾翼位於主翼兩側,以增加高速飛行的航向穩定性。它由雙發動機推進,並裝備起落架,能重複使用。其機身上有兩個掛鉤,可以由轟-6N在其機腹掛載,增長其航程。轟-6N的作戰半徑3600公里左右。可是,無偵-8的航程只有2000公里,假如轟-6N在3600公里外放出無偵-8,無偵-8即使立即回航,也不足以反回出發點。因此,如加上偵察的航程,可能轟-6N最多只可在1600公里外放出無偵-8,然後無偵-8有400公里左右的偵察航程,之後返航。除非無偵-8可以在空中返回轟-6母機,這就另當別論。當然這樣看似不太可能。所以,就算加上轟-6的攜帶,無偵-8的作戰半徑只有1600公里左右。

當然,如果無偵-8在某些情況下即用即棄,並不返航的話,那航程就遠得多。在這情況下,轟-6N的3600公里航程加上無偵-8本身的2000公里航程,那總共就可偵察5600公里外的目標。但這樣做的前提是無偵-8可以把其偵察所得的資料透過衞星傳回中國。但從目前的照片來看,無偵-8機身應該沒有可作衞星資料傳輸的天線。不過,即使航程可達5600公里,無偵-8最多只可偵察關島,對美國本土依然是鞭長莫及。
美國的SR-72,但現時外界所知的不多。

其實,美國也有類似的計劃,即洛馬公司的SR-72高超音速無人偵察機,其與RQ-180無人機一樣,現時外界所知的不多。不過,雖然高空偵察機有其價值,但現在的間諜衞星能力越來越強,高空高速偵查機的重要性已經不如6–70年代。

總結而言,無偵-8最大的問題在其航程過短。其只有戰術偵察機的航程,卻要做戰略性的任務。它對台灣的確有極大威脅,但對再遠一點的目標卻無能為力。很明顯無偵-8性能並不是那麼強,那麼獨特,只是虛有其表。
在1980年代美國戰機試射用空空飛彈打下一枚低軌衛星,現在選項就更多,只不過是成本問題,但是以台灣而言用f16使用aim-120打下來50000公尺高度的飛行器不算超出硬體能力,當然光從中國起飛不久絕對還有燃料可以閃躲,但是用數枚aim-120消耗其燃料?再用干擾機混亂其訊號?讓其無法作業就算成功,如果是美方現役干擾機甚至可以掌握控制權,反而是日本的做法要靠近監控這是一種吃力不討好又無意義的行為

以其體積而言不能使用外部空氣助燃,所有燃料放在機身,其燃料可以飛行多遠?6000公里這個數字恐怕是最慢巡航速度也辦不到,它的機身與重量都比f16還小,內藏燃料也有限,在高高空需要更大的翼面積才能在稀薄空氣中取得更大浮力
https://miro.medium.com/max/1400/1*opYh-0ov_Z66facGbWsyPQ.webp
天衣神水

能飛50,000公尺高度的飛行器單價一定不低,用標三去射都划算

2023-01-04 10:57
最近綠毛網站的言論只要老共一有新東西出來就是假的,

跟某法師眼睛業障重一切都是假的一樣。

這跟三四十年前的老國民党一模一樣, 只要台灣王師一出敵人土崩瓦解。

stever2018 wrote:
無偵-8是虛有其表?...(恕刪)
Mk2k

這不是跟共產黨的東西一出現在網路上, 就吹捧成抵抗外星美帝的超殺武器橫空出世不是一模一樣?? 你不應該只會批評某些跟你意識形態不同的人, 尤其自己也沒有什麼根據在批評別人!!

2023-01-04 10:25
stever2018 wrote:
無偵-8是虛有其表?...(恕刪)


無人機不是可以電子干擾嗎?
對其闖入領空又廣播沒回應的......採取電子干擾讓他墜海不行嗎?
stever2018
stever2018 樓主

干擾電波有距離/強度/持續時間等因素,使用電戰機靠近才能三者兼顧

2023-01-04 11:41
shuling0909

快去教韓國如何干擾無人機、他們真的讓朝鮮的無人機如入無人之境了。

2023-01-05 1:14
美帝有一種飛機叫做SR71,升限25000公尺,速度3馬赫以上,沒被擊落過。
而且


















是1966年服役,1998年退役。
中國追了60年還沒追上喔。
我是一隻遊戲人間的毛毛蟲,耐心的等待變身的時機。
Goldenwolf

中國總是要彎道超車,看看中國陸續推出的新武器,很多都可以找到原型,中國間諜特務可是無孔不入[偷笑]

2023-01-04 9:29
stever2018 wrote:
無偵-7 首度高空飛越宮古海峽,日本自衛隊戰機升限不夠只能仰拍


飛彈高度也只能仰望嗎???

感覺就是自我壯膽...
stever2018 wrote:
如果是美方現役干擾機甚至可以掌握控制權

這是你自己的幻想吧
目前的電戰機是對近地干擾
並沒有往頭上干擾的能力
Panchrotal

星鏈那點功率就別妄想做干擾源。

2023-01-04 13:56
stever2018
stever2018 樓主

只是從結果去推測手段,不是衛星就是美國干擾機有這樣的能力,總不可能中國裝死讓外界高估美國黑科技?

2023-01-04 15:47
基本上那個就是 U2 的高空無人飛機版本!!
以目前的科技來說, 不是太難的事; 因為少了人, 就不用考慮人的生存條件, 要飛上十萬英呎, 也只是機身強固, 航行能力與遠端操控能力的問題!!
很明顯就是為了躲避中低空的干擾與追擊, 所以才以強化機身, 加大引擎或用自帶拋棄式火箭燃料, 拉大翼展提升浮力的方式進佔高空優勢; 但面對的環境因素自然也跟以前 U2 飛機相同, 所以成為飛彈追擊的首選目標!!

因為 U2 在高空遭遇一些困難, 所以後來發展出 SR-71, 以速度與高度躲避這些問題!! 後來證明策略算成功, 但仍舊面臨其他問題, 所以也是退役, 甚至目前 U2 還在飛, SR-71 老早報廢!!

基本上非戰爭時期, 這是好用的東西; 到了戰時, 就再說了!!
至於那個"隱形", 如果能隱形還能高空偵察, 不如順便多帶幾個導彈, 拍拍照順便把目標炸了, 不是更好?? 那這樣, 無人機跟 B21 有什麼差別??
因為飛行員的關係,只能保持在戰機維生系統可以運作的高度,如果再高一點就要穿太空衣了,這樣也能吹?「無知」真的很可怕。

現在的飛彈射高都幾十公里,這種高度一下子就被射下來,中國現在疫情爆發,中南海為了維穩無所不用其極

等等......因為大家一直敲碗,日本防衛省已經換張圖了,這下子是無偵-7規格膨風?還是日本使出黑手段?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