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不合邏輯,軍武是一分錢一分貨
hina198611 wrote:
感覺不合邏輯,軍武是一分錢一分貨
沒有推理直接跳到結論, 才真的是不合邏輯.

打造一架新的飛機, 花費的成本區分為研發成本和製造成本.

B-2當年大量採用匿蹤黑科技, 研發成本自然破表. 為了打擊對手蘇聯, 花錢什麼的只是小事.

再來就是製造成本. 製造成本又區分為固定成本和浮動成本. 固定成本就是買土地, 蓋廠房, 打造大量的模具治具等, 這些費用, 就算只造一架B-2, 也是要花那麼多. 如果造一百架B-2, 固定成本就可以攤提為每架1/100, 生產越多攤提的固定成本越低, 這是資本主義的ABC.

浮動成本就是每架B-2要買的鋁材, 引擎, 電子儀表等. 買100套雖然成本不會降低為1/100, 但是一樣有規模經濟的考量, 供應商一樣有固定成本的考量. 你買20套和買100套的單價, 也一定差很多.

B-2首飛沒多久, 蘇聯就瓦解了, 美國空軍變成獨孤求敗. 既然沒有敵人了, 那麼國會的大刀就朝向美國空軍砍去, 訂單縮減成21架.

B-21計畫之初, 就注重成本考量, 總價卡死了, 那就不能再上一堆不成熟的黑科技了. 諾格的作法就簡單了, 就是直接採用B-2的技術, 開發成本當然就大幅下降. 技術成熟也就降低了開發卡關的風險, 這次生出B-21的時程就順利許多.

B-21採購數量至少100架, 比B-2的21架一下子就來到5倍. 攤提固定成本就可以除五, 大量採用B-2技術, 研發成本就可大量減少. B-21又比B-2小台, 約7~80%的總重. 發動機變成雙發, 而非B-2的四發, 這些都可以省錢.

B-21的單價比B-2的單價低很合理, 諾格也不可能作賠錢生意.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