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衣神水 wrote:軍方的腦袋就是大狗走大洞,小狗走小洞,要取代濟陽級加上增加足夠船隻數量應付灰色地帶,所以就把濟陽級的功能切成兩半,又可取代濟陽級,又可增加船隻數量,一舉兩得 (拍大腿~妙計),大概是這樣,嗯.....該怎麼說呢 取代濟陽級可能另類作法是 先用輕巡取代 逢甲.銘傳號在台灣海峽任務然後逢甲 銘傳號 去東岸取代濟陽級
BUCK wrote:嚴格來說,我一直搞不(恕刪) 的確是, 不知道海軍在想什麼跟要什麼, 如果是要用輕巡取代濟陽級的反潛工作, 幹嘛要做防空型的? 這個噸位的船對防空能有多大的幫助?2500-3000噸的反潛艦, 只要有基本的自我防衛能力就好, 76砲+8坑垂發(可依任務靈活安裝武器, 8發反潛火箭或16發劍二+4發反潛火箭...), 3管魚雷發射器X2,反艦二連裝兩組(雄2, 雄3皆可), 一組海劍羚+ 2組遙控機砲+直升機機庫
i12345 wrote:可能另類作法是 先用輕巡取代 逢甲.銘傳號在台灣海峽任務 台灣海峽很淺,只有澎湖水道 (俗稱黑水溝) 可深達180米,其他地方多半數十米深而已,反潛方式不需要大費周張,只要引進Torped 47這類型「無人水下察打一體魚雷」給「塔江級」用就行了,管它坐底不動的,還是偷渡的潛艇,很難躲藏。澎湖水道 (俗稱黑水溝)Torped 47
聽聽就好啦還當真,上報扮演哪種角色這裡在座不知道嗎? 船廠更不用說,中信低價一艘船少8千萬去搶龍德的沱江第二批,要不是海軍出面處理早就被中信攔胡,會有船廠說4年太急鬼才信,造船業不景氣標案來了有錢賺誰不去搶,船廠至少要維持工班運作硬頭皮也要做。
BUCK wrote:說真的,與其讓海軍這麼搞,倒不如找韓國人引進大邱級.....做夢吧 韓國賣給菲律賓縮小版「大邱級」,菲國命名「何塞·黎剎級」,噸位從3080噸縮小為2600噸,動力系統從CODELOG改為CODAD,這幾年韓國致力於軍火生意,力爭超越中國成為第四大武器出口國,如果只是要船體,不包括作戰系統和武器的話或許可行。菲律賓「何塞·黎剎級」
真想把海軍腦殘高層全部抓出來打一頓,然後叫他們滾回家吃自己,連自己軍種未來的規劃都做不好,朝令夕改一下要東一下又要往西,自己沒能力評估?沒能力不會找美國專業幫忙評估到底需要發展什麼樣的海軍嗎?一直浪費一堆錢做出自己不合用的船艦?乾脆多做幾艘成功級改良艦算了
大概又是啥政策指導下的計畫變更就先前媒體報海軍缺乏一個能拉出去經常性對峙耐耗損的船艦(沱江太小.濟陽太老.成功還要擔負戰力加上也有年紀不能再被過度消耗)加上震海卡關,就急著先造一個能生產的替代出來所以就有了這個比沱江噸位大一些,武裝類同沱江(或小擴充)的新輕型艦從直接挪用震海的送審案件換名改內容,預算不變去看拆防空/反潛兩型較像是因為預算問題沒法全上的折衷然後為了求極速又挑了個混合推進方案說實在這確實有點本末倒置,要耐操好保養長航程跟兼顧燃費與航速的話怎不挑4柴機方案?而且噸位設計不佳的疑問又再一次出現船體噸位佔整體成本比重不高,也不是啥跟之前一樣會卡到吃水深的程度,硬是弄個不上不下的噸位又要上高成本高養護費用的混和動力,噸位又設的過緊導致航程受限及限制未來升級空間,一連串操作真的令人滿頭問號..
船廠怨:4年造2艘太急迫 ?這是笑話嗎 ?共產黨做了三艘 4萬噸的 075 兩栖攻擊艦只用了 18個月 !!!https://udn.com/news/story/7331/6658553BUCK wrote:雖然又是朱明寫的..(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