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rus (現已由諾格併購) 推出 Leonidas Counter-Electronics System,把EMP做在AESA的天線架構中,針對大區域無人機進行EMP反制,可跟現有防空系統結合,蒐索+反制一次搞定,這種方法比干擾槍強多了,就是蜂群也不怕,只要掃到馬上就擊落,相當有效率。同樣的系統也可以做在比較小的AESA中 (只是功率、距離會少一些),這樣的概念或許是防禦民間無人機更好的解決之道。
天衣神水 wrote:可跟現有防空系統結合,蒐索+反制一次搞定,這種方法比干擾槍強多了 這只是把指向天線整合在平面天線上,節省了機構。微波干擾本來就可以針對區域,問題是功率夠不夠涵蓋而已。整合式天線有個問題,照明區域跟攻擊方位相同,影片上看起來又沒有光學追蹤單元,這樣不會比較好吧。
BigMac4Diet wrote:這只是把指向天線整合在平面天線上,節省了機構。微波干擾本來就可以針對區域,問題是功率夠不夠涵蓋而已。 radio frequency interference (射頻干擾) 跟 Electromagnetic Pulse 電磁脈衝 兩者不是相同的東西,干擾是軟殺,EMP是直接燒壞電子元件,是硬殺。
天衣神水 wrote:同樣的系統也可以做在比較小的AESA中 (只是功率、距離會少一些),這樣的概念或許是防禦民間無人機更好的解決之道。 多大功率的AESA可以在多少距離對電路板產生訊號干擾? 完全沒有參考數據現在的軍用飛控電腦控電腦都有加上法拉第籠子的抗干擾金屬外殼,對於這種抗干擾設計,它有能產生多少效果?要達成這種效果,它的距離要多近,AESA功率要多大? 我認為這個功率可能不會太小,距離也無法做得太遠!
Charlie2020 wrote:多大功率的AESA可以在多少距離對電路板產生訊號干擾? 完全沒有參考數據現在的軍用飛控電腦控電腦都有加上法拉第籠子的抗干擾金屬外殼,對於這種抗干擾設計,它有能產生多少效果? 當年在參與一些系統建置時,因為是東拼西湊起來的東西,常常為了電磁相容的問題抓半天,就跟這次中秋節台鐵誤點事件一樣,要讓系統error不太需要太強功率,只要抓準頻率利用電磁共振造成突波就可以得到意外的結果,這種小型無人機的主、次要、傳動系統使用的頻率 (clock) 差不多就是那些,以國造某雷達來說,雷達電磁波的安全距離為30公尺,雷達和戰術中心必需用光纖連接避免干擾,說明了電磁波對系統的影響比一般人想像中來的大,要用抗干擾金屬外殼當然可以,但是有辦法每一個元件、接線、馬達都裝上嗎?不但整體重量增加不少,價格也會很 heavy。再舉一個手機充電板的原理來說明,15W的充電板就可以產生近2A的電流,有多少元件可以承受2A?頻率對了只要用窄波束對著線圈 (電感、馬達) 打,幾十瓦的電磁波就很夠看了。
美國陸軍在操演攻擊發起之前,先用40架無人機蜂群各別搭載觀測、雷射標定、彈藥等做為前期打擊,在兩岸發生衝突時這個場景八成會出現,老共只要在中線附近放出無人機蜂群就可以察(找)打(擊)各個防空、反艦飛彈陣地,什麼叫做不對稱,這個就是不對稱,國防部的官員們趕快找出防範之道吧。
天衣神水 wrote:美國陸軍在操演攻擊發(恕刪) 現在汽車的自動駕駛都能作到一定程度了! 將來無人機將能自動飛行、自動辨識目標、智能化選擇攻擊武器、自動返航,可能只須在使用前,設定攻擊路徑、區域、範圍與任務目標,完全不須要再由人操控,無人機就會自動完成任務,自動返航。對付這種無人機,我國需研發高能雷射砲,或如鐵穹之類較廉價的飛彈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