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人節的由來要追朔到 1937 年,在 1937 年 7 月 7 日晚間,日本中國駐屯軍在蘆溝橋附近演習,當晚 10 時 40 分,結束演習之日軍稱演習地點傳來槍聲,並日軍宣稱有一名士兵叫志村菊次郎「失蹤」要求進宛平城搜查,在遭拒絕後日軍即攻擊城西蘆溝橋,即是蘆溝橋事變(又稱:七七事變)。盧溝橋事變不僅僅是一件軍事衝突,同時也被認為是中國抗日戰爭(八年抗戰)全面爆發的起點,直到 1945 年 9 月 2 日,日本向盟軍投降儀式在東京灣密蘇里號戰列艦上舉行,也因此之後每年的 9 月 3 日即被認定「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原本的國軍節日有許多天,分別有「814 」是空軍節、「1212」為憲兵節、「77」是陸軍節等,但由於節日眾多到了 1955 年(民國 44 年時)國防部認為雖各有其光榮歷史背景與意義價值,但名稱種類繁多無法建立「軍人節」國軍統一形象,所以決定用「9 月 3 日勝利紀念日」作為代表,不只可以加深國軍精神意象,同時也更有象徵意義。9月2日上午10時包括日本、美國、中國、蘇聯、英國、澳洲、加拿大、法蘭西共和國臨時政府、荷蘭和紐西蘭代表在停靠於東京灣的美國軍艦密蘇里號戰艦 (BB-63)上舉辦投降儀式,日本政府官員於此簽署《降伏文書》,正式停止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雙方的軍事行動。分別由美國代表切斯特·威廉·尼米茲上將[123]、中華民國代表徐永昌上將[124]、英國代表布魯斯·弗雷瑟(Bruce Fraser)元帥[125]、蘇聯代表庫茲馬·傑列維揚科(Kuzma Derevyanko)中將[126]、澳洲代表托馬斯·布列梅(Thomas Blamey)元帥[127]、加拿大代表勞倫斯·摩爾·柯斯葛列夫(Lawrence Moore Cosgrave)上校[128]、法蘭西共和國臨時政府代表菲利普·勒克萊爾上將[129]、荷蘭代表康拉德·埃米爾·蘭伯特·赫爾弗里希(Conrad Emil Lambert Helfrich)將軍以及紐西蘭代表里安納·蒙克·伊希特(Leonard Monk Isitt)少將順序來簽字[130][131],自此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正式宣告結束[132][133]。日本投降後,日本也失去了自1868年明治維新以來在海外的所有殖民地。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7%A5%E6%9C%AC%E6%8A%95%E9%99%8D
30年前的今天,老布希總統正式宣佈批准出售台灣F-16戰機.......當天的報紙頭條:https://www.facebook.com/photo/?fbid=2072867606434223&set=gm.5432542073449507&idorvanity=902748753095551
min9821 wrote:30年前,看了一下,是郝伯村買的。 認知錯誤就不要教人了,1992年9月3日總長是劉和謙,國防部長是陳履安,郝柏村是沒權管的行政院長,總統是李登輝倒是幻象2000-5是郝伯村總長談成,不過正式簽約也是劉和謙,總統還是李登輝
trooper62 wrote:中華民國軍人節,向您致上最敬禮...(恕刪) 前陣子國家海洋日,有開放登艦參觀和借服裝cosplay,今天看到新聞,原來百貨業分不清楚,海軍和海巡的制服有不同,沒有想到時尚潮流的行業,也有資訊落差,戒嚴時期的餘威,看來還是存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