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Type=1&SerialNo=152167
韓國研發20年的KF-21「獵鷹」戰機7月底試飛成功,反觀空軍3月底向蔡英文總統就「空軍下一代主力戰機研製案」提出簡報,並規劃用2年時間設計出原型機,據指出,因該研製案並不符合現階段積極建構不對稱戰力,以及多項關鍵性技術都還未與美方洽談等多重因素,貿然啟動太過草率,全案暫緩實施就此劃上句點。
戰機發動機產製期程長 簡報後透過代理商取消訂單
外傳蔡英文總統聽過簡報後,私下問國安會秘書長顧立雄,空軍提出的簡報究竟是怎麼回事?經顧立雄分別詢問空軍、中科院與漢翔參與此規劃研製負責人後,獲得的答案都是指向,是依陳副秘書長的指示辦理,依規劃期程在今年要提出具體的進度簡報。
據指出,因規劃是要以2年時間設計出原型機,戰機發動機引擎已決定選用2具美國奇異(General Electric、 GE)的F414-GE-400渦輪扇發動機,該型發動機是美國F-18E/F超級大黃蜂戰鬥機,韓國開發的KF-X「獵鷹」戰機也是採用該款渦輪扇發動機,因因發動機產製期程長,所以在簡報的同時已透過代理商預訂了2具發動機,但結果是全案被喊停後,再去取消這2具發動機的訂單。
空軍下一代主力戰機研製,發動機部分,規劃選用2具美奇異F414-GE-400渦輪扇發動機。(取自GE YouTube)
知情人士表示,「空軍下一代主力戰機研製案」從2018年「織女星專案」用IDF戰機TFE-1042-70發動機為基礎,進行研發我國下一代戰機推進系統,以及24項國防科技關鍵技術發展,加上高教機數位系統的「天使專案」為第一階段,原規劃2022年進入第二階段進行原型機的設計與研製,2029年同時生產9架戰機以作為各項測評所用,經修改計畫改為2026年生產6架戰機,但受到兩岸情勢愈來愈嚴峻,研製下一代主力戰機不能再等,經重新評估若2023年有百億元預算來啟動原型機的研製,戰機核心的發動機採外購等方向,整個戰機研發計畫將可在2年完成首架原型機。
圖為IDF戰機TFE-104270渦輪發動機。(資料照片/葉信菉攝)
趕2023年啟動下一代主力戰機 胡開宏年初訪美
據瞭解,因該案規劃多年,漢翔董事長胡開宏今年初訪美,已經為空軍下一代主力戰機的裝備進行訪商,國外廠商聽聞後積極想與胡見面來進行裝備簡報,也由於訊息相當混亂,讓國外廠商都相信空軍下一代主力戰機研製案已箭在弦上,將會在2023年啟動研製而積極爭取。
為空軍下一代主力戰機研製案,漢翔董事長胡開宏今年初訪美進行訪商。(資料照片/張哲偉攝)
(延伸閱讀:【對台軍演】中國刻意隱藏航艦潛艦關鍵兵力 未來火箭軍將支援打擊陸海空障礙)
據指出,面對中國軍事上步步進逼,台美已有共識,在有限的國防預算上,除了要調整建軍戰備在建構不對稱戰力上,例如陸軍改變預算項目,將A6自走砲車預算取消,將其預算額度移去採購「海馬斯」多管火箭系統(HIMARS),從原來的11套增加到29套,並採購射程300公裡的「陸軍戰術飛彈系統」(ATACMS);再者,將擴編的後備旅所需要的個人武器、通訊以及夜戰裝備在2023年要快速補充後進行訓練,讓後備旅在動員後能真正發揮支援的戰力。另外,要提升各軍種主戰裝備的妥善率,也將大幅調高各軍種作業維持費的額度。
國防部調整建軍戰備在建構不對稱戰力,將原計畫向美採購A6自走砲車(上圖)預算取消,把預算額度移去採購「海馬斯」多管火箭系統(HIMARS,影片)。(取自U.S.ARMY官網、洛克希德馬丁公司You Tube)
據瞭解,因國軍現階段建軍戰備項目已定,加上國防預算有限任何建案都必須用在刀口上,此時提出已屬於長期規劃「空軍下一代主力戰機研製案」,雖是依計畫期程提出,但目前兩岸軍事嚴峻,該案並不在優先建案名單中,加上戰機的重要關鍵技術都美方,在還未有美方同意輸出許可,就貿然啟動研製案,其風險太大等因素,最後該案暫緩實施就此劃上句點。
stever2018 wrote:
1美國願意賣引擎
2時間太長緩不濟急,錢不夠用
3電戰系統美國還沒談好,
同感 引擎問題解決 但還是急不來... 十年很難開發出來...
stever2018 wrote:
其實IDF換引擎就可以多做很多事,當然不是舊機,而是新機身,至於其他部分稍微改良一下也就可以,或者勇鷹雙引擎版本也可以試試
IDF的根本問題是:
機身構型太小 又採用雙引擎設計
這樣的玩法 註定這架戰機內載燃油與酬載必定嚴重不足
而且幾乎沒什麼改進空間...
IDF機重比F-16少約1噸 但內載燃油也少了整整1千公升..
TFE-1042是還有提升推力空間 但提升推力後耗油更多
只會讓腿短問題更惡化
裝上CFT可以增加近20%燃油載量.. 但與F-16不同
IDF體型小上一號 增加機背體積 會嚴重影響飛行性能
所以空軍最後不願採用
所以終歸問題 這戰機的構型 本身就是失敗的..

它可以擁有接近F-16的飛行性能 甚至電戰能力
但體型過小 採雙引擎佔空間設計 讓它無法承擔遠距作戰任務
我們幾乎不能期待這架戰機 能夠飛越台灣海峽後 還有足夠燃油執行作戰任務...
要根本解決問題 就是戰機構型要重新設計
這不等於再設計一架戰機? 必須從可獲得的引擎開始?

150億台幣在兩年內造原型機 現在又說不符合戰備需求? 關鍵技術有問題?
依照機齡與耗損 IDF與幻象兩千的更換順序 2029年起差不多要漸漸汰換
幻象兩千原廠沒有AESA雷達的更新版本 其實是希望直接購買原廠的飆風戰機
至於IDF當初僅性能提升案但沒有更換AESA雷達 (當初市場上沒有合適的雷達)
如果電子系統不更新 過幾年解放軍的殲十六 殲十一BG 殲十C 全都裝了AESA
在天空上 不是用AESA雷達就是關掉用 IRST 索敵 不能期望IDF跟幻象有何優勢?
按照合理的方式 不管以後是否可以成功研製新機 研發應該要建案開始往前走了
有人認為2027年就開戰 2029年開始量產緩不濟急 要在2024年試飛 開始生產
不是我看不起水楠與沙鹿那些兄弟 但下一代戰機真的很難 很多技術問題暫無解
練功需要時間與錢 即便造飛機的軟硬體已經有一些基礎了 最糟糕的是"揠苗助長"
高教機是用來熱身 實際上這架飛機的技術關卡很少 到下一代戰機完全不是一個等級
希望管事的人能夠真正搞清楚 戰機的研發真的不是一個簡報講的那麼簡單
當初是花了多大的資源與堅強的意志 才造了一個被政治束縛而性能有限的IDF戰機
目前韓國人已經在前面走這條路 大家可以好好看看過程是如何 要怎麼精進
其他家新聞媒體都沒這訊息,所以先觀望當參考吧!
(以下為抱怨)
至於開發新戰機的時機點只能說......非常不好!
織女星引擎真正開始才2.3年而已就碰到烏俄戰爭.....><
導致要能看到成果,才2.3年根本不可能有什結果啊!
好吧! 計畫趕不上變化,換成F414。
現在說法雖說看似美國肯賣F414,但是請問如果用了F414,
織女星專案是否就停止了?
因為接下來最少30年沒有戰機引擎的需求,政府還會撥款繼續研發嗎?
新戰機開發不符合不對稱所以停止開發?
所以不符合不對稱的武器就要停止研發而且美國也不賣是嗎?
F16V在美國說法也不符合不對稱,要不要也退訂?
重要關鍵技術需要美方放行.....這陣子來一堆美國議員,之後卻什麼都沒變!?
F35之前買不到,來了一打的議員議長什麼的,之後還是買不到!?
這些議員只是來打卡的,對實質上的幫助不多,雖然美國那邊有過什麼友台法案,
但這些法案大多是象徵意義大於實質意義的居多。
所以打完卡,
美國不賣的武器如F35還是不賣,需要的相關技術美國還是不放,什麼都沒變!
這樣台灣還敢停止研發嗎?
上次開發IDF後,結果買到F16和幻象,所以IDF減產之後也停止研發。
這次開發新戰機,結果碰到烏俄,因為不符合不對稱,所以全案暫緩(就是停止啦)。
歷史一直在重複><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