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耳又不愛聽的來了。
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故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海。
渡海戰爭,兩棲登陸大部隊如果為正,滲透、偷渡、快攻強渡、空降就是為奇。
以我軍來說,三軍根本防衛能力是正,遠距、源頭打擊才是奇兵。主次不能顛倒。主次顛倒,本土防禦薄弱,被奇兵強攻則國家危亡。
土共最喜歡玩非常規作戰,由歷史來看共軍的心態。ASBM,飛、潛、快,駭客竊取科技資訊,認知作戰,以經促統、混合戰,都說明了這個國家領導者的性格。
不要被這些五毛給唬弄了,真以為兩岸D day會飛彈打跑道,空軍空襲轟炸,兩棲登陸那套傳統作戰這麼單純。
對岸軍隊量體大,他們的奇兵作戰對台灣來說,規模都可以成為主力。幾個旅丟進港口強襲當免洗兵,強渡非沙灘海岸,垂直空降都有可能。
去年土共就演習利用民用滾裝貨輪中華復興號,運送解放軍各式車輛。這在我國的作戰想定都有出現。
舉凡散裝貨輪自帶吊掛能力,滾裝貨輪直接登陸港口,這種船隻可能到五到八萬噸等級,萬一形成破口,後果不堪。
我國的防衛重點,港口是最重要的,共軍針對港口突襲滲透可能性非常高。戰爭一爆發,很可能直接就是港口爭奪戰,海岸與空降奇襲,飛彈空襲,與空權爭奪,多方面展開。
敵方軍隊如果在我國本土展開,你不會拿ATACM,HF-2E,LT2000這種威力強大武器,去轟炸小股分散的解放軍。
因此,反艦飛彈的建構,不能完全避免我國陸戰的可能性,這兩者之間是不存在替代性等號的。地面部隊本體還是要維持本身強大才有足夠嚇阻力。
美軍每一段期間都會修改建軍方向,保持軍隊的先進,即便是如此強大的火力投射能力,但是在Force design 2030設計計畫中,除了分佈式的火力,還是強調地面部隊的偵察與反偵察。
地面部隊必須先有反偵察能力才能保存,有偵察能力才能投射火力。
台灣建軍始終只注意到火力的投射,但是卻不關注這些裝備的存活性是否足夠,所以傳統火力幾十年來不曾改變,這在對岸強大軍力之下實屬不智。
美軍地面部隊的火力,現在有傾向小型化的取向,遊蕩彈藥,精準式自走迫擊炮,無人機,甚至海軍陸戰隊欲將主坦克換裝為輪式裝甲車。
地面部隊的無人機分為火力小隊等級或稱單兵級,班級、排級與連級。分擔偵察反偵察與部分火力。
國防部近來有加大民間參與科技建軍的動作,可看來還是不夠積極。
類似彈簧刀這種遊蕩彈藥對台灣廠商來說,不但輕而易舉而且價格絕對比美商便宜。不但可以對付主坦,連輕裝甲甚至直升機都合適。
從美軍裝備來看,或從單兵裝備或從各式無人機,種類繁雜款式眾多。
對於陸戰單位來說,各級夜視與光學裝備,通訊系統,聯合與分佈式的各級火力,都是士兵存活與投射火力的重大依據。
另外,民間資源應該列入國防資源進行整合,舉凡道路監控,手機通訊網路,電網控制等等。
越是基層士兵使用裝備,越是屬於消耗型,大量量產型,比較適合我國企業的經營與生產模式。可利用民間企業的橫向整合本土製造,成本會遠比外購便宜。
過去那一套中科院主導的模式,或許不再適合台灣。應該採取更為積極的方式廣納民間意見,加速並支持民間企業的廣泛參與意願。
++++++++++++++++
一,重整分佈式、各級火炮。
各級火炮皆有其需求。從遠程,中程到近程火箭筒、迫擊炮。
各級火炮不可單一性,或只求遠程側重。近程火炮需求不可由遠程火砲替代。
在密集的城市建築當中,近程火炮有其必要存在的理由,而且是大量存在需求於基層部隊。這也是聯兵作戰的意義。越是遠程火炮,砲彈越需要更多的彈道空間。
除灘岸砲擊使用大範圍砲擊,台灣應該更側重城鎮戰的精準火炮發展,著重近程火炮與精準打擊單兵飛彈的建軍。
二,火砲自動化、即時化。
從目標標定到火炮定位,砲身的姿態感測與計算,陸軍應該發展全自動化的通訊指管系統。
除計算與構建各級砲兵的火力協調體系,還要實行即時火炮系統。所謂火炮協調是指不同砲種的快速協調計算。
火炮資訊的的即時性與自動化,可以大幅度的提升陸軍前方特戰單位的存活性,越快速的精準火炮支援,可以越大幅度削弱敵方前進與力量。
三,偵搜自動化,無人化。
使用高度整合無人系統,從衛星定位望遠鏡到無人機光電標定,從單兵通訊器到無人機通訊。即時傳送與通報敵方位置及部隊規模等情資。
五,可程式化與導引彈藥應全面發展。
近年來各國發展未來將擔任無人機防空系統的20-30mm鏈砲,到迫擊炮,步槍與狙擊槍的彈藥,都已經開始發展導引式彈頭。
可程式化與導引彈頭對陸戰精準打擊,未來將成為強大戰力的基礎。
從迫擊炮的雷射導引到防空鏈砲的光電測距與訂程引爆空爆,都會是陸戰單位在城市戰或者密集地形中精準打擊的手段。
五,陸軍單位下轄營級、排級、班級,應建立自有空中武力與無人裝甲。
從遊蕩彈藥到偵搜機種,陸軍各級單位應儘速建立無人載具系統。除了陸航與無人空中載具武力,快速打擊與偵搜、偵查運兵車,無人裝甲車突擊載具也必須列入考慮。
無人裝甲車不必然要有強大火力,但是對於防線的防禦與突擊具有必要性。
六,與戰爭同步之各種訓練,注重士兵單位的隱匿存活性。
各種訓練應以實戰為基本,必須注重各種隱匿方式。士兵必須學習利用各種隱藏方式,建築,隧道,高架橋,利用各種各樣的方式避免被空中無人機偵查,先求在戰爭之中存活。
美軍士兵學習反偵查與偵查一樣重要,可以反偵查的士兵,存活下來的士兵,才可以為後方的聯兵火力提供火炮資訊。
七,民間資源整合。以內政部監管的監視器為例,光是雙北市安裝民用監視器數量高達四萬多個系統,國防部應該平時列管民用系統,準備接手管理。
民間部分工業企業,應列管資訊,注重電力與保防資訊收集。這部分企業牽涉到戰時後勤補保與彈藥等軍用物資製造,如果戰爭需要長時間對抗,徵求最大的民間支持是最可行的方式。
1中國如果沒有在短時間登陸其實也就沒機會打到登陸戰...所以戰爭初期不論如何死傷慘重一定要登陸,只有進入巷戰才能讓美軍投鼠忌器不敢大規模攻擊,辦不到?可以宣布失敗,台灣不再有統派生存的空間,甚至在戰前主張和平,投降的國民黨,全部入獄
2美國放棄坦克主張裝甲車是因為,俄烏戰爭中俄國的後勤持續被干擾以至於坦克變廢鐵,裝甲車吃後勤比較少,機動性強,補給線容易變更,台灣的後勤線也就幾十公里到100-200公里,狀況根本不一樣,在台灣戰場上完全沒這項缺點,中國坦克的補給線剛好相反甚至俄國處境還艱難,甚至直接填海不須補給
3在家裡打怎麼打都是輸?這叫關門打狗,還有個大義稱之為縱狗行兇,我關門反擊,不打這一場,台海沒辦法平靜數十年,給中國搖搖欲墜的體質一次垮台的機會,短痛不如常痛,這一場戰爭有如以色列的立國之戰,與中國完全切割的統獨之戰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