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莫斯科號上的頂版3D雷達是垃圾嗎? 老共也在使用頂板喔!

莫斯科號上的3D雷達就是頂板雷達,老共現在的所有054/054A上也都是頂板,各位有何看法?


382型三座標對空搜索雷達是中國參考俄羅斯「頂板」三座標雷達研製而成,外銷型號據說為海鷹S/C型(Sea Eagle S/C)。

382 型雷達 立項於1990年代中後期,2002年完成正樣機的研製工作,於2004年完成 所有測試定型,隨後就裝備於054A導彈護衛艦上。382明顯參考了從俄羅斯引進的MR-750 FREGAT-M2EM三座標對空搜索雷達(北約代號頂板,Top Plate), 例如兩面接背天線的構型,並使用頻率掃描技術來使波束在垂直方向移動,但兩者的運作原理不完全相同。相較於頂板,382型硬體、各次系統與後端等都做了改 進,發射機功率增加,最大偵測距離、高度、資料處理與分辨能力都優於原裝的MR-750雷達。382型雷達的功能包括對空搜索警戒、超低空搜索和對海搜索等、為HQ-16防空導彈系統提供修正參數等,具備兩種目標指示工作方式。382型的天線的波束最大俯仰角度約70度,後端擁有兩部發射機, 每部發射機的尖峰發射功率100KW;天線每轉一圈能處理超過100個目標軌跡,能同時精確追蹤高於20個目標軌跡,對空探測距離超過250km。相較於俄羅斯原版頂板,382型的天線外觀有所不同,外型比較簡潔,省略了原裝頂板 雷達轉軸頂端的一個小型一座標接收天線,天線的機械結構也有所變更。


俄羅斯頂板(Top-Plate)S波段三座標對空搜索雷達

在1990年代,中國從俄羅斯先後購入四艘現代級導彈驅逐艦,艦上的頂板(Top Plate)三座標對空搜索雷達 成為中國之後發展艦載長程對空搜索雷達的重要參考對象。

「頂板」是前蘇聯第三代頻率掃瞄(Frequency Scaning)雷達。蘇聯第一代的頻率掃瞄雷達是Top Sail,採用兩個背接式天線,兩天線各自有自己的波導,其中一面是半圓柱狀的3D天線,天線中央焦點處有一垂直的波導,它的背面則是一具拋物面2D天線,其中2D天線負責中長程對空搜索,3D天線負責中短距離偵測追蹤;第二代的Plate Stere發展自Top Sail,將半圓柱狀3D反射天線換成一個平板式陣列天線,背接的仍是拋物面2D天線,平板天線採用歪斜安裝,使得雷達波束以對角線狀掃瞄四周空域,經過處理之後,便可獲得波束在垂直向掃瞄的效果;而第三代的頂板雷達則進一步將Plate Stere的2D拋物面天線也換成一個比較小的平板陣列天線,整個天線組由兩個歪斜安裝的平板陣列天線組成 。雙面背接天線能使目標更新速率提高一倍,可一定程度地強化低空目標偵測性能,而兩個天線的互補也能部分抵銷機械旋轉造成的輻射干擾;當然,兩面天線採用不同的頻率操作,以增強電子反反制能力。

頂板雷達有許多型號,第一代的是MR-710 Fregat,兩面背接天線中包括一組掃描水平面的Head Net-A二維天線,以及一組負責垂直向掃描的三維天線,兩組天線分別使用不同的波導,頻率也不相同頻率,構成垂直相交,達成測高的效果;MR-710最大偵測距離約300km, 掃描俯仰範圍為0到45度與70度,水平迴旋速率6-12rpm,系統全重17噸;爾後頂板又有MR-710M Fregat-M,以及用更新型且較為成熟的MR-750 Fregat-MA。Fregat-MA採用數位化信號處理技術,具備脈衝壓縮(Pulse Compression)能力,以及可克服干擾雜訊的自適應性,系統後端還整合了Poima-E自動偵測與追蹤(Automatic Detection and Trackint,ADT)處理器,能儲存20個目標的偵測軌跡。Fregat-MA的兩個背接天線使用單一波導,較大的天線負責高度偵測,較小的天線進行掃描。Fregat-MA具有全自動與半自動模式,全自動模式下,雷達系統可自動追蹤20個目標,目標追蹤數量還可藉由擴充後端工作站而增加;而在半自動模式下,操作人員則能以手動選擇方式追蹤至少四個目標。在雷達指揮官顯控台上,可顯示的資訊包括目標追蹤軌跡、武器接戰範圍,以及射控系統分派的接戰計畫。MR-750採用S(E/F)頻操作,旁波瓣小於30dB,尖峰功率30KW,波束垂直搜索範圍55度,能偵測到水平距離130km外、高度5km、雷達截面積7平方公尺的空中目標,或者距離30km外、雷達截面積500平方公尺的船艦目標 ,分辨率為1.5倍波束寬,測量角度的精度是水平方位6~7mils、垂直俯仰7~8mils,測距精度150m;全系統重7.5噸,天線重2.2噸。此外,前蘇聯還推出MR-750的輕量簡化版──MR-755,只採用一 個頻率掃描的平板陣列天線與一具識別天線,北約代號半板(Half Plate),全重6.5噸,最大偵測距離150km,波束的垂直向偵測範圍55度,天線轉速15rpm,此雷達裝備於克里瓦克(Krivak)系列護衛艦與印度德里級(Delhi class)導彈驅逐艦上。Fregat-MA的平均失效間隔(MTBF)約150小時。
2022-04-26 13:26 發佈
Charlie2020 wrote:
莫斯科號上的3D雷達就是頂板雷達


不是歐 俄羅斯海軍缺錢 其他同級艦的旗艦都換了"頂板"

就這艘莫斯科號在上次進廠改裝沒有換 平可夫的節目有講到此事

不過有差嗎? 換了以後也可能偵測不到 5米高度的飛彈沒那樣容易

基本上 解放軍應該很清楚 掠海飛彈的威力 就算是拿到頂板來改

理應會用054A來測試一下能不能抓到鷹擊83(鷹擊12/18就算了)

畢竟上次伊朗山寨的C802把人家以色列的旗艦打了一個洞
查理大不用擔心,老共的做法就是老美有什麼它也要有什麼,054/054A上雖然是用「頂版」,但是有加上一顆H/LJQ-364型對海/低空搜索雷達 (黃色框) 來補足近海面目標偵蒐能力的問題。




364型是一個旋轉抛物面天線x band雷達,60RPM




因為老美的SPQ-9B是相列雷達,所以老共也搞了套新的雙面陣版本放在075上面 (型號不明)

去年12月項目交付驗收的時候和參與評審的某電校友大大聊過頂板。
除了外觀和一些基礎架構還保留,其實內里已經是一部全新雷達。包括現代級上的頂板也早就換成國產版。
更詳細的一來不該問,二來他就算講了我也聽不懂。
頂板轉一次可以搜索差不多一百個左右的目標,然後追蹤25個。而跟頂板同級裝在碼頭王基隆級上面的那塊48仔3D雷達是可以同時追蹤一百以左右的目標。差別有多大更該很明顯了。而且48仔是單面的而頂板還是雙面,加料不加價還賣不好的概念,搜索到目標與追蹤目標差很多的。

土共版的頂板根原版的公開數據大約多了25%的性能,但也比48仔差了一大截。這些以前跟五毛筆戰的時候就扯過,毛系戰船很多都配超距或超長程警戒雷達(054A艦橋上那顆球或是052中間那捆517大八木),都是為了彌補毛系雷達處理能力不足的配置,因為理論數據在實戰時會因為電子干擾、大氣環境與大量目標被嚴重的打折,表定能同時追蹤25目標可能當場剩下5個,所以要具備更遠的預警能力。

其實頂板雖然看起來高大上而且是3D雷達但對空搜索能力比康定上面的土星雷達還兩光,雷達截面積2平方公尺(大約就是戰機的大小)的目標發現距離是220公里,而土星一樣的目標發現距離是260公里。

所以土共海軍雷達的完成體就是萬噸大驅055,在也沒有什麼探測精度很低的超距還是遠程預警雷達。但有可能就是因為整套系統過於巨大所以要那麼大的船體來扛,中華神盾052上面517/366全上你要我相信那四塊板磚多厲害我一點都不信(可能開機不能開很久),老美的盾艦裝一組八木天線雷達有沒有很滑稽?或是我軍的4500噸巡防艦也裝上遠程預警雷達看會不會被罵翻,你是遠程探測能力不足還是雷達開機一小時就會過熱才裝那種東西?
waffe
天衣神水

054A艦橋上那顆球是「音樂台」

2022-04-26 22:18
waffe wrote:
老美的盾艦裝一組八木天線雷達有沒有很滑稽

老美的盾艦至少在本世紀10年代末期之前,都沒有需要對抗匿蹤戰機的實質需求。
裝VHF波段的雷達做什么~~~
矛與盾本來就是彼此針對螺旋發展,怎麼可能完全一樣。
至於國產頂板的提升程度,你按照你相信的理解就好
mangchaocs wrote:
老美的盾艦至少在本世紀10年代末期之前,都沒有需要對抗匿蹤戰機的實質需求。
裝VHF波段的雷達做什么~~~
矛與盾本來就是彼此針對螺旋發展,怎麼可能完全一樣。
至於國產頂板的提升程度,你按照你相信的理解就好


幾萬年前就是這套說詞了,請問一下美國海軍有隱形機是什麼時候的事?而517雷達都服役40年了,從旅大級就在用的東西,而且別忘了這是祖傳的,517前面還有515當時也是要找隱形機?去哪找?當時就知道老美海軍有F-35?洗地麻煩用拖把,拿著油漆刷洗什麼地?若想扯B-2還是F117麻煩請注意一下在大洋上遇到這種東西的機率有多低,那是美國空軍的機種。

頂板的提升程度?資料只有內地有而已我島哪會有這種資料?
https://www.sohu.com/a/148543493_630241

382型的天线的波束最大俯仰角度约70度,后端拥有两部发射机, 每部发射机的尖峰发射功率100KW;天线每转一圈能处理超过100个目标轨迹,能同时精确追踪高于20个目标轨迹,对空探测距离超过250公里

SPS-48
http://www.mdc.idv.tw/mdc/navy/usanavy/E-Radar-SPS48.htm

SPS-48E能同時追蹤超過100個目標,目標追蹤的水平誤差可在0.6度的方位角內,高度誤差在411m以內

100比20,五分之一的性能,慢走不送。
waffe
waffe wrote:
幾萬年前就是這套說詞(恕刪)


米波雷達做早期預警並不稀奇。
後續才被發掘用作對隱身目標而已。

德軍88防空砲也不是為打戰車設計的,但不知道會不會有人因此否認後來它的反坦克作用。

至於說你在sohu上看到2017年“公開”的382雷達參數。

通路媒體能轉載的也就如此了,連各批次艦艇雷達編號中的迭代字母都沒辦法獲知和公開,除非諸如346A這樣 有官宣的前提。

我還是那句話,雷達性能,你按照你相信的去理解就好。
waffe wrote:
頂板轉一次可以搜索差...(恕刪)

當年(20幾年前)我在當兵時,是在海軍雷達站外島馬祖當兵的,我們站上的雷達是中科院自製的,機型限於保密就不提了,按照當時規定我們的雷達責任區域是40海哩,但常常看到金門太武山的範圍,或許有人說我吹牛,但千禧年過年時,我值更一整夜(菜被拗),對岸新購回來的現代級艦2艘從黑海經地中海、紅海、印度洋、南海、台海,準備返回北海艦隊的基地,當時老共所有能動能打的水面艦幾乎全出動,為新購的2艘現代級保駕護航(當年的海空優勢是在臺灣方,怕新買的艦剛交貨就被臺灣打沉成為水下歷史遺跡),20時我接更沒多久,就看到雷達下方偏左陸續有回跡,我一一標定追蹤,但不敢命名報出去。
直到半夜24時後,我看雷達下方陸續有一大堆回跡,加上電偵信文比對,就知道是對岸的護航艦隊陸續出現了,那時我才撥軍線轉到金門,和當地的管制中程站比對目標,當他們的雷達手接到我的電話很疑惑,聽到我要比對目標是嚇一跳,因為馬祖到金門是有近百海哩遠,尤其是我能指令平壇島比對目標,當我一一比對了20來艘對岸艦艇時,金門的才相信我們真的可以看到他家,所以臺灣的自製雷達很不錯,看的遠、看的清楚、基本上只要雷達上出現的目標回跡都能鎖定追蹤,我曾經同時追蹤個5、60艘是很輕鬆不成問題的,臺灣本島的管制中程站同時間有個上百艘目標是常常有的。
而最誇張的是,有時候我們還可以抓到低空飛行的直昇機和將要降落的立榮航空班機(我們在山上),所以2相比較,臺灣的雷達技術絕對不輸對岸!
Mk2k

謝謝你, 感謝所有在崗位上保家衛國的國人同胞!!

2022-04-29 8:34
安溪靖惠侯 wrote:
當年(20幾年前)我(恕刪)


說真的我看完只是覺得不能,一來您不可能胡爛二來也是雷達確實看不了那麼遠,除非您用的是超視距雷達,但您的責任區40公里就是正常海平面雷達在不超過地球曲率的前提下可以看的範圍,所以想了一想你應該是在璧山雷達站吧?就算不是也應該在哪個山頂當山頂洞人................
waffe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