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紀永添專欄:源頭打擊的真正目標是渡海船團

關於共軍後勤補給,其實國防部應該對商船的補給特別抱持警惕,因為大型船隻不管是數量、或者噸位數,對反艦飛彈耐打能力是比較強的。

港口如果守不住,必須要馬上決定放棄,淤塞商港。否則被奪去利用,會造成大量陸軍單位登陸。

從烏克蘭戰爭可以看到,補給是非常重要的,即便已經包圍了一半的基輔,俄軍還是在能力不足情況下必須撤退。

相反的靠近俄羅斯邊界的烏東就更形艱難。登陸作戰對台灣有利的是敵軍補給困難,因此必須要注意對方商船船隊徵召甚至於改裝、利用。

**********************************

文章很長,大概分為四大段,

1。台灣使用數量有限的昂貴戰術性武器是對的嗎?

2。伏擊敵方的渡海船團。

3。MQ-9B無人機是海洋監視的絕佳利器。

4。後勤是戰爭的關鍵。
**********************************

紀永添專欄:台灣源頭打擊的真正目標是渡海船團

紀永添 2022年04月23日 07:00:00

台灣的增程型的雄風二E型巡弋飛彈射程達到1200公里,增程型的雄風三型超音速反艦飛彈也已超過300公里。使台灣取得跨過海峽,攻擊中國沿岸一帶。圖為雄二反艦飛彈試射。(國防部提供)

近年來隨著國際情勢的改變,台灣除了獲得更多攻勢武器的採購機會,也逐步取得飛彈、潛艦等敏感技術的輸入管道。前者如射程300公里、由M-142多管火箭系統發射的MGM-140陸軍戰術飛彈(ATACMS),與射程270公里、由戰機發射的增程型AGM-84K距外攻陸飛彈(SLAM-RE)。後者則被用於改良多款國內自行研發的飛彈,如雄風二E型巡弋飛彈、雄風三型超音速反艦飛彈與天弓三型地對空飛彈,都利用這些技術大幅增長射程。讓增程型的雄風二E型巡弋飛彈射程達到1200公里,增程型的雄風三型超音速反艦飛彈也已超過300公里。使台灣取得跨過海峽,攻擊中國沿岸一帶,甚至東南方內陸的能力。日前立法院還通過上限2400億的「海空戰力提升特別預算」,將量產多款攻擊性武器,讓台灣先發制人的能力進一步獲得提升。

台灣使用數量有限的昂貴戰術性武器是對的嗎?

不過,台灣過去發展源頭打擊能力受到不少的質疑。主要的關鍵在於中國的國土非常廣大,擁有極佳的戰略縱深,軍事設施可分散部署。再加上解放軍的規模遠大於國軍部隊,台灣使用數量有限的昂貴戰術性武器,發動遠距攻擊的效果可能極為有限。國軍過去也不否認這一點,在談到源頭打擊能力時,將這種攻勢作戰定位在打亂、延滯敵方的集結與渡海行動,好讓國軍的三軍部隊有時間執行戰力保存計畫,並不認為依靠這些攻擊武器,就可以嚇阻或擊退來犯的解放軍。這種利用源頭打擊武器,來阻撓敵方第一波攻台部隊的想法,非常直覺,也似乎理所當然。不過台灣可以嘗試思考,台海防禦最大的優勢是擁有海峽天塹,中國目前最大的弱點是渡海載具不足,那國軍就應該利用自己所能掌握的攻擊武器,來擴大自己的優勢,並放大對方的弱點。

簡單來說,就是利用國軍擁有的遠距武器,優先攻擊解放軍的渡海載具,而不是攻擊敵方在短時內能快速修復的設施,或可以重新補充的攻擊部隊。這些渡海載具包括海上運輸用的075型兩棲突擊艦、071型船塢登陸艦、072A型戰車登陸艦與各式中小型登陸船艇,軍用運輸艦與徵召來的商用船隻。其中在解放軍作戰演習中,已經出現過的民間滾裝(Roll-on/roll-off)渡輪,擁有大型跳板,能讓車輛自行從碼頭駛入船艙內,在卸載時自行駛下碼頭,節省非常多裝載時間,被視為是佔領深水港以後,快速運送機械化部隊的首選。空中運輸用的則包括各式運輸機與空中加油機,特別是擁有較大酬載力的俄製Il-76,與中國目前正在積極生產的運-20。這些戰略運輸機可以運送重型裝備,如主力戰車、自走砲或防空飛彈系統等渡過台灣海峽,威脅性極大。

伏擊敵方的渡海船團

國軍過去不是沒有想過採用這樣的戰術,這也是第一階段戰力保存計畫的最主要目標。躲藏起來的海軍艦艇與空軍戰機,目的就是要伏擊敵方的渡海船團,希望在敵方渡海時,重創敵方的登陸部隊,那台灣在接下來的反登陸作戰,就能擁有很大的優勢。擊敵於半渡是古老的戰爭智慧,因為在海上的敵軍最為脆弱,搭載著大批地面部隊的登陸艦,是非常有價值的目標,只要能擊沉任何一艘,都能同時減損敵方的船艦與地面部隊。不過這樣的戰術,也反應出過去國軍的遠距打擊能力有限,戰時要靠近中國沿岸執行作戰任務,風險實在太大,在靠近台灣的海域發動攻擊,會比較有把握。但今日具備源頭打擊能力的武器,已讓台灣可以先發制人。擊敵於半渡仍是重要戰術,不可以放棄,不過搶先一步儘量摧毀敵方的渡海載具,卻擁有非常重要的價值。

首先,中國一定也非常清楚,這些渡海載具在搭載大量地面部隊,開始橫渡台灣海峽時,是最危險的時刻,因此一定會有大批的海上、空中兵力重重保護。在這個階段,解放軍可能已經奪得制空與制海權,或是最少有能力維持數條安全的空中走廊或航道。台灣在這個時候要攻擊中國的渡海船團,會相對困難。特別是中國海軍的航空母艦戰力逐步成熟後,提供空中掩護以保護渡海艦隊的能力會更為完備。所以一旦開戰,雙方仍在爭奪制空與制海權時,就第一時間利用遠距攻擊武器,摧毀仍在集結或停泊在港口內的運輸船艦,偷襲已飛抵東部戰區,但還在各個機場整備的運輸機與空中加油機,可能會是最容易成功的機會。改採這樣的戰術,攻擊尚未搭載地面部隊的渡海載具,或許無法發揮這些遠距攻擊武器的最大效能,卻能對戰局有很大的影響。

畢竟興建船艦與運輸機的速度很慢,動輒需要一年半載,損失一艘登陸艦或一架運輸機,都很難立即補充。中國目前最有限的就是這些渡海載具,損失一艘就少一艘,損失一架就少一架。解放軍所擁有的渡海載具,對發動一場中、大型的登陸戰來說,已經略嫌不足,如果再蒙受一定的損失,對於整個作戰計畫,將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從過去國外的許多軍事衝突來看,單純使用空襲、飛彈攻擊或海上封鎖,都很難快速結束戰事,決定勝負。只有派遣步兵實質佔領,清理戰場並鞏固戰果,才能宣稱贏得戰爭。解放軍如果缺乏足夠的渡海載具,將無法不斷將地面部隊送上台灣,在後續增援不及之下,很難迅速佔領台灣。一旦台灣政府還能繼續運作,國軍部隊頑強抵抗,台灣的盟邦提供武器資源並介入戰事的意願就會提高,讓中國難以取勝。

MQ-9B無人機是海洋監視的絕佳利器


此外這將大幅打擊解放軍的後勤能力,渡海作戰最為關鍵的一點,是補給能否維持順暢,一旦補給線被切斷或能量不足,都會削弱登陸部隊的戰力。而要維持一條渡過海峽的運補航線,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除了防守方會不擇手段來攻擊這條運補航線外,無法抵抗的天候海象,甚至是濃霧與人為意外,都有可能影響海上補給線的運作。台灣當然要儘量破壞這條海上補給線,釜底抽薪的方式,就是摧毀中國的渡海載具。即便只摧毀部份的渡海載具,也代表能減損這條海上補給線的運補能量。當送上岸的彈藥、糧食受到一定限制,解放軍可以在台灣島上維持的部隊數量與發動的作戰攻勢,也會受到影響。從此次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戰事來看,缺乏足夠彈藥、糧食的俄軍部隊,士氣快速下滑,軍心渙散,最後甚至拋棄武器裝備,後勤的重要可見一斑。

台灣若想利用遠距攻擊武器,搶先破壞中國的渡海載具,那最重要的當然是情報的掌握,好在關鍵時刻,能即時鎖定這些渡海載具的正確位置,進而在第一時間發動攻擊,令敵方措手不足。這可以分為兩個部份,一是台灣自身的準備,二是與友邦的合作。國軍所採購的MQ-9B海洋衛士(Sea Guardian)無人機,是海洋監視的絕佳利器,再加上海軍現役的銳鳶無人機,與短期內即將要服役的騰雲無人機,台灣是有機會以無人機,嚴密監控台海當面的中國沿岸地區。再輔以衛星影像,追蹤更大範圍的動態。國軍可以組建一個作業小組,長期追蹤這些渡海載具的位置與動態,這是台灣應該要好好掌握的重要情報,畢竟如果中國企圖攻打台灣,不論是採取傳統的大部隊登陸、斬首突襲或奪取我方的外島,這些渡海載具的不尋常調動,都會洩露蛛絲馬跡。

其次是從烏克蘭戰爭來看,美國與北約國家雖然沒有直接介入戰事,但提供了極為寶貴的情報資料給烏克蘭。在戰事爆發後,美國與北約國家的各式偵察機與無人機,就幾乎毫無間斷地在烏克蘭周邊空域與黑海上空執行任務。幾乎可以確定這些戰場資訊,都即時交到了烏克蘭手中,才能多次擊殺俄軍高階將領,並成功伏擊俄軍後方的補給線。而美國從很久以前,就開始不斷派遣偵察機、反潛機到中國沿海一帶活動,以監控解放軍的動態。在美中兩國關係日趨緊張之際,這樣的偵察行動更為頻繁,並特別重視南海到巴士海峽這一片海域。日本則與中國在東海有主權爭議,長期監控進入東海的解放軍船艦與軍機。台灣過去已經與美日等國有情報交換機制,或許可以進一步請求友邦,分享解放軍各式渡海載具調動與演訓的相關情報,以強化監控能力。

後勤是戰爭的關鍵

台灣除了已服役或即將獲得的源頭打擊武器外,未來還能發展的方向,就目前來看首推國造潛艦。雖然從公開資料來研判,應該不會安裝垂直飛彈發射器,不具備發射巡弋飛彈的能力,不過劍龍級潛艦已成功試射潛射型的UGM-84L魚叉反艦飛彈,國造潛艦應該也會配備。潛艦的航程更遠也更為隱密,可利用潛射型魚叉反艦飛彈與魚雷,來獵殺兩棲突擊艦這種高價值目標。而擁有局部攻陸能力的空射型AGM-84L魚叉反艦飛彈,則能攻擊港口設施或停泊於港內的船艦,更有使用彈性。或許國軍可以考慮在增程型雄風三型飛彈量產結束後,進一步為艦射型雄風三型飛彈發展類似功能,以增加台灣對中國沿岸目標的打擊能力。至於性能提升後的騰雲無人機是否能跨海攻擊,就航程來說應該沒有問題,但軍方如何定位其作戰角色,才是其中的關鍵。

俗話說:「三軍未發,糧草先行。」後勤的重要性幾乎已經不用再強調,烏克蘭戰爭鮮明地將這一點,活生生又血淋淋地呈現在世人面前。國軍應該從這場戰爭中學到這件事,並反思如何利用這些教訓,來強化台灣的防禦能力。國軍的防衛計畫反復修訂多年,是前人的心血結晶,但無可否認的是科技的快速發展,已經大幅度改變戰場的形態。中國近年來的建軍速度不容小覷,台灣也獲得了更多的攻勢武器。在這些變數下,國軍有必要時時檢討,更適合的武器是什麼,更有效的戰術在哪裡。烏克蘭已經為台灣示範,如何以靈活的戰術,善用友邦提供的資源與情報,憑藉著地形上的優勢,頑抗到底。小國也能挫敗看似難以戰勝的巨大敵人。「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這句話,現在已不再是一種恫嚇,反而是一種鼓勵,烏克蘭辦得到,台灣當然也辦得到。
兩岸和平:接受集中營、特色管理、坦克輾人民。
2022-04-24 23:50 發佈
覺得這裡面有點誤會!!
對於射程達一千公里的攻擊型武器, 其設計理念就是對於敵方刻意遠離前線的高價值目標進行攻擊與破壞; 所以基本上攻擊目標有兩個特點: 1是距離遠, 受到遠離前線戰事的波及, 但又足以影響前線戰事的發展 2. 是高價值目標; 此類目標本身就是直接或是間接影響戰事的發展, 將其破壞對戰事會有決定性改變。
對於台灣海峽兩側左右 300 ~ 500 公里範圍內的所有軍事資源, 對交戰雙方而言都屬前線, 自然也集中在短程 500 公里內的所有打擊手段與戰術運用; 而對於擁有廣大戰略縱深的一方, 自然會以其廣大縱深列入戰術考慮並廣泛使用, 甚至以此做為主要戰術優勢!! 所以長程攻擊武器的運用就是以打破此種先天不平衡的狀態, 拉近交戰雙方的基礎, 並取得對劣勢方的戰事反轉!!

作者似乎仍沿襲以往 "東部保存戰力" 的既有戰事發展藍圖為基本構想!! 但隨著中共方面航母艦隊與艦載機的逐步部署與實戰, 這些航母戰鬥群的主要任務就是佔據台灣東側太平洋公海, 封鎖台灣東部海域海面與海面下活動, 進而在戰事爆發時, 將航母艦隊逐漸往西側之台灣東部海域移動與進逼, 並配合西部戰事之發展, 攻擊台灣東部防守區, 直接破壞 "往東部保存戰力" 的既有戰術規劃!!

最重要的, 是要對巴士海峽東與西的咽喉部進行戰略與戰術設計, 這些航母艦隊有其先天缺陷與困難; 所以在這些航母艦隊的運用上, 會需要一些基礎運作的確保; 這些確保要件存在與否, 就是勝負關鍵!!
台灣這方面必須做得更好
不太同意,台灣海峽頂多160公里,你研發1000~2000公里的導彈拿來打解放軍的渡海載具? 根本黑人問號...

另外有一個錯誤迷思就是,中國國土非常廣大,今天又不是台灣要反攻大陸,中國戰略縱深,對台灣影響根本不大,因為你最終都是要到沿海往台灣前進,又不可能部隊到北京走蟲洞過來台灣,你部隊只要到沿海就是打擊的目標,這也是烏俄戰爭中烏克蘭缺乏的,美國衛星就算提供你俄羅斯大部隊集結的地方,但是你沒有戰術性武器根本無法攻擊,何況兩棲登陸戰可是比烏俄平原戰難度要高上百倍,需要的人力也是好幾倍,20萬以上的部隊,自然會需要大規模陣地來集結,這時候彈藥、裝備的集中的數量都很可觀


台灣跟美國買了戰術支援飛彈
就是要引進源頭打擊能力與技術



如今台灣各種反艦飛彈.遠程打擊武器
都在儲備之中
以應付末來中共國的武力威脅
嗯,我覺得,大家互相研究一下,別急著去吐槽誰。我們想想國軍反登陸火力是否存在的漏洞,規劃方向。

這篇文章我一開始看得其實有點霧水,有點靠..北邊走,只能猜測他想表達的東西,他又不說清楚。大致上可能是在說飛彈預算要花在刀口上。

我也想了一下戰爭可能出現的狀況,才貼這篇文章。先說說我的想法吧。

雄風反艦、天弓防空,不必多說了,也就持續發展與生產那樣。

強化數量,匿蹤、彈頭電戰與雷達性能,陸基系統存活性,可能後面還要考慮成本與量產性,都是廢話。

++++++++++++++++++++++++++
關於遠程攻擊,我分四段來寫。

第一,關於敵軍航空母艦艦隊,離岸作戰可能達到600公里以上。

航母艦隊,大家可以討論是否需要陸基反艦飛彈打擊,或者直接靠AGM-84。甚至想採購AGM-158C?

如果需要陸基反艦飛彈,那可能需要HF-2E anti ship variant。不用打沉,廢掉就可。這部分我沒意見,大家可以說說想法。

需要投資大量飛彈對航母戰鬥群打擊嗎?

第二,是敵方船隻,是否會在遠距離港口裝載?

遠方港口會讓船隊來回補給增加時間,但是不太能夠排除這樣的可能性。這個需求可能是第一階段過去之後,近台港口被轟炸。

第三,空降登陸目標。

這邊泛指所有集結地,不只是大型運輸機與戰機起降的機場,可能還有直升機部隊可能出現的集結地。

HF-2E可能不是直接航徑攻擊,而是用TERCOM轉進攻擊,所以射程勢必不等於攻擊範圍。

第四,陸地目標。

其他我可能還有漏失沒想到的,可以討論一下。
兩岸和平:接受集中營、特色管理、坦克輾人民。
Mk2k

航母船隊的防護應該是海軍裡最強的, 所以攻擊航母船隊要從特性找起!!

2022-04-25 12:16
六月牛車

除非我方海空軍制海戰力沒了,不然敵方直升機是不可能出現在我領空。航母再怎樣也不會進入海峽挨打,起碼會在東沙附近或濟州島以南的地方刷存在感,但這樣航母上的艦載機就沒有發揮空間。敵軍集結地.幹嘛不打?

2022-04-29 8:39
這標題 不認同..

有看到當然要處理,但是 源頭絕不是船 是港口那邊的集結

這些航渡中的船 也是要靠碼頭裝載.. 大量集結裝載階段應該就能發現

如果可以殲滅於碼頭邊 (該碼頭就沒有能力 繼續停靠裝載)

如果殲滅於港內 塞港了..那個港短期也就沒有運補能力 已集結資源要去其他地方..

既然在公海航行 (航渡海峽未進領海) 都要打了..那打港口設施 有啥差別

載具重要 載具停靠的接點也很重要 資源集中場地那些也等著處理

不能只有一招 要很多招


當然這些 敵人也全都能想到.. 應該增加處理地對地攻擊載台 設備


指管通信要處理
制空權要維持
制海也要管
陸地上的遠打載台也要
甚麼都要

要減省戰損,最好再多準備(忍耐)幾年了
中國只射飛彈遠火...無船團聚集...

源頭打擊還只打渡海船團嗎????
stever2018

穩了?有多少內部傳出來的影片..可割可棄,上架沒2天就下片了?人心這麼好控制?

2022-04-26 14:30
oxxx

影片又如何,事實 有亂嗎? 我期待他亂,事實上沒有。沒有勇氣亂,再拍1000隻片也沒路用。

2022-04-26 19:20
TW Energy wrote:
嗯,我覺得,大家互相研究一下,別急著去吐槽誰。我們想想國軍反登陸火力是否存在的漏洞,規劃方向。


我很早前想過這個,一直不怎麼想說,看看你開始以後,我覺得可以提一下。

我是老共的話,我會組之30組200-220人的陸戰隊攻擊連隊(兩個連的兵力),不到七千人的兵力,搭乘漁船對台灣全部海岸線30處不同地方登陸攻擊,當作佯攻,台灣勢必需要把很多部隊派往這30處登陸地點掃蕩,就變成海岸邊的鄉鎮騷擾作戰,也對少數幾個重要的地方進行較大規模的偷襲,比方說台北市的淡水河,台中港,花蓮機場,高雄旗津馬頭。這種作戰會讓整個台灣陸軍全部行動起來,拖住至少2-4萬陸軍部隊的兵力,會分散到各處進行肅清作戰,老共主力部隊在佯攻登陸2-3小時後才出發,前往三個重要的地點進行攻擊,讓台灣軍方在進行肅清作戰的同時還要指揮整個海上的反登陸作戰,雖然在渡海時可能被幹掉50%的登陸兵力,但是登陸時還是會有相當大的部隊會進入灘頭,此時集中上岸的部隊在灘頭也將面臨台灣多年準備的反登陸神器,但是因為很多台灣部隊分散出去到不少地方已經打起來抽調不回來,所以這幾個灘頭是否能有足夠的武力迎擊會是一個問題。
stever2018

總覺得很難不被發現,軍人的氣質說話口氣是很特殊的一個被發現,很快所有的都會被發現

2022-04-26 14:32
alexlin1

上漁船的根本是自殺送頭,應該會抗命 哈

2022-04-26 18:28
打打北京上海100顆沒意義,地那麼大!

遠程飛彈到一定數量就ok.
600公里內的飛彈和火箭要不嫌多。

登陸艦和巡防驅逐艦和航母?何者先打

登陸艦應該優先,造船要時間,一艘登陸艦沉了至少500名以上解放軍去餵魚。

飛彈巡防艦不具輸送登陸人員意義,放在後面打。


075,071能打沉最好,不然就轉打後面船艙讓失去輸送能力,
舊型就打沉
me5888

雲峰飛彈是載具,誰知道彈頭是什麼彈頭,當然命中目標物的時候才開獎。

2022-04-26 14:35
Mk2k

不對吧?? 應該是有反擊武力的船艦先打!!

2022-04-26 15:08
用少量部隊製造混亂拖住大部隊確實是很有效的戰術,南韓好像在 1996 年被北韓的特種部隊搭乘小型潛艇滲透,也是動用 2 萬部隊去搜索這十幾名北韓士兵。

所以中共也有可能仿照北韓用小型潛艇搭載士兵進行突擊,不過這些部隊唯一的生路就是等共軍大部隊登陸成功才可以休整,不然就只能偽裝成平民藏久一點,或是投降被遣送回去。
Mk2k

或許人道一點, 把兩個拇指砍斷, 拉幾條船請船老大送回去就好!! 不然把右手全砍了!!

2022-04-26 15:09
jacky823

當對岸主力已經在港邊集結時,整個海峽就淨空了,那30組也過不來了吧

2022-04-27 10:21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