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俄軍BTG發展與綜合評價

來源出自國內軍事討論版, 版權仍屬開文之原作者所有, 俄軍BTG到底好不好, 這次入侵烏國看到了許多問題, 原文如下
===============================
不同於美軍的旅級戰鬥隊(Brigade combat team BCT), 俄軍現代採取的是所謂的戰術營集群(Battalion tactical group,BTG), 也就是現在常常看到新聞說俄國又投入多少BTG多少BTG,就是這個單位

然而這個BTG怎麼來的??

其實也跟普丁當年完全掌權後, 首先進行在車臣戰爭後的軍改有關係

2007年前國防部長謝爾久科夫上台(2007-2012)以後, 就開始大量的裁撤士兵跟軍事單位, 還有把軍隊精簡化, 著名的師改旅就是謝爾久科夫當年的傑作

2008年也打了一場南奧賽梯戰爭, 但後來因為貪汙的問題被普丁趕下台, 換上了一直做到現在的紹伊古大將

紹伊古上台以後也不是接了甚麼好攤子, 當年俄軍內部問題也是一堆人員, 貪汙, 裝備, 編制等等, 可以說是各方面都是漏洞, 被裁減了一堆人的俄軍可以說到處都是問題, 幾乎整個組織都要搖搖欲墜了

那解決的辦法是甚麼呢?? 簡單粗暴, 謝爾久科夫不是師改旅嗎, 既然師改旅了都用不起, 那我就再拆一次 旅改營! 這不就解決了嗎?

當然不行!!!

對面北約的各種滿編部隊, 更不用說美軍旅級戰鬥隊 + 混合軍種作戰, 這種高大上的東西, 你一個一個營的編制直接往前送, 那根本是自殺行為, 當年甚至有師改旅是美國陷阱的傳聞出現, 所以又開始文藝復興, 重建了幾個精銳的機械化師, 然後還恢復了"近衛"稱號, 一個重建的機械化師約有300輛主戰坦克, 幾個這樣的機械化師攤在<歐洲>面前

於是北約諸國又開始瑟瑟發抖, 莫非鋼鐵洪流又要再現??

但以當年的財政, 俄國已經無法再投入一場, 像是南奧賽梯戰爭那樣的部隊, 簡單的來說, 這些精銳化機械師, 你看得起, 勉強養的起, 實際用不起

紹伊古這大將雖然是上尉出身, 但畢竟前線打滾過的, 俄國有多少家底還是清楚得很, 於是又動起了縮編部隊來做實際應用的念頭

類似於解放軍合成戰術營的編制, 俄軍誕生的則是戰術營集群(Battalion tactical group,BTG)這個東西, 但跟解放軍的合成戰術營不同, BTG當初是被機械師抽調後的旅再精簡而成, 甚麼不多, 大砲最多

BTG也成為了以遠程火炮為基礎的營作戰單位, 通常由:
1~2個戰車連 (一般為T72 T90多半是高大上的機械化師先拿走了)
2~3個機械化步兵連 (BMP-2 BMP-2M)
3-4個配備多管火箭或自走砲的砲兵(2S19 BM21之類)
1~2個防空連 (一般是鎧甲S1 加強會拿到S300)
1 個反戰車連
少量偵查分隊 (無人機 電子戰等等

一般頂配的BTG約略是13個連,對對比其他國家的標誌, 俄軍的BTG可以說是幾乎多了一倍的人力
而且武器+火力也是大大的超越了, 而BTG的核心編制, 也表現出俄軍以大砲為遠程火力輸出的概念


BTG的優點在於: 便宜好利用的作戰基礎單位

1. 規模小但編組齊全靈活度高
2. 火力輸出主要是靠遠程火力--所以可以最大可能保全BTG作戰能力
3. 現代化的電子+無人機偵蒐能力, 配合特種部隊以及當地親俄勢力, 有著與美軍截然不同層面的情蒐能力
4. 對於投送遠程火力不會猶豫, 不關心精確打擊的精準率, 也不關心遠程火力造成的附加傷害(美軍報告真的是這樣寫的.......
5. 以殺傷對方部隊為目的的作戰方式, 而非全殲敵人的作戰方式, 讓對方政府民眾開始反戰 + 缺乏戰爭意願, 可以對於爭取更有利於戰爭結束後的談判條件(Ex.明斯克條約
6. 高度機械化部隊, 對於單兵的保護能力較為優秀

但BTG也有其對應的缺點存在

1. 完全沒有跨軍種共同作戰的能力, 至少到目前為止的戰爭中沒有表現出來
2. 缺乏機動預備隊
3. 缺乏旅級部隊有的支援營, 缺乏高機動後勤車輛
4. 以火炮為輸出主幹的部隊, 在實際作戰中會偏向於陣地戰而非機動戰, 在機動中會極其缺乏側翼及後方的安全保證
5. BTG對於固定目標有極大的破壞力, 但對於高速分布機動作戰 還有縱深防禦的時候, 會完全曝露出它的缺點

就BTG的優缺點, 我們可以把BTG看作是一個解決低強度, 低武裝對手的經濟手段

但在烏東嘗到了重大甜頭的俄軍, 則把當初把烏軍裝甲部隊打的落花流水的BTG, 當成了俄軍未來的救世主, 於是開始大規模的增編BTG, 甚至可以說把BTG當成俄軍組建的骨幹也不為過

但這場戰爭到目前為止, 可以說是把BTG的缺點完全的暴露出來

1. 俄軍初期忌諱於大量火炮直接投射在城市, 導致BTG本身的優點=火炮專精無法發揮作用, 而裝甲跟步兵連的強度不夠, 導致初期進城之後的大量損失

( 2014年烏東戰爭, BTG則是完美的包圍了城鎮, 並把城鎮轟成廢墟 造成平民大量傷亡, 然後把來馳援的舊時代烏軍裝甲部隊直接打廢)

2. BTG缺乏機動與補給, 才會發生60公里長蛇陣的誕生

3. BTG缺乏聯合作戰能力, 也導致他們沒有專門的通訊小組, 部隊之前的通聯能力匱乏, 多半使用未加密的手機, 衛星電話, 還有無線電

4. BTG編制小, 在30%理論下 (也就是部隊能承受30%的戰損不會總崩), 如果約略摧毀3~4輛坦克, 10~12輛IFV(步兵戰鬥車), 10~11個小隊, BTG編隊就會喪失戰鬥能力

而先前烏東戰爭, BTG利用自己的遠程火力, 還有親俄勢力來做肉盾, 所以自己沒有多少的戰損

但這次戰爭中, 常常看到被拋棄的甲車, 還有完全不見人影的俄軍, 推論可能是BTG在遭遇一定程度的打擊以後, 低士氣的俄軍就直接潰散了

5. 單兵防空能力稍弱, 極度的依賴防空連作為防空系統, 也是整個BTG的保護核心, 但這場戰役中常常看到被丟棄的鎧甲S1, 等於是在棋局中把自家最重要的國王都拋下了

6. 志願役過少, 新兵數量過多, 導致在BTG在遭遇損失的時候可能會更快失去戰鬥力

7. BTG缺乏對於側翼的保護, 在烏東是利用當地親俄勢力或是傭兵當擔當這個任務, 而在烏克蘭主場 則是會缺乏對於側翼的保護, 導致BTG常常被零星的反甲部隊造成巨大打擊

8. BTG因為是火炮為主體的作戰方式, 對於固定目標有極大的破壞力, 但對於高速分布機動作戰, 還有縱深防禦的時候, 會完全曝露出它的缺點, 所以要避免在單一戰線上跟BTG進行對決

在戰前歐美專家就把BTG的優缺點分析得很清楚

而烏克蘭軍隊對於應對BT G部分, 更是做到了教科書級別的戰術.....
2022-03-13 21:17 發佈
小客5509 wrote:
來源出自國內軍事討論(恕刪)


ABC新聞報導原文 :
95% of Putin's forces still intact, plan to surround Kyiv: Pentagon update

依照美國過去習慣 , 目前俄軍在烏克蘭損失的這5%指的是戰力 ~~ 也
就是裝備的意思 !

當然俄羅斯在部分戰區推進太快補給跟不上將整列車輛遺棄這種事情
是有的 , 半個月下來有些裝備在戰區不方便維修故障直接丟路邊也是有
的 .... 所以損失5%裝備並不等於有5%人員傷亡 !

所以很難由這則美國防部的消息來判斷俄軍截至目前的傷亡人數 ..... 不
單就陣亡人數來說 , 搞不好只有一兩千人 ! 畢竟俄軍作戰方式顯然並
未派步兵大規模掃蕩而是堅持採機械化作戰 , 這應是在車臣及敘利亞戰
場所學到的教訓 ....

這種方式雖然坦克 裝甲車耗損較大 , 但士兵人員損失就不容易快速增加了 .....
小客5509 wrote:
來源出自國內軍事討論(恕刪)


唉 看來你沒看過截至2月26日的戰場地圖嘛 !
當時基輔北方至白俄羅斯之間的俄羅斯佔領區 , 寬度已經近百公里囉 ~~

由於開戰兩天後 , 原本烏克蘭數千輛裝甲車部隊已被俄羅斯空中武力
全部殲滅
, 烏軍改變戰略驅趕民眾至俄羅斯先鋒車隊附近 , 然後埋伏
人群中趁隙偷襲 ! 不過這招只能在尚未被俄羅斯占領地區有效喔 !

而在基輔北部這區塊原本就人煙稀少 , 民眾也已送至白俄羅斯及俄羅
斯安置
, 且俄軍早已聲明任何人不得接近白俄與烏之間主要公路 ....
要知道空中熱影像偵查在這種冰天雪地是非常有效率的 , 所以十幾天
來在此地區是完全沒有發生戰鬥
的喔 !

所以俄軍會缺少補給 ? 那是在其它戰區 推進太快後勤跟不上這是有的 ...
但在基輔北方這百多公里 , 十餘天來戰線沒啥變動地區 , 這是不可能發
生的喔 !




01好好玩 wrote:
[自由時報 2月26日] 俄羅斯目前佔領烏克蘭哪些地方?一張圖看清楚!

(恕刪)
台灣向後退

3月以來到3/13地圖都沒啥變,屁無認命吧,你幹爹就是不行[笑到噴淚][吐舌]

2022-03-13 21:38
Mk2k

代表一事無成, 空有嘴砲而已!!

2022-03-13 23:26
小客5509 wrote:
來源出自國內軍事討論(恕刪)


曾任愛沙尼亞國安顧問, 現任該國會議員的Eerik-Niiles Kross, 在其推特發布: 由不同來源的情報表示, 烏軍突襲並全殲了俄軍第31近衛空中突擊旅的BTG<其空降在基輔西面戰場>, 代表該BTG已出局<更具體的說是指揮群被全滅, 只好退出戰線, 重建指揮小組不簡單>, 該組織曾經是2014年克里米亞小綠人的一部分

小客5509 wrote:
曾任愛沙尼亞國安顧問(恕刪)


台灣自己國會議員說的話就沒幾個能聽的了 ... 這個愛沙尼亞議員
又是怎樣 ?

外國月亮比較圓 ?
Mk2k

你有意見?? 中國人大代表代表是誰的人民?? 應該只代表共產黨的人民吧!!

2022-03-13 23:12
這種旅級混合編成的主要目的是機動加上火炮, 所以這是攻擊型的戰術編制單位!!
跟一般的火力掃蕩與佔領, 進攻所編成的裝步營有很大的差異!!
講白點就是要一直進攻, 用火力突圍的戰術作法!!
這種編制本身有個重要先決條件, 就是整補要隨時跟得上!! 一旦整補出問題, 火炮打完了, 就等著被挨打, 所以就會放慢進攻速度, 或是要與別的集團軍進行聯合攻擊!!
烏克蘭軍在這次戰術的使用上, 就是以個別的小集團去切割這類個別火力營的整補與推進能力, 造成個別損失又各自自顧不暇; 當補給出現問題, 火力營的運作開始放慢甚至停滯, 整個戰局就會被逆轉!!
當然俄羅斯方面也知道這些問題, 所以就聚攏數個 BTG 形成更大型的集團軍, 把主要攻擊力量集中在幾個次要城鎮!!
所以烏克蘭方面還是要有能力去切斷後方的補給路線, 或是把各個集團牽制在不同的圍城戰區, 逐一削弱俄方主力部隊!!
小客5509 wrote:
來源出自國內軍事討論版, 版權仍屬開文之原作者所有, 俄軍BTG到底好不好, 這次入侵烏國看到了許多問題, 原文如下


你這樣寫,究竟原作者是誰呀?有寫跟沒寫一樣。全文照抄,最好標明來處,或乾脆附加連結。

這一篇似乎原始出處是PTT軍版。不過人家的內容主要又參考了2019網上另一篇討論俄軍編制的文章。這兩篇都中規中矩註明參考數份中外文資料,加上自己整理評論分析。

如果你自己看過卻都沒有評論跟看法,就直接連結讓想看的人去看就好了。
BigMac4Diet wrote:
這一篇似乎原始出處是PTT軍版。不過人家的內容主要又參考了2019網上另一篇討論俄軍編制的文章。(恕刪)


難怪前面明明寫得很好 , 後面提到烏克蘭時卻是荒誕無章 ... 完全不同水準 !

原來是樓主自己夾帶的私貨呀 .....
戰術群(тактических групп, ТГр)為從數個軍事單位抽調以暫時編組的聯合兵種戰術單位,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的戰鬥群(Kampfgruppe)可謂現代戰術群編組的濫觴。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陸軍因人員、裝備、資材長期短缺而進行數次組織改革,將師、團裁撤改以旅、營,繼而由不同兵種的旅抽調主力部隊混編為營級戰術群(батальонная тактическая группа)。然而營級戰術群並非建制名稱,實際上應稱為加強營(усиленный батальон)。

此種暫時編組的戰術單位本可視目標及戰況調整混編戰力,但俄羅斯陸軍卻將其作為準建制單位,大力宣傳強調戰力堅強、受命後兩小時內即能開赴戰場的實力,試圖掩飾旅級單位戰力長期嚴重失衡的事實。

因而在2022年2月24日爆發的俄羅斯侵略烏克蘭戰爭中,編制約略相當的俄羅斯陸軍營級戰術群就因步兵、輜重不足顯現前進偵察涵蓋不佳、側翼暴露以及運補不及的弱點;而側翼需親俄民兵護衛,又未建制交聯系統,只能藉未加密手機通聯,以致暴露情資。

美國陸軍現行編制的旅級戰鬥隊(brigade combat team, BCT)可視為加強版聯兵旅,以聯合兵種建制並具後勤能力,得以獨立部署作戰;實質上就是縮小版的師。美國陸軍師雖仍下轄三支旅級戰鬥隊、師砲兵司令部、航空旅、後勤旅,但已僅具管理統籌及訓練功能。
BigMac4Diet

抽調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集中志願役軍人做任務編組,俄羅斯法律後來規定一般義務役不參與境外戰鬥。起因是車臣戰役中證明義務役上戰場,聲勢浩大戰鬥力有限但傷亡慘重,只會拖累老兵。

2022-03-14 11:20
01好好玩 wrote:
ABC新聞報導原文 (恕刪)

師改成旅
旅改成營
編制人數越來越少
其實就變成任務矩陣小組
從各個師旅營抽調
但是支援單位都沒有
BTG只保留重要骨幹
只能用來偵查和奇襲
跟傘兵用途差不多
今天是遇到烏軍打游擊躲城市
要是遇到師旅級的坦克.迫砲.步兵營
敵人集中火力就把BTG滅了一半
但是師旅級敵方可能損失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