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公禮聘日本白團來台灣幫忙,
那麼這傳說中的白團,
據說團長是大日本帝國的
中國遠征軍最高司令官岡村寧次大將,
然後還據說蔣公特赦了岡村寧次,
不然本來岡村寧次要被押上軍事法庭判死刑。
白團是在1949年於日本東京由日本帝國陸軍軍人成立的軍事顧問組織,他們接受由蔣中正為首的中華民國政府聘僱,核心任務是前往臺灣幫助中華民國抵抗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白團在臺灣戰後時期與1951年成立的美軍顧問團,及1963年成立的德國軍事顧問團,並行構成中華民國在臺灣時代的軍事外援主力。
當初白團成立另有一考量,蔣介石藉著引入日本的力量來制衡具有強烈美國背景、並曾一度獲得美國支持取代蔣的陸軍總司令孫立人[2]。美軍一直知情蔣中正招募前日本軍人協助建軍之事,也對此表示不悅,1951年美軍駐台後,美軍顧問團團長——美國陸軍少將蔡斯最初便指示要求顧問團辦公地點要設在臺北圓山,但此地當時已為白團所使用,當時美國已開始暗示對日本顧問介入建軍有所排斥,後來直接明言反對日本軍官擔任國軍顧問,1952年白團因此縮小規模、駐在地由圓山轉往石牌,趨向地下化,並改以「實踐學社」的名稱,對高階將領進行講習、訓練。
即便實踐學社時代已不直接介入部隊指揮管理,但孫立人仍向美軍顧問團抱怨,陸軍軍官接受白團訓練時間最長達三至四個月,已嚴重影響到部隊的正常運作。[6]1954年美國與國府簽署「中美共同防禦條約」後,美軍顧問重新進駐國軍單位協助建軍。此時美軍曾施壓蔣中正解散白團,蔣中正回絕美軍要求,並說:「在你們拋棄我們的時候,是他們冒著生命危險來幫助我們。在我還活著的時候,不會辭退他們的。」[7][8]。
蔣介石對白團的訓練相當信任,經由日本軍事顧問在台訓練了約六千多名軍官。當時甚至有非「實踐學社」出身者,不得晉升師長級以上軍職的不成文規定。後又成立「黨政軍聯合作戰研究班」,訓練含郝柏村在內的國民黨高級幹部長達10年以上。
白團在日本的支援單位稱為「富士俱樂部」,在1953年成立,設於東京。富士俱樂部的任務是蒐集、整理各國軍事資料,舉凡戰史、戰略、戰術無所不包,提供給在臺灣的團員最新的軍事知識,每週定期開一次研究會,並以台海危機等列為主要研究課題。富士俱樂部蒐集的資料大多被翻譯為中文,提供白團受訓成員學習。這些資料目前仍蒐藏於中華民國國防大學。
黨政軍聯合作戰研究班
1952年12月到1963年12月,白團為國民黨訓練軍政高級幹部「黨政軍聯合作戰研究班」共11期,主要將領有郝柏村、宋長志、蔣緯國、胡璉、許歷農、宋心濂。[9]
戰史研究班
1958年1月1日,白團開辦「戰史研究班」。[9]
科學軍官儲班
1958年6月白團開辦「科學軍官儲班」。[9]
八二三砲戰
1958年八二三砲戰,戰役後蔣介石總統在與白團聚餐時提到,金門戰地指揮官除了師長以外,全部都是白團訓練出身。[10]
高級兵學研究班
1963年舉辦「高級兵學研究班」。白鴻亮教學嚴格,曾經以「過去日軍在與中國軍隊戰鬥時,一個營的日軍可以對抗一個師的中國軍」對學員訓話。1965年9月1日起,白團因為人數減少被迫縮編為成員江秀坪、喬本、賀公吉、楚立以及團長白鴻亮等5位顧問的「實踐小組」,聯絡人為蔣緯國。白團後於1968年撤出台灣,直到1969年底只剩白鴻亮團長一人,工作項目改名為「實踐專案」;在實踐專案中,蔣緯國從學員學習成長到後期成為負責人。
陸軍指揮參謀大學
返回日本前,留在台灣的五名成員參與了指揮參謀大學的教育和培訓(校長:蔣衛國)。大學軍訓教官指導員專項培訓組、副師長班、領導班戰術表演指導培訓組、以提高裁判(試)員演習能力為目的的裁判人員培訓組等,提供教育指導。
白團在聘僱初期除了協助整軍,其中一部分團員已經被指示研擬反攻大陸的戰爭方案,稱為「光計畫」。第一版草案在1950年完成,草案分成甲(國軍獨立發動反攻作戰)、乙(美軍協助下的反攻作戰)案。此後該草案逐漸修正,最後一次向蔣中正匯報為1953年,相關成果後彙整為《反攻大陸初期作戰大綱之方案》。這些參謀作業成果後轉入國光計畫運用。
1949年曹士澂發動白團以外力協助保衛台灣重整國軍,白團在台灣訓練中華民國國軍長達20年,總受訓人數達到2萬多人,白團解散後1968年12月中華民國國防部編纂「日本軍事顧問團教官在華工作紀要」感謝白團對中華民國國軍的作戰立案、軍事教育與戰術思想等貢獻;白團訓練中華民國國軍內容包括:反瞻陣地、火網交叉、火力配備、宿題作業與預備隊等軍事訓練。[10]
白團的思想影響中華民國軍事甚鉅,白團在台所實施的義務役徵兵制、預官制度、提議建立金門馬祖的地下碉堡防衛作戰、設置成功嶺、立《總動員法》、軍中樂園、軍事糾察、規劃「國光計劃」、石牌「實踐學社」教導國民黨軍官,建立新兵訓練實施的「刺槍術」、「單兵戰鬥教練」之準則等,影響國民黨軍事教育長達40年。[5]
臺灣曾長久實施的義務役徵兵制、預官制度即為白團之提議,使每個成年男子皆入伍服義務役,以具備足夠兵力反攻大陸。各種軍事教範、準則,亦多出於白團之手,本為日文,再譯成中文,如新兵訓練實施的「刺槍術」、「單兵戰鬥教練」之準則皆為白團所創。中華民國國軍軍官,受過白團軍訓者中,以中華民國前參謀總長郝柏村最為有名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