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雄鷙專案】雄三空射型反艦飛彈研製5年拼戰備成IDF戰機制海利器

上報朱明:【雄鷙專案】雄三空射型反艦飛彈研製5年拼戰備 成IDF戰機制海利器

籌劃3年之久的雄三空射型反艦飛彈今年(2022年)亦正式啟動,據指出,編列88億餘元以代號「雄鷙專案」委中科院研製,因雄三空射型反艦飛彈籌劃多年,加上戰備急需,該專案採用當年研發並量產雄二E巡弋飛彈模式,完成首次測評後,同時開始進入小批量生產,並隨作戰測評的缺失進行改正,以縮短擔任戰備的期程。

「磐龍」研製衝壓引擎 IDF載2枚縮小版雄三空射反艦飛彈,為讓IDF戰機機翼可掛載2枚空射型縮小版雄三反艦飛彈,雖彈體外型不變,但重量不能超過950公斤,縮小後彈體空間有限,燃料受限等因素,射程約在120公里

為讓空軍有多一項遠距打擊能量,加上是超音速反艦飛彈的穿透力,國防部才將空射型雄三反艦飛彈納入並啟動雄鷙專案。由於戰備的需求,為縮短擔任戰備的期程,據了解,雄鷙專案在研發的同時,也開始進行小批次量產的備料,以及生產技術成熟的相關零組件,在只要在系統成功整合並通過初期測評後,小批量生產也同時進行,規劃在5年將雄三空射型反艦飛彈成為空軍IDF戰機制海任務的利器。

【雄鷙專案】雄三空射型反艦飛彈研製5年拼戰備成IDF戰機制海利器

PS.
不太了解軍方為何不藉此發展固態衝壓引擎,而是沿用雄三液態燃料衝壓引擎?同時發展「側滾-轉彎」飛控技術,將進氣道縮減為二,使結構得以減輕,達到輕量化與長射程的目標。

這樣的衝壓引擎不但可以用在反艦飛彈 例如 ASM-3,也可以用在地對空、空對空飛彈上,例如,流星飛彈、Akash-NG飛彈,花了三億美元,不去發展新科技?

老實說,IDF不是長腿加上只有120公里的射程,這種組合是戰術上的必要?亦或者應該以技術提升為優先考量?覺得軍方或者中科院應該要好好考慮一下。
2022-01-25 2:20 發佈
天衣神水 wrote:
上報朱明:【雄鷙專案(恕刪)


上報 + 朱明, 你認真了.

F-2 = 放大版的F-16, 掛ASM-3都顯得碩大無比了.

IDF = 縮小版的F-16, 掛雄三你也太為難她了.

天衣神水 wrote:
上報朱明:【雄鷙專案(恕刪)


上朱報的跟另一個網路媒體光重量就不一樣, 在個人看來, 二篇都值得懷疑

====
獨家》【空射雄三1】傳明年起量產延伸打擊共軍航母| 毅傳媒https://today.line.me › article › rmmRgR8
2021年11月3日 —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雄三超音速反艦飛彈重量每枚1500公斤,扣掉兩側加力器約為1200公斤,IDF還需配置天劍飛彈等武器,以此推測,空射型雄三應已朝「微型化 ...

文字撰稿:蕭介雲
======
上朱說可將空射雄三調改到950kg內, 原則與萬劍彈重量差不多, 只是射程縮到120公里比原雄三還短30km這樣好嗎? 除非這120公里僅是初估作為零初速下有效射程, 在IDF可提供初速狀況下, 即便縮小射程仍有200KM則更好

只是拿IDF作為這類重火力載台, 真是難為被限制的國產防衛戰機, 真要發展空射雄三更要著眼下代國產造載具, 起碼各方效能要比IDF多三成以上才能搭配新外購/升級載具成為高低配
我覺得掛在C130比較容易,幾乎完全不用改。
我是一隻遊戲人間的毛毛蟲,耐心的等待變身的時機。
PainterJ wrote:
我覺得掛在C130比(恕刪)


美國飛機要發射台灣武器, 好像還沒有前例. 先要美國人同意, 再付課金解鎖.

除非學LRASM, 直接從後艙門丟下去.

忘記了美帝這一因素。
我是一隻遊戲人間的毛毛蟲,耐心的等待變身的時機。
過年到了,發篇年末歡樂文,是為大家帶來歡樂的過年氣氛,大家不要太認真
不曉得與當年的經典組合,
超級軍旗與飛魚飛彈,
相比較是如何 ?
sun2323dw wrote:
不曉得與當年的經典組(恕刪)

當年的飛魚以現代眼光來看射程超短耶...
(40~50km,跟雄風一型差不多等級)
別問我的名字,我只是個舊時代的幻影.
這個真的蠻瞎的!

空射就是取其射程更遠的特色

結果搞一個小飛機載一個射程只有120公里的飛彈

感覺是有錢沒處花嗎?!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