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啟動研製】雲峰二型高空高速巡弋飛彈 衝壓引擎×單節推進射程飆2千km
雲峰二型高空高速巡弋飛彈將從2022年啟動研製計劃,雲峰一型與二型飛彈外型上最大不同之處,
一型在推進加速段採4個綁綑式固態火箭,而二型採單節式推進火箭,第二節才是以衝壓引擎為主的飛彈本體,
因這些年來中科院以不同的專案持續研發雲峰飛彈所需要的相關技術,從明年開始以「擎揚二階段」專案為主計劃,整合其他專案技術,期望在3年內完成研製雲峰二型高空高速巡弋飛彈並進行作戰測評,經測評達成作戰需求後,就會進行量產計劃。
美導航組件解禁+整合專案技術 3年內測評全彈系統拼量產
中科院這些年在衝壓引擎性能的改良與精進上,除了提升其效能外,體積也進行縮小,加上多項飛彈的零組件的微量化後,多出的空間可納入高效益彈頭,以及燃料量增加,初步估算雲峰二型飛彈的射程可達2千公里。
目前規劃是在3年內要進行全彈整合後的全系統測評,若通過作戰測評後,編列預算啟動量產計劃。
nt24759 wrote:
【2022年啟動研製(恕刪)
朱明的報導...
覺得這則內容有太多想像, 雲峰一從來不見神龍不見尾, 又不是雄二e還有隊徽被拍可證確實有此攻擊型武裝, 雲峰一卻連個隊徽都沒揭露過, 還是混在雄二e編裝裏? 超神祕的產物
只是雲峰一還沒坐熱個幾年就要開始雲峰二研發? 總覺得故事愈來愈離奇, 照報導--"二型採單節式推進火箭,第二節才是以衝壓引擎為主的飛彈本體", 這二句覺得廣義看不就是二節或多節式飛彈? 二節式以上飛彈又要滿足二千公里有效射程, 以本國技術, 這體積長度應該很可觀, 記得如標六有效範圍240公里, 好像也是二節式體積直徑就要快60公分, 長度就快7公尺
只是除非台灣默默也在搞極音速武器, 否則覺得搞五六百公里以上的遠程飛彈發展必要性到底在哪? 為破壞敵後指揮中心? 人家都已高度地下化, 要不這些遠程飛彈還有鑽地性, 可連續多枚高速俯衝穿透
但真正重點威脅都是當面四五百公里內的軍事要點與佈署武裝, 或者遠程飛彈打到敵方多遠距離範圍從來只是晃子? 發展高空高速遠程飛彈其實是為了近地軌道敵方通訊偵察破壞?
這射程2000公里的,並不是在破壞,而是在戰略威懾效果,
例如可以打到中南海,即使只是敵損幾人和建築物,這也會對敵產生極大震撼力,以及勢必要敵在首都附近加強防空攔截飛彈以及佈署。
當年的 杜立特空襲 就是明顯例子。
當年美國羅斯福總統命令 杜立特中校從 大黃蜂號起飛,派出16架B-25中型轟炸機襲擊日本的東京、橫濱、名古屋和神户的油庫、工廠和軍事設施,是為了達到真正毀滅日本軍事基地或兵工生產工廠嗎??
不,這是個象徵意義的行動,即使包括羅斯福總統,杜立特和所有飛行員都知道,此去可能有去無回;
但是至少告訴了日本,日本本土已經不再絕對安全了,也導致日本軍方大幅從海外回防日本,在日本本土增派兵力防守,且造成原本不可一世的日本的士氣嚴重衰退。
小客5509 wrote:
朱明的報導...
覺得這則內容有太多想像, 雲峰一從來不見神龍不見尾, 又不是雄二e還有隊徽被拍可證確實有此攻擊型武裝, 雲峰一卻連個隊徽都沒揭露過, 還是混在雄二e編裝裏? 超神祕的產物
只是雲峰一還沒坐熱個幾年就要開始雲峰二研發? 總覺得故事愈來愈離奇, 照報導--"二型採單節式推進火箭,第二節才是以衝壓引擎為主的飛彈本體", 這二句覺得廣義看不就是二節或多節式飛彈? 二節式以上飛彈又要滿足二千公里有效射程, 以本國技術, 這體積長度應該很可觀, 記得如標六有效範圍240公里, 好像也是二節式體積直徑就要快60公分, 長度就快7公尺
只是除非台灣默默也在搞極音速武器, 否則覺得搞五六百公里以上的遠程飛彈發展必要性到底在哪? 為破壞敵後指揮中心? 人家都已高度地下化, 要不這些遠程飛彈還有鑽地性, 可連續多枚高速俯衝穿透
但真正重點威脅都是當面四五百公里內的軍事要點與佈署武裝, 或者遠程飛彈打到敵方多遠距離範圍從來只是晃子? 發展高空高速遠程飛彈其實是為了近地軌道敵方通訊偵察破壞?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