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有個想法
被汰換下來的戰車,比較可能是CM11或CM12。
這些戰車都還堪用,汰除拆解太可惜了。如果可能,也許可以在評估匪軍比較可能登陸的海岸,離海岸線上三、五百公尺以內的陸地,建造可完全藏入戰車,有頂的半開放式掩體。一個角度有限,面向海岸線的射口。會說角度有限的射口,是不希望瞄打到海岸線附近的建物。有頂掩體是預防被空拍或頂部攻擊。
這汰換下來的戰車,引擎可拆除(或不拆),原引擎艙改置入發電機,提供戰車轉向機構、偵蒐用電。再不行,手轉動砲塔也行。反正炮口射角有限,從極左到極右,手動轉幾圈而已。
一個海岸線只要配一個戰車連數量就好。各掩體間可以預先挖埋好有線通訊,預防戰時無線電被干擾失效。
不想花太多錢蓋掩體,也可以整輛車就晾在那兒,旁邊有樹最好。除了避日照,也可以減少被衛星、無人機發現的機會。
這些汰換下來的堪用戰車,可提供裝甲兵退伍的後備軍人教召時訓練用,戰時就就地值勤。甚至可以就地實彈射擊海面,或是打空包彈(如果有這種彈)。
陣地、掩體旁的植被修剪和戰車的保養,就由教召軍人維持。
反正,以後後備軍人教召會有十四天,就算每月來一梯教召員,這些戰車和掩體都能獲的是當的照顧。
這些教召員服役時,就是操作這戰車的,不會有戰技生疏的問題。
解放軍的衛星(解析度一米以下的衛星就夠了)早就定期把解放軍可能登陸的陣地拍攝
這些"堪用"戰車配固定掩體早早就被標定好作為船艦與飛機在登岸時作為岸轟的標靶
台灣岸防的固定陣地對岸用盡各種辦法大概摸透 除非機動化到處移動否則很容易消滅
搶救雷恩大兵那幾個海灘的慘狀在台灣海岸是不會發生 因為技術進步了 作戰立體化了
當時德軍用MG42機槍與直射砲圍剿在海灘正準備登陸的部隊 對解放軍是不可能的
解放軍要上岸 除了用艦砲與空軍轟炸外 05兩棲突擊車(105mm砲)在海上也可以開炮
天上肯定有武直10或察打無人機護駕 遇到這種不會動的鐵棺材 一枚雷射導引導彈就GG
若是有這種陣地 千萬不要去 那是送死 要打解放軍 要不斷運動並在各個掩體間移動
守方唯一比較好用的還擊武器大概是自走砲或是多管火箭 再下來是小組編隊的反裝甲武器
至於無法再使用的老戰車 不如改成遙控戰車 躲起來 等開戰後開出來騙騙敵人吸引砲火
六月牛車 wrote:
這汰換下來的戰車,引擎可拆除(或不拆),原引擎艙改置入發電機,提供戰車轉向機構、偵蒐用電。再不行,手轉動砲塔也行。反正炮口射角有限,從極左到極右,手動轉幾圈而已。
這種方式國軍早在外島做過
1996年我當兵時
金門連上的據點防衛武器就有
M24戰車(75mm砲),M18驅逐戰車(76mm砲)
其他還有90高砲(跟M48戰車同炮彈)
57mm反戰車砲
更早的時期看照片還有M5戰車
北韓做法則是把炮塔裝在巡邏艇上
延坪海戰電影中北韓船上那炮就是T34/85炮塔
xiangnansu wrote:
當廢鐵賣選我正解,因為台獨支持者信誓旦旦解放軍上不了岸,既然上不了岸要戰車何用?
以前外島就是拿來射擊船隻用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