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很多自製戰機都看得出來,山寨(模仿)自俄羅斯的空軍戰機
為何明知會被山寨,俄羅斯怎麼持續賣高性能空軍戰機跟發動機給中國大陸
都不怕戰機的機密被大陸逆向工程,偷光光嗎?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military/5mrq38l.html
第一個枷鎖——合同明確限制。在數次的軍售當中,我們都能夠看到關於軍售初期,也就是並未出售生產線之前,中國在拆解、維修、更換發動機等部件的工作環境下,必須有俄羅斯方面的專業人員監督,否則將被視為違反合同規定。
第二個枷鎖——戰機模塊化運輸。蘇-35的所有部件必須從共青城原廠生產和分裝,中國自己儲備的殲-11等戰機的零件不能再使用,全部由俄羅斯提供,雖然仍然是蘇-27的改進型,但是在基礎的後期保養工具、發動機維護部件、電源車等等都要採用從俄羅斯購買來的新設備。但是俄羅斯已經在蘇-27上有了經驗,這回在蘇-35上進行了戰機本身的附加值保護,也就是說中國維護戰機的成本將大大提高。
第三個枷鎖——117S發動機以及專門的配套信息系統。戰鬥機本身並不是發動機能夠隨便換,換裝發動機牽扯到戰鬥機本身的控制系統、火控系統、飛行系統等等全方位領域,所以我們看到殲-11、殲-10B等在換裝新發動機的周期往往達到兩三年,這段時間就是在磨合戰鬥機與新發動機之間的融合度。
發動機本身被稱為「戰鬥機的心臟」,而這顆「心臟」里還有一個重要核心——那就是FADEC-全權限數字電子控制系統。簡單地說這就是一種能夠改變發動機飛行狀態、實時監測發動機運行環境的一個「密碼箱」,117S發動機作為矢量發動機,當然具備這個難以解鎖的小盒子,而中國此前的發動機當中並沒有接觸過這個東西。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