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2000噸輕型巡防艦取代「小神盾」? 邱國正:八字沒一撇

2000噸輕型巡防艦取代「小神盾」? 邱國正:八字沒一撇

上報去年就報導過會往後延,只是今年立委質詢再問一遍增加新聞熱度。
2000噸輕型巡防艦取代「小神盾」? 邱國正:八字沒一撇
2021-12-06 10:49 發佈
目前國際正在建造4500噸以下主動相位雷達小神盾飛彈巡防艦

法國FDI 滿排 4500噸 32/VLS

荷蘭SIGMA 11515HN 滿排 4400噸 32/VLS


韓國蔚山級三型 滿排4135噸 16~(24/VLS 現代重工CG圖)


芬蘭 Pohjanmaa Clss 滿排3900噸 8/VLS
MBUSA wrote:
如果能引進 提康德羅(恕刪)


引進這個嘛? 看看美國海軍怎麼說
雷達太過老舊過時面對中國現代化飛彈威脅根本無力及時探測反應,還有船體老舊破損漏油等問題被多次招回港整修。 維修升級費用太貴不如退役造新艦。




連要放在關島當探測預警移動平台都被嫌用處不大想換陸基神盾方案。

stever2018

同樣的武器載台,台灣的應用與美國應用完全不一樣,台灣只是近海防禦甚至可能當碼頭王,變成近海神盾防禦平台,神盾雷達搭配陸地上的雷達,不出遠洋只搞近海防禦美軍的缺點台灣本就無意義,上面的標3+標6剋死中國

2021-12-06 14:54
萊七逃 wrote:
目前國際正在建造4500噸以下主動相位雷達小神盾飛彈巡防艦

法國FDI 滿排 4500噸 32/VLS
荷蘭SIGMA 11515HN 滿排 4400噸 16/VLS
韓國蔚山級三型 滿排4135噸 16~(24/VLS 現代重工CG圖)


照這樣看我們本來的震海4500噸級應該有所本
為什麼許多大大會一直說太小呢?

戰系一直孵不出來那是另外一個問題
但看起來4500噸級應該是可行的啊?
戰系如果一直孵不出來應該要轉外購了
這個以前說過,4500噸不是不行,現成就有FDI當例子。不過,人家是「法蘭西」,你是台灣,技術不夠又不認份,科科院和海軍就僵在那裡。一直要等到上面的人說話才要改,也是活該

順道一提,這一兩年新聞一直出來,我就一直主張該設個停損點,該外購就外購,結果還是浪費不少時間。不過業餘老軍迷也只是狗吠火車罷了....
minhua0317 wrote:
照這樣看我們本來的震...(恕刪)
BUCK

六艘幾百億?廠商會大笑三聲,然後請你出去[大笑]

2021-12-06 18:44
BUCK

敢要求就要敢給,海軍就是凹國內廠商凹習慣了,勤儉建軍嘛....

2021-12-06 18:48
台灣海軍主要作戰用艦艇「成功級」、「康定級」、「基隆級」,從一開始在海軍服役是什麼樣子,經過了十幾年二十幾年,也還是那個樣子,這是很奇特的現象。

中科院在80年代就做過反艦、防空、反潛三位一體的武三,塔江艦也有反艦、防空能力,雖然反潛功能拿掉了,但是原型艦「沱江」的系統是有這項功能的。

海軍一直沒有試驗的精神,也沒有想要拿個一艘成功級給中科院換上訊聯系統試試看,邊試邊改,這是幾年前就可以做的事,想知道裝備合不合用,最好的方式就是「試用」,光用書面資料評估是能評出什麼東西?

因為沒有累積使用經驗值,當然對新裝備沒信心,現在船艦要更新換代,就左顧右盼、七嘴八舌,不知如何是好,時程一拖再拖,最後就回到原點,變成買現成的比較沒風險,但是買現成的真的就合用?還是改變作戰計畫去配合外來系統的功能?
fque

沒人敢實驗 台式問政只會被抓去開刀當狗罵

2021-12-07 4:20
minhua0317 wrote:
照這樣看我們本來的震海4500噸級應該有所本
為什麼許多大大會一直說太小呢?

戰系一直孵不出來那是另外一個問題
但看起來4500噸級應該是可行的啊?
戰系如果一直孵不出來應該要轉外購了


人家4500頓上的雷達是250公里等級的旋轉AESA,海軍要求是350公里的四面盾! 再加上中科院350公里只有PESA,AESA還沒有350公里的版本出來! 所以總重超過5000噸以上!
Charlie2020

新加坡拉法葉上的Herakles 採用單面式旋轉陣列天線,尖峰輸出功率約50KW,最大對空偵測距離250km

2021-12-07 9:13
MSF91S

法國的FDI改名叫FTI(羅納克將軍級巡防艦)上的雷達名稱是sea fire 500型~~模組化設計~~對空偵測距離對大450KM~~對海偵測距離80KM~~

2021-12-07 11:57
嗯.....我後來回想了一下這幾年的變化,覺得有必要寫一下,免得有人會以為我從頭到尾都是外購派

1. 從2016年公布12項造艦計畫,對於老軍迷來講是非常開心的,海軍終於動了起來!尤其又是國產,當時還真的認為科科院在幾年內真的能夠搞定

2. 2017年模型出來了,那時完全相信做得出來。

3. 到了2018年,傳出科科院的艦載四面相位陣列雷達體積比預計的要大,因此希望能把噸位放大到5000噸以上。心裡就隱約覺得不妙,但還是保持樂觀

4. 後來就不斷傳出研發進度落後,海軍還是堅持既定噸位,那時就已經看破了

記得當時我在這邊就有和網友討論,如果堅持國造,那時我的想法就是兩條路:

A:4500噸,但前三、四艘改用單面旋轉陣列,也就是降低標準,先以取代濟陽級為目標。要不然就是背接式雙面旋轉陣列,雖比四面陣列差,但比起單面,目標更新率較強(英國45型Sampson就是這種)。

B:噸位放大到五千噸以上,先做出來再說,管他是PESA還是AESA,總要有東西出來測試。

結果就是....繼續僵持在那裡

因此,之前一直有在關注FTI(現在叫FDI)的發展,就覺得只有它可以符合要求那時就改變心意了


當然,鑑於以前的經驗,買法國貨一定會考慮很多。不過,既然拉法葉升級都要給法國來做了,那不如把握機會,花錢學技術。像雷達戰系這種東西,才是應該要國X國造。但科科院技術力顯然比起世界主流還有一段距離,不想閉門造車,錢就是要花在這種地方!
盡情歡呼吧!日後自己遭難,請不要怪人無情地訕笑!今日特此紀錄下這一段。
BUCK wrote:
嗯.....我後來回(恕刪)


以現在技術很多台都合需求不只法國,韓國還比法國早動工4135噸 24.CELLS 官方沒寫雷達數據,韓文軍事報導據說預估是500公里
芬蘭又比韓國早雖然只有8.CELLS , 雷達長頸鹿4A 250公里等級 3900噸,有需要加強可以換成8A 350公里,比對一下網路上震海4500噸需求 震海的空間真的綽綽有餘可以發展。 只能說這種4500噸以下新型小神盾目前都在開工中最快也要明年才下水需要(眼見為憑)很多人才會相信這是可以的,台灣軍方跟中科院向來比較保守對國際各個相關公司,軍種建軍發展及技術規格資訊掌握比較慢,兩者在各國軍事展覽参與不多自然這方面就落後,等想要開始就慢了許多步。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