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軍方研製105公厘戰砲甲車 111年3月研發測評

軍方研製105公厘戰砲甲車 111年3月研發測評
軍備局啟動105公厘雲豹戰砲甲車研製案,軍方人士今天表示,預計明年1月進行組裝、3月研發測評,且將自製105公厘砲管,後座力可從50噸下降至20噸,達「輕量化、穿甲能力、高膛壓低後座力」的目標。

軍備局在預算書中也說明,為因應陸軍防衛作戰、快速反應及立即部署的戰力需求,必須籌建輪型戰車,以增加機步部隊支援火力、跨區增援及快速打擊的作戰能力,未來也將成為國軍地面裝備主要戰力之一。軍方日前也指出,105公厘戰砲車將編裝在聯合兵種營;同時軍備局也進行機具更新,以達成砲塔、砲管自製的目標,與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合作,進行全車整合設計,降低研發風險。

軍方人士今天告訴中央社記者,105公厘戰砲車預計明年1月進行組裝、3月進行研發測評,目前已採購膛線機,將自製105公厘砲管,砲管後座力可從50噸下降至20噸,達到「輕量化、穿甲能力及高膛壓低後座力」的目標。

目前雲豹八輪甲車系列的家族車款,「已服役」車款分別是CM-32及CM-33,「量產中」的則有CM-34,以及「研發中」105公厘戰車砲的雲豹戰砲甲車。

CM-32為搭載40公厘榴彈機槍指揮車,規格與CM-33相同,為通信設備加強型;CM-33為搭載40公厘榴彈機槍的裝步戰鬥車基本型,主武器為TS-96遙控槍塔;CM-34為搭載向美商Orbital ATK採購30公厘的MK44鏈砲,具有射速快,具備反裝甲火力的特性,預計112年完成量產284輛,並已在漢光演習中投入實彈操演。

「105公厘輪型戰砲甲車」戰系技術規格,主要武器為105公厘戰車砲,次要武器目前規劃為7.62公厘同軸機槍及12.7公厘車長機槍遙控槍塔。
----------------------------------------------------
看來明年應該就可以看到新型戰砲甲車
2021-12-05 14:23 發佈
等等,這什麼意思?

是雲豹裝105砲,還是雲豹二裝105砲,還是新105砲裝甲車??
應是以雲豹甲車為載台裝置新戰砲

輪型裝甲車可適應各種地形,機動性又比履帶車高,台灣地形多丘陵及海岸地帶,戰砲輪車功能性極高

雲豹馳騁,衛我河山!台灣 加油!
miku840048 wrote:
等等,這什麼意思?

是雲豹裝105砲,還是雲豹二裝105砲,還是新105砲裝甲車??



應該是雲豹2去改裝,因為105砲的後座用力比30鏈砲要高上不少,一定要降低車身來保持穩定


雲豹二代採用了吸震效果更優的液氣壓懸吊設計,而M2樣車更加入了高度控制系統,讓雲豹二代在運用上更有戰術彈性。假如說,在配備較大後座力的武器,並尋求比較穩定的效果時,可以選擇降低懸吊高度以降低重心,而如果進入較高的半遮蔽陣地時,也可以拉高車身,取得更優的射界。
直上120mm滑膛砲,配上自動裝彈機!
省得以後麻煩!
「105公厘戰砲車預計明年1月進行組裝、3月進行研發測評,目前已採購膛線機,將自製105公厘砲管」

「獵豹專案」砲管遭美方卡關 軍備局緊急啟動自製方案明年3月廠測



唉~人家不是不賣M68A2啊,沒想到台灣連膛線機都買好了準備仿製,還大喇喇講這麼大聲,中科院跟軍方一定要這麼搞嗎?MK-41也是買了兩套準備仿,當年G5和T-69都寫成故事了,美國人又不是傻子,MK-41信你一次放行,現在授權沒談好,M68A2當然就擋了。

仔細看看這部連續劇,感覺上水有點深啊

1、【美方9月批准】中科院簽件「推拖拉」 M68A2戰車砲技術手冊輸台卡關

2、【中科院赴美驗證】「獵豹輪型戰車」105公厘低後座力戰車砲 拼8月前抵台

3、美陸軍首宗對台105公厘低後座力戰車砲商售案 中科院僵持130天險搞砸

又拖又拉的一年多就是為了佈這個局 (等膛線機)?砲不是只有一根砲管而已,其他的技術有沒有著落也沒講明,等等又開出一個芭樂票出來,空轉空耗,浪費納稅人的錢先不說,惡名在外,等於是慢性自殺,以後有哪個廠商願意跟台灣合作?自做聰明只會搞死自己,實在不支持這種做法,可以不要再這樣搞了嗎?
i12345

代理商真衰,因為軍備局說一句話,就買不成.還要付罰款.XD

2021-12-05 22:13
天衣神水

整個看下來,過失責任不一定在代理商身上,依照採購法是可以申訴或走法律程序,只是這筆生意大概做不成了,如果反應太激烈也可能會斷糧,廠商要有點「智慧」去搓。

2021-12-05 22:26
GOLD888 wrote:
直上120mm滑膛砲(恕刪)


-1

輪型戰車上120mm砲, 印象中只有義大利這麼搞.

汽車工業比台灣成熟十倍以上的日本, 16式機動戰鬥車一樣選用105mm砲.

120mm砲只有幾年後才能成軍的M1A2才有, 其他眾多的M60戰車短期內仍不會退役, 大量的105mm戰車砲彈在庫, 輪型戰車選用105mm砲後勤共通, 理所當然.

自動裝彈機就更免談了. 美國的M1128戰車就是選用自動裝彈機, 結果車載僅18枚105mm砲彈, 真是悲劇.

更別說自動裝彈機一旦故障, 那麼戰力就自動歸零.

M1128就是因為問題多多, 所以明年就要淘汰. 台灣沒必要跳一樣的坑.
天衣神水 wrote:
「105公厘戰砲車預(恕刪)

榮鋼終於出來了,台灣最大的特殊鋼廠商不出來,中鋼根本搞不出名堂。外行人都以為中鋼是台灣鋼材扛霸子,其實它只是粗鋼跟一般鋼材的最大生產商。
另一篇文
'至於中科院無法獲得2門M68A2 105公厘低後座力戰車砲管,在今年上半年已有跡向,因此軍備局已啟動備案,即先行與國內的中鋼與榮鋼研發砲管鋼材,以達到未來砲管需要的「輕量化、穿甲能力、高膛壓低後座力」的目標。'



以前就覺得為何都不研發砲管鋼材,等到現在火燒屁股才研發.你沒經過一定數量的實彈測試砲管壽命.軍方會願意買單嗎.等到砲管測試合格 又不知道要到什麼時候了.
這些血軍事新聞的看來不是園藝系就是公行系畢業的,不然就是亂抄一通的胡說八道,看的頭都大了。

所謂的低後座力砲跟砲管在同一口徑與同倍徑下一點屁關係都沒有,主要在砲管發射砲彈後藉由增加後座行程來增加緩衝距離以減少後座力,詳細的數據懶得去挖了,但L7 家族的各種改型後作的距離從4X公分、5X公分到7x公分的都有。理論上來講M1128是使用當年研發的M-8AGS輕戰車使用的那門105mm M-35低後座砲,他的後座行程我記得應該7X公分左右。

而且不管是M68A1E4還是M68A2都不是原版的L7戰車砲,原版的L7是52倍徑砲。對應的老美105砲是勇虎與M60A3上面使用的M68E1砲,而M68A1E4是改進自研發給M1戰車使用的M68A1,比原版的L7砲長了一尺半,也就是變成了55倍徑。

砲管倍徑越長理論上初速越高,所以這門L55的105mm砲威力是要比勇虎上面那門還要強一些,而且搭配長行程的制退復進機達到降低後座力的需求。從一些報導中都有提到我軍有生產勇虎的105砲(我不知道真假),如果是一樣的還去買膛線機幹嘛?啦花式膛線?

而且就算有膛線機與一樣的材料也不一定就能仿製,管壁厚度、熱處理與膛線纏度深度與藥室、閉鎖機構等等的都一定與原版的有差,不知道是打算無腦照著以前的規格作還是有偷到什麼資料所以打算拚了。
waffe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