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國造潛艦16日安龍祈福,軍方規劃未來量產8至10艘

國造潛艦16日安龍祈福,軍方規劃未來量產8至10艘
國造潛艦原型艦將在16日舉行安龍暨祈福儀式,象徵潛艦國造政策進行新的階段,國造潛艦量產計畫也已浮上檯面。

國造潛艦原型艦計畫將在下週進入新的階段,台船公司與海軍司令部將在16日舉行原型艦「安放龍骨」暨祈福典禮,相關人士透露,由於各項工程順利推動,可望在2023年9月前完成全艦建造工作,期望在2023年9月下水。他並且透露,隨著原型艦工程順利進行,國造量產型潛艦的規劃也已浮上檯面。

據指出,為因應台海情勢變化需要,及考量必須能夠有效因應共軍潛艦丶水面艦威脅,軍方規劃量產型潛艦的數量約為8至10艘,搭配現役的2艘劍龍級潛艦,共同組成為達到12艘的潛艦艦隊;量產型潛艦未來將分三階段來建造,第一階段為依據原型艦下水測評後進行調整的構型生產丶第二階段為精進量產型丶第三階段為提升型,潛艦原型艦也將在第三階段時進行性能提升。

相關人士說,潛艦原型艦規劃將在2023年9月前完成全艦建造工作,期望在2023年9月下水丶2023年年底前展開海試及各項測評,2024年交付海軍。他表示,這個時程規劃的確較原始版本的時程提前不少,但因為目前各項工作節點都有提前,因此並非不可能達到,大家都要努力一點。

軍方下週將有兩項重大典禮舉行,一項是16日舉行的國造潛艦原型艦「安放龍骨」暨祈福典禮,另一項為18日舉行的F-16V(BLK20)戰機性能提升接裝典禮,代表台灣國防戰力提升進入全新的階段。

對於潛艦「安放龍骨」這個用語,軍方官員日前指出,「安龍」為造船界使用名詞,因潛艦為環形肋骨建造並無龍骨,對潛艦建造而言,安放龍骨代表艦船第一個被建造的部分完成。他說,為使潛艦建造工程有明確定義工作節點,因此是以第一個建造的船段完成,廣泛定義為「安龍」。
-------------------------------
第三階段為提升型應該可以嘗試垂發飛彈
2021-11-14 17:43 發佈
別忘了規劃潛艇基地。
善用台灣的地理優勢⋯讓潛艇的效益加倍。
量產8至10艘都同一構型嗎?生產週不短哦,是不是要考慮分成2~3個批次比較好?
牛奶伯

文章裡提到囉:量產型潛艦未來將分三階段來建造,第一階段為依據原型艦下水測評後進行調整的構型生產丶第二階段為精進量產型丶第三階段為提升型,潛艦原型艦也將在第三階段時進行性能提升。[茶]

2021-11-14 22:23
天衣神水

感謝樓上告知 [微笑]

2021-11-14 23:29
海軍司令部的新聞稿,今天已經做過了?不打算進行公開儀式的樣子? (失望中.......)

天衣神水 wrote:
海軍司令部的新聞稿,(恕刪)


低調點也好,潛艦國造原型艦已進行到第二階段安龍階段,船段應該是都造好了
深水救難艇也別忘了一起規劃,不然跟印尼海軍一樣得靠日本馳援就很囧了
量產型 8-10艘

那,原型艦最終會計入量產型的數量?

alexlin1 wrote:
第一階段為依據原型艦下水測評後進行調整的構型生產丶第二階段為精進量產型丶第三階段為提升型,潛艦原型艦也將在第三階段時進行性能提升。
alexlin1
alexlin1 樓主

應該會算,首艘就是原型艦,第三階段也會進行性能提升

2021-11-15 12:08
purineboy wrote:
深水救難艇也別忘了一(恕刪)


之前新聞是已經有在規劃,應該也是2023~2024年交艦

依據國防預算書指出,新型救難艦規畫配置可達水深100公尺的水下救難系統(潛水鐘),以及可在水深500公尺作業的水下遙控載具(ROV),有助提升深海救援能量。

民進黨立委蔡適應曾對新型救難艦進度表達關切,詢問開工進度,並要求國防部在年底前完成潛艦救難能量規畫報告,獲時任國防部副部長的張哲平同意。

因應「潛艦國造」,海軍以「安海計畫」為名委託台船興建新型救難艦,取代服役超過75年的大字號救難艦。海軍計畫自108年至112年以36億5800萬餘元預算新造一艘新型救難艦,歷經多次流標後,原預定本季開工,今年第4季安放龍骨,明年第3季下水,至2023年下半年交艦。
我是覺得帆罩露一下臉還ok
以我們台灣四面環海的地理環境
水面水下艦艇越來越多的規畫之下

一艘救難艦會不會太少呢?
alexlin1 wrote:
海軍計畫自108年至112年以36億5800萬餘元預算新造一艘新型救難艦,
eclair_lave

此級預定將舊大湖.大同級全汰換掉,大概會造5~6艘,目前是先開工第一艘,不過規格上還是較偏拖船,深海救難能量有限,印象裡海軍有另外找國外簽深海救援的約

2021-11-15 15:22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