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其實台灣可以以塔江艦為基礎 ,稍微提高排水量和增加耐波性, 成為分散式殺傷的關鍵

以往的軍艦要求是排水量越大越好 以搭載數量更多的各型飛彈


但是現在最新的海軍作戰理念是 大型軍艦不必多,但是要有很多耐波性和電戰自衛能力好的小型軍艦 充當大型軍艦的軍火庫,大型軍艦偵測到敵方目標時就透過資料鏈 和A射B導的方式指揮這些小型軍艦發動攻擊




這麼做的好處是可以防止敵人透過飽和式攻擊 一次全殲我方艦隊船隻


所以台灣可以以塔江艦為基礎 ,稍微提高排水量和增加耐波性, 成為分散式殺傷的關鍵
2021-10-26 0:19 發佈
標題和內容有點自相矛盾.

既然要分散風險, 那就應該造更多的塔江, 把飛彈分散在更多的載具上, 而非加大載具, 把飛彈集中在較少的大船上頭.

雙船體的好處是甲板面積大, 可以放更多的飛彈. 兩個船體可以作得很細長, 減少阻力利於高速行駛.

雙船體的缺點是除了縱搖, 還多了兩個船身間高度不同造成的橫搖. 據說在風浪大時搖起來很暈.

兩個船體高低不同的情形下, 中間船身會承受很大的應力. 為了高速行駛, 採用鋁合金的上部船身, 不利戰損, 壽命也比鋼製船身短得多.

塔江艦把她當成一艘大型飛彈快艇就好了, 海軍 + 海巡一次造個二十幾艘, 上面幾百枚反艦飛彈也有夠多了. 更大的雙體船就免了. 世界主要國家的海軍, 很少看到多體船的設計. 美國海軍的獨立級三體船, 也是冷戰後沒對手, 假反恐之名造來玩的. 現在新對手中國出來了, LCS就收不起來不作了, 還是回去作正規的巡防艦FFG(X).
牛奶伯 wrote:
標題和內容有點自相矛(恕刪)



我查到的資料是塔江艦安全航行能力只能承受七級風浪


所以目前這個排水量仍略顯不足



所以排水量應該再稍微放大一點點以增加耐波性



希望至少能在九級風浪下安全航行
PSGOK wrote:
我查到的資料是塔江艦...(恕刪)


可是…..阿共會在7~9級海象時出來打嗎?
PSGOK
PSGOK 樓主

中共海軍的055 級驅逐艦 滿載排水量達13000公噸 ,不排除在九級風浪下出海航行

2021-10-26 14:26
chin955325

登陸艦行二棲戰車不行啊,一下水就翻車

2021-10-26 14:39
海軍的升官發展圖中有一個問題點就是一級艦與三級艦數量相稱,沒有二級艦。
如果建造一批1500-1800噸,可以當作反潛用途的二級艦大約要十艘,只需要劍二的防空能力就可以形成二級艦,這是用來取代濟陽與拉法葉的反潛艦。成功級是用來防空的,所以應該是會放海弓三,照理算至少需要48-64枚區域防空飛彈,但是4500頓可能放不下這麼多,最終推演就是海軍需要增加30-40%年度維持費才能有是大大小的防禦能量,不只是造艦費用。

算起來應該是要有4艘7000-8000噸級的大區域防空指揮艦配上標三與海弓三96枚再加上枚雄風三及反潛設備,搭配另外6-8艘5000噸左右的防空反潛艦配上海弓三64枚及反潛設備(當作反潛指揮艦)(取代成功級),另建12艘1800噸的反潛用二級艦專門反潛(取代濟陽與拉法葉),配上32枚海劍二與雄風二型飛彈8枚,然後是12艘800噸的塔江級三級艦與30艘光華六快艇。

另一個想法比較特別,就是4艘防空指揮艦,改變成三艘兩萬噸級全通甲板的直升機兩棲登陸艦,名為兩棲艦,實際上當作防空指揮與反潛指揮艦,因為可以載運多台直升機,所以它的反潛能量超過四艘巡防艦,但是因為噸位大可以放上96枚海弓三,當作區域防空指揮用。當然也可以用來當兩棲艦用,真正變成多用途的母艦。但是他的巡邏費用就驚人了。

現在台灣的玉山級兩棲運輸艦實際上設計成兩棲登陸指揮艦,具備點防空防衛能力,如果把它放大到聖安東尼奧級,當然也可以放上四架反潛直升機,也是可以當作反潛母艦用。這就要看海軍規畫的用法。
PSGOK wrote:
所以排水量應該再稍微放大一點點以增加耐波性



希望至少能在九級風浪下安全航行


PSGOK wrote:
中共海軍的055 級驅逐艦 滿載排水量達13000公噸 ,不排除在九級風浪下出海航行


7級風浪跟9級風浪差很多好嘛...

光是最大浪高就快差了1倍(5.5m VS 10m),風速也差了近0.7x(17.1 vs 24.4m/sec)

從交通部得資料看風浪紀錄

一年中浪高達2m級的大約近5成時間,提高到3m級內時約占75%,4m級的約1成,剩下的才是更高的風浪
實際上一年中大約8~9成內的時間都在4m級以內

因此刻意以造能耐9級浪為標準沒啥意義,這樣根本不需要小型艦(但實際上本來小型艦就是為了較低成本跟較大生產量為前提的產物)

而鋁合金雙船體本身造價就又比同噸位鋼製單體船高得多,硬要以此標準去建造那不如乾脆造大噸位的鋼質單體船即可


再說船能耐9級浪,武器耐得住9級浪?你要不要查一下美軍各式艦載武裝公開的耐波性是多少?一堆艦砲.機砲還是發射器的可操作極限也大約7級風浪左右,再上去一樣卡到限位器不工作
樓主說要造更大的雙體軍艦, 熊熊才想起海洋拉拉號.

海洋拉拉號基本諸元 :

船長63,2 公尺、寬16,0公尺、吃水2公尺、總噸位2.292、

採用四具MTU 16V 4000 M70引擎、船速33節、

載客數536人、載車60輛.

有塔江的三倍排水噸, 夠大了吧.

遇到大浪, 差點就GG.

鋁合金船去硬幹九級風浪, 你把國軍弟兄的性命當什麼.

eclair_lave

而且硬要說其實也不是沒資料表明不能耐9級風浪(mdc的資料指出改良後的塔江級載台送船舶中心跟海外認證,耐波性是達到9級,但我還沒時間查其他證明就先保留)

2021-10-27 16:39
eclair_lave

最主要吐槽的點還是在於一般耐風浪7級就已經足敷台灣海峽內的常態使用,且塔江級再放大下去等於成本差不多能直接造1500t級+的單體載台,那我直接造單體船還比較簡單還可以放垂發勒

2021-10-27 16:42
台灣是要建立不對稱作戰的戰力。也就是飛(彈)、潛(艇)、快(飛彈快艇)!

以前飛彈快艇狼群戰術是因飛彈射程短,現在反艦飛彈的射距增程加大可補足飛彈快艇的短腿,所以飛彈快艇現有規劃數量我覺得已經足夠。

該加強的應該是船艦的匿蹤與雷達、近防的海捷羚及反艦飛彈再精進。
牛奶伯

小船桅桿矮功率小, 雷達看不了多遠. 還不如魚叉的雷達車回來放山上, 搜尋到敵艦再用資料鏈指揮飛彈艇發射來得快. [rock]當然有神祕組織直接報座標就更好了. [偷笑]

2021-10-27 13:11
無人載具才是分散打擊的最佳利器,無人載具才能大量佈署,塔江艦還是乖乖當近岸防衛比較合適。

飛彈從無人艦發射


飛彈從無人車在無人島上發射
雙船體有分好幾種 海洋拉拉號偏偏就是那種不適合在惡劣海象下航行的那種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