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塔江具有區域防空的能力?

被微型飛彈突擊艇附身的塔江艦

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SerialNo=124028
呂禮詩 2021年09月11日 07:00:00

9月9日在蘇澳軍港成軍的塔江軍艦,是蔡總統任內首艘成軍的「國造」軍艦,亦為繼銘傳、逢甲派里級巡防艦後,由蔡統統主持成軍的作戰艦。塔江艦是根據「迅海計畫」原型艦沱江號因浮力不足所衍生的各種問題進行修改,將在2023年完成6艘;此一過去素有「航艦殺手」之稱,日前國防部長表示其為海軍首艘具備區域防空火力的小型艦船,究竟是名符其實或言過其實,其與「整體防衛構想」(Overall Defense Concept, ODC)間又有什麼相關性,值得在成軍之際深入探討。

塔江具有區域防空的能力?

沱江艦於2014年12月由龍德造船廠交付海軍執行戰術評測,且參加2015年元旦的戰備巡弋;當天沱江艦頂著5至6陣風8級的海象執行操演,然其吃水已顯露了浮力的問題。其後筆者觀察沱江艦在港內靜水環境下,油、水及彈藥尚未滿載,吃水已屆載重線,研判「浮力不足」,以「『無敵戰艦』暫停航訓的省思」為題投書平面媒體。



當時海軍否認沱江艦存有浮力不足的問題,但2018年4月海軍司令部向外交及國防委員會提出的「高效能艦艇原型艦測試驗證結果與後續量產精進規劃」書面報告,將修改沱江艦的長、寬及吃水深,使其滿載排水量由600噸增加至700噸,並提高主機排煙管的高度;以上種種,證明了筆者當年的指摘不假,這也就是塔江與原型艦沱江的差異所在。

塔江具有區域防空的能力?

配置於塔江艦的海劍二防空飛彈。(資料照片/朱明攝)


塔江具有區域防空的能力?


2014年12月沱江艦交艦典禮上,當時的國防部長嚴明表示,沱江艦是「亞洲最快、火力最強」的艦艇;今年7月塔江艦交艦儀式中,國防部長邱國正則不遑多讓的加碼,塔江艦是「首艘具區域防空火力小型艦」。配置了三維相位陣列雷達及海劍二防空飛彈,是否就能成為區域防空艦?這個問題不是口角春風就能一筆帶過,需要經過縝密的思辨。


探討塔江艦是否具有「區域防空」的能力前,先定義什麼是「區域防空」(Area Air Defense)。美軍聯合作戰教則 JP 3-01:反制空中及飛彈威脅(JP 3-01, Countering Air and Missile Threats)與英軍聯合作戰教則:聯合防空(JWP 3-63 Joint Air Defence),將區域防空定義為組合機載、岸基感測器與武器系統,以防禦廣闊的區域;並說明「點防禦」(point-defense)僅能保護有限的區域。



另由美國海軍學院出版社(Naval Institute press)出版的「海軍作戰分析」(Naval Operation Analysis),書中第13章艦隊防空作戰(Fleet Air Warfare),將保護發射艦和艦隊的防空系統定義為區域防空系統,而點防禦系統僅能防禦發射艦本身。去年高加索地區的亞塞拜然與亞美尼亞爆發軍事衝突,亞塞拜然大量的使用土耳其製無人機而取得絕對優勢;而土耳其海軍司令部認為戰術數據鍊(tactical data links)和協同接戰能力(cooperative engagement capability, CEC),是海軍特遣支隊(task group)的區域防空重要環節。

綜合以上,區域防空為運用中長程之防空飛彈,採橫越彈道(crossing trajectory)攔截來襲的空中目標,對本身及編隊提供了區域防空網;欲使區域防空確實有效,除了攔截系統外,早期預警亦為重中之中,然此建立於資料鏈(data link)、電子支援措施(Electronic Support Measure, ESM)與雷達監偵。

以對空監偵而言,中科院研製之CS/MPQ-90蜂眼雷達為三維相位陣列雷達,能在第一時間獲得方位、距離及高度資料,其反應速度、目標更新速率與多目標追蹤能力遠優於傳統機械式旋轉雷達,較能因應飽和攻擊;但此一雷達配置於塔江的最大缺點在於—高度。

忽略大氣導管效應(Atmospheric Ducting Effects)不計,使用X波段的蜂眼雷達,其超高頻(Super high frequency, SHF)的直線波(Direct Wave)特性,雷達高度決定了其偵獲掠海目標的距離。

若以「雷達水平距離」(distance of radar horizon)計算,蜂眼雷達以6.2公尺的高度偵測以3公尺高度飛行的掠海攻船飛彈,排除鏡面反射(Specular reflection)效應下約略在距離17.5公里可以發現來襲目標,當下立即發射速度達4馬赫海劍二飛彈,攔截時間不到13秒。2019年5月16日時任海軍參謀長敖以智中將在立法院表示,海劍二飛彈射程可達30公里;以此距離計算,蜂眼雷達在海劍二有效射程僅能偵測到飛行高度在22.85公尺以上的攻船飛彈,不到此一高度的攻船飛彈將因地球曲率而遮沒;即使及時偵知,攔截時間不到23秒。


上述攔截的彈指時間,加上搜尋(find)、定位(fix)、追蹤(track)、瞄準(target)、接戰(engage)、評估(assess)之攔截流程(F2T2EA)恐已所剩無幾,因應飽和攻擊都力有未逮,如何區域防空?

配置於塔江艦的海劍二防空飛彈,其數量及攔截距離雖然使塔江艦擁有較為完整的防空能力,但在人員、裝備的限制下導致預警能力有限,而數據鍊及協同作戰能力付之闕如,要稱之為具有區域防空的能力,實在非常勉強,遑論中山科學研究院在其官網中對海劍二防空飛彈目標獲得的CS/MPQ-90蜂眼雷達,稱之為「點防禦相位陣列雷達系統」(Point Defense Array Radar System, PODARS),塔江的防空是點防禦、還是區域防空,不辯自明。


塔江具有區域防空的能力?
CS/MPQ-90蜂眼雷達(來源:中山科學研究院官網)


塔江與「整體防衛構想」

7月塔江艦的交艦典禮上,國防部長除了指出塔江艦是「首艘具區域防空火力小型艦」外,另意有所指的補述塔江艦是遂行「防衛固守,重層嚇阻」關鍵戰力。然而回顧2009年「迅海計畫」建案時,計畫籌建的是得以配備的雄風三型超音速攻船飛彈的海上載台,在那個「創新/不對稱」尚未成為各級長官開口閉口的語彙前,或許勉強可以稱為「創新/不對稱」的先驅,突然搖身一變成為軍事戰略的關鍵戰力,際遇大起大落的太快,實在過於刺激!

塔江所配置的各型武器,如海劍二防空飛彈、雄二/雄三攻船飛彈,其實並沒有特殊之處,能比擬創新/不對稱思維的,只有匿蹤與戰法。

一直以來,國人有個迷思,就是認為構型設計為外斜內傾,就有匿蹤能力;桅杆因為高度,確實有此需求,艦體在鏡面反射效應與地球曲率的天然隱蔽下,實在大可不必;最多只是減少「雷達截面積」(radar cross section, RCS),遞延被偵獲的時間。


解放軍廣泛使用米波雷達,此一僅有中俄進行研發、部署的偵蒐系統,研判具有反制匿蹤設計的能力,故解放軍在「新三打三防」指導下配置於052C及052D飛彈驅逐艦上。至於沱江或塔江艦的外型是否能有效匿蹤,參考構型相似的022導彈艇,解放軍為何沒有透過「一點突破、各型衍用」的思維,擴散至054A及056等飛彈護衛艦上或繼續研製類似載台,己提供了答案。

載台面對從不同角度、不同頻段及不同載台的偵蒐系統獲得的目標訊號,透過協同接戰能力(CEC)結合電戰截收與敵我識別的戰情組合作業,匿蹤性大打折扣故匿蹤所能建構的優勢有限,已逐漸淪為對稱戰力,此一趨勢從美軍籌獲星座級(Constellation class)飛彈巡防艦,有別於自由級(Freedom class)、獨立級(Independence class)濱海戰鬥艦及朱瓦特級(Zumwalt class)飛彈驅逐艦,不再以匿蹤做為設計重點,即可見一斑。

至於戰法部分,以2018年解放軍南海閱兵前,國軍在宜蘭外海舉行的海空聯合操演,此一針對性極強的演練中,沱江艦、錦江級艦及飛彈快艇模擬對解放軍船團進行類似「狼群戰術」的飽和攻擊;2019年5月16日,海軍參謀長在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接受立法委員質詢時表示,沱江艦當「航母殺手」沒有問題。

無論是演訓或是答詢,海軍的意圖很清楚,狼群戰術是未來塔江級艦的主要戰術。然「迅海計畫」的作戰需求很清楚,沱江和塔江為攻船飛彈的海上載台,以攻船飛彈速度及轉折點(way point),利用有利的地形進行疏散,對解放軍航空母艦戰鬥群進行360度的飽和攻擊,根本和集中攻擊的狼群戰術大相逕庭;更遑論專章討論二次大戰狼群戰術的《海軍空戰:使命必達》(The Navy's Air War : A Mission Completed),書中清楚的敘明:空中壓制將對海面或水下的狼群戰術取得明顯的戰果。


近年來海軍討論狼群戰術不是因為沱江或塔江,而是2017年12月當時參謀總長在國防部舉行的戰術戰法研討會中提出了研發「微型飛彈突擊艇」的構想,且劍及履及的在2018年1月由中山科學研究院舉行邀商說明會,會中就以狼群戰術作為說明的計畫想定,4月即在海空聯合操演中進行實兵演練。

以「群蜂專案」為名的微型飛彈突擊艇設計建造案,日前以「不符合作戰需求」撤案,但當時提出並催生的前參謀總在撤案消息報導後接美國之音(VOA)訪問時,再次重提他主張的微型飛彈突擊艇,並堅持台灣真正需要的是「一大堆致命、機動、精準的小東西」。

雖然海軍司令部透過新聞稿說明,微型飛彈突擊艇受天候及海象限制大,影響飛彈發射的穩定性,不符海軍作戰需求;但也同時指出,為強化不對稱戰力,已依國防部聯合戰力規劃指導,建案籌獲沱江級後續艦。簡單的說,塔江艦的戰法已被微型飛彈突擊艇的陰影所框限,然而此舉對於建案的倫理與裝備的效能,都是極其不利的!

※作者為海軍官校軍事學科部前教官、新江軍艦前艦長
2021-09-12 18:24 發佈
區域防空是指一定體積的空域內(長寬高)防守方可以擊毀復數來襲的威脅,這個區域大小要看雷達性能與飛彈的接戰能力而定,以美軍的航母編隊其區域防空能力如果有預警機加成可以達半徑600公里,否則約300-400公里,有用超低空防禦能力當成區域防空有無的說法?樓主的引用來源很奇怪
海劍2是半主動終端導引,雷達沒有詳細的資料,但是可以對附近空域一次偵查多個目標與同時發動多次攻擊的能力還是可以確定的,海劍2有效射程約50公里,雷達的鎖定與偵查距離只會更遠而不是更近,以沱江級的匿蹤外型,在水面想要發現高度約6公尺的小漁船雷達影像,敵方的距離已經足夠被海蜂眼鎖定,至於來自空中的威脅除非是距離超過海蜂眼的偵測範圍,用類似預警機等級的雷達,否則主流戰機的偵測能力要能夠判斷是否為武裝船艦其距離已經足夠被陀江級所察覺
海劍2是用在對方的武器載具上(戰機,船艦)或者只限定用來反飛彈?在敵方發射飛彈之前就已經察覺對方存在的塔江艦,會判斷不出被哪裡的敵人鎖定並被攻擊?反艦飛彈高度再低也沒用因為發射載台已經被發現,來源的方向與距離都已經確定了,要如何反制就已經很清楚(如果海蜂眼無法給海劍2一個正確的目標,是否可以設定一個座標讓海劍2打開雷達自行補抓?類似雄風3的作法)
萊七逃

這篇在FB被打臉後作者都不敢回 ,上報誰都能登作文就別太認真。[偷笑]

2021-09-12 20:15
stever2018 wrote:
區域防空是指一定體積(恕刪)


如果以海劍二 射程30公里
只能偵測高度在22.85公尺以上的反艦飛彈
攔截時間不到23秒
這麼短的時間, 又這麼短的距離 ,應該叫做點防空
恐怕只能自保吧 ~~ 談不上區域範圍內可以有護衛的功能


舉個例子 在海劍二未開發完成之前
康定艦只有小牙籤 海欉樹飛彈用來裝飾門面 實際上根本沒有防空能力
因此只好躲在紀德艦的艦隊附近, 因為紀德艦的標準二型飛彈 可以有防護150公里的防護範圍
這才是真正的區域防空
這個問題之前在另一棟樓不就扯過了?

塔江軍艦交艦典禮今舉行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637&t=6420204&p=5#82657979

塔江就屁大的一艘船不要整天想往上面塞一堆有的沒的,要不要搭載艦載機?還是插幾根標六上去?小弟之前的討論就說過以劍二的射程與艦載雷達的設定這就是近迫防禦系統,但這就夠了。塔江只要能保護自己跑到雄風飛彈的射程內把飛彈丟出去就算達成戰術上的需求,真的要有區域防空的能力是不是管太多了?

真那麼厲害搞得英國佬的45型、老美的勃克級、土共的055都是一些豬頭山搞出來的爛東西。
waffe
西門町成哥

你說得一點都沒錯, 實力就是沒那麼好 , 那國防部長就別再公開吹牛, 什麼區域防空, 真是騙子

2021-09-12 20:46
西門町成哥

像塔江艦這麼小的船, 就別去扯到什麼區域防空這種謊言,太誇張了, 如果說自我防空的話, 免強還可以, 但是不要去遇到三顆飛彈飽和攻擊, 穩死的

2021-09-12 20:50
西門町成哥 wrote:
如果以海劍二 射程30(恕刪)


國際標準40~50km就是區域防空門檻
海劍2 射程有效30最大50剛好就是門檻能支援覆蓋區域防空
作者說他去参考什麼美軍準則其實就是網路抓PDF檔案
根本跟他作文內容不一樣
這篇已經在FB軍事論壇被打臉你還不知道喔!
西門町成哥

跟自由時報一起吹牛, 但是這樣也沒有比較厲害, 還是吹牛

2021-09-12 21:08
萊七逃

100+你都看不懂還能討論什麼你比記者更不值得看只會跳針一直轉生。

2021-09-12 21:11
萊七逃 wrote:
這篇在FB被打臉後作者都不敢回 ,上報誰都能登作文就別太認真。(恕刪)


幾個沒有軍事常識的軍盲到人家前海軍新江艦艦長及在海軍官校任
教時,負責偵蒐系統原理、戰鬥系統學等課程教授的呂教官FB鬧一
鬧 , 人家懶得理你就自稱打臉 ~~

唉 ... 這就是台灣現況的悲哀呀 !

幸好FB管理模式與01不同 , 要不然呂教官那種有專業知識的早被網
軍舉報停權囉 ~~~
01正義哥 wrote:
幾個沒有軍事常識的軍(恕刪)


他自己在那FB論壇鬧多少笑話你可以加入進去看 ,跟你一樣沒料又愛屁老是被打臉
他有那麼行就不會只混到少校就退伍 YoUtube 自製軍事節目沒人看還收起來。
我表弟現在都升中校
萊七逃

你是什麼生 ? 一直轉生[偷笑][偷笑][偷笑]

2021-09-12 21:02
ching686755

好像是蟑螂兄轉生

2021-09-13 15:27
萊七逃 wrote:
他自己在那FB論壇鬧(恕刪)


說出你的軍事專業來說服我啊....
何必對他人作人身攻擊
西門町成哥 wrote:
說出你的軍事專業來說(恕刪)


我是業餘軍迷但是夠電你不用你服我
有些人一直把軍版當垃圾文集中地還怪別人對他評價?
01正義哥

你這種的不就只會被打臉後通知站方將對方刪文停權然後自稱打臉 ? 自己有道理的話幹嘛不敢辯 ?

2021-09-12 21:19
01正義哥

有實力的話幹嘛怕被網友看到自己被打臉糗樣 ? 難怪你這幾個老愛通知站方將對方停權呀 ~~

2021-09-12 21:23
萊七逃 wrote:
毛毛本來就50公里 記者採訪過 展覽我親自問過
國際標準40~50km就是區域防空門檻
海劍2 射程有效30最大50剛好就是門檻能支援覆蓋區域防空(恕刪)


陸射劍二當初媒體吹到60km射程 , 誰知中科院海外參展時不慎型錄
流出被國外報導 , 原來實際射程只有15km ....

而海劍二目前媒體及網軍帶風向下也只吹成50km , 甚至還不如當時
的陸劍二 ! 前景不看好呀 ....




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2566046

中科院所研發的陸射型劍二飛彈性能較檞樹飛彈突出,每輛發射車攜
帶4枚劍二飛彈,搭配蜂眼雷達後射程最大可達60公里。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