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軍艦艇想進垂直發射殿堂靠改良拉法葉 MIT系統不仿美製更偏法國系統

康定級改良計畫 有望用台製垂直發射系統
國軍艦艇踏入垂直發射殿堂的速度,慢於其他國家。目前看起來最快可以服役的,是康定(拉法葉)級巡防艦的改良計畫。我國1990年代向法國洽購拉法葉級時,由於外交限制與價格等因素,並未採購法製紫菀(Aster)防空飛彈,將現役的美製海欉樹飛彈裝上應急。海軍雖計畫改裝中科院的海劍二防空飛彈,但是計畫不斷拖延,性能落伍的海欉樹一用二十年,使康定級的防空能力只是聊勝於無。

隨著敵情威脅不斷增加,近年我方與法國逐漸重啟合作,突破相關授權瓶頸,康定級改良計畫終於露出曙光。今年上半年,中科院向立法院宣稱,康定級裝置海欉樹飛彈的B砲位,將改為32聯裝的垂直發射海劍二飛彈。目前已完成海上初期作戰測評,今年起陸續進行裝備交付及部署。

中科院指出,康定級的垂直發射系統,並非美製Mk41,係我方自製。消息人士透露,中科院研發的垂直發射系統,並非如外界預期仿製美製Mk41,反而受法國的Sylver系統影響較大。Sylver與Mk41一樣,配合不同載台有多種長度,最普遍的是5公尺長的A-50。除了法國海軍之外,其他用戶包括英國、義大利、新加坡、沙烏地阿拉伯等。

來源
2021-07-19 21:58 發佈
rockliang wrote:
康定級改良計畫 有望(恕刪)


加油!加油!
朱明這篇講得比較清楚 【內幕】我砸320億升級拉法葉艦 美代理商暗中攪局阻法商重返台灣

跟據以上文章中的描述,中科院國產的「華陽」垂發糸統最主要還是得力於美國MK-41的設計概念,中科院在技轉MK-41的過程中,充分掌握系統排焰與消防系統技術,進而修改原「華陽」垂發糸統的設計,整套系統才得以完成。

至於法商有沒有因為想重返台灣巿場,進而有法國背包客遺落Sylver系統的技術文件,那就.......另一回事了
天衣神水 wrote:
朱明這篇講得比較清楚...(恕刪)


我猜應該還是有買MK41技轉的部分,畢竟都買兩套現成品了,老美也不是笨蛋,早就知道你買過去就是要搞逆向研發,沒買技轉應該也不會給我們兩套去玩
rockliang wrote:
中科院指出,康定級的垂直發射系統,並非美製Mk41,係我方自製。


哈! 我兩年半前就說過,要把自製的裝進康定級並不難! 居然被我說中。
當初海軍不願用自製系統的關鍵是飛彈若卡在發射彈艙中,他的噴焰會不會影響整個垂發系統的安全,散熱是否可以處理這個問題,結果是中科院當時沒辦法解決這個問題,MK-41進來以後,MK-41用的方法被中科院看懂了,所以自製垂發系統就可以用了。
最重要的是MK-41要裝在康定級上B砲位時,要修改船體,這是海軍一大票軍官堅持不同意的,如果用自製的,就可以改設計去合康定級的砲位大小形狀。
sun2323dw

看得懂,表示中科院有一些能耐,再加上有付出過 努力的過程

2021-07-20 11:17
achihemi

其實中科院之前也有借鑑冷發射模式,應該是技術成熟了。

2021-07-21 10:58
Charlie2020 wrote:
哈! 我兩年半前就說(恕刪)


應該不是這樣
飛彈+加力器太長
怎麼改設計都沒用
rsteapwos

底部不夠深當然就是往上長,讓上面突出來

2021-07-20 23:07
聽了那麼多年了,希望這次是真的,拉法葉趕快裝海艦二吧
alexlin1 wrote:
我猜應該還是有買MK41技轉的部分,畢竟都買兩套現成品了,老美也不是笨蛋,早就知道你買過去就是要搞逆向研發,沒買技轉應該也不會給我們兩套去玩


應該不是逆向研發,所謂「江湖一點訣,說穿不值錢」,老美用什麼方式解決不發彈,中科院看了就懂了,不一定用一樣的方法,但是方向是相同的,殊途同歸,轉技費用是付了,生產使用的授權費卻省了,這點法律上站得住腳,就看中科院怎麼跟洛馬談。

好比當年雄風一型,以色列指控中科院仿製,但是中科院把猶太人找來,把雄風一型拆開來給他們看,結果裏面長得都不一樣,彈頭不但比「天使飛彈」重,射程也比較遠,猶太人也只好摸摸鼻子。
royle67 wrote:
飛彈+加力器太長


我給你保證與長度無關!
Charlie2020

你認為突出甲板平面就不行嗎? 突出部分難道就不能搞個匿蹤設計?

2021-07-20 21:27
sun2323dw

解決問題的答案,常常源自於獨特的想法

2021-07-20 22:4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