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購無底洞/上】M1A2戰車、魚叉飛彈預算差額逾百億 國防部明令禁止「以多報少」
聯合報 / 記者程嘉文
2021-06-23 10:22
聯合報會員專區21日刊出報導,指出國軍向美採購100套岸置魚叉攻船飛彈,第一期金額為新台幣390億7560萬餘元。由於國軍採購初期為32套,以此推算,總金額恐將超出新台幣1000億元。
報導出刊後國防部發布新聞稿,宣稱美方去年10月同意軍售100套400枚魚叉飛彈,知會國會之上限金額為23.7億美元,以110年計畫匯率30.05換算,約新台幣712億餘元,並無所謂「要價破千億」情況。至於網傳「美國捐贈台灣250萬劑莫德納疫苗,疑與軍購案有關」,純屬無稽之談。
魚叉飛彈總價千億,或許不至於發生,但是國軍近年建軍投資案中,常見以多報少,初期為了爭取項目能夠出線,故意低報數字,等成案後再設法追加的情況,國防部長邱國正曾經禁止這種意圖頭過身就過的行為。
避免錢不夠付 計畫匯率比市場行情低
國防部對媒體報導的澄清,往往是把已知資訊照本宣科,以這次新聞稿來說,最大價值是公布了國防部110年度的計畫匯率,美元與新台幣的兌換率,是1美元比30.05新台幣。
外幣匯率是浮動的,政府制定計畫估計開銷時,必須設一個固定數字,稱為計畫匯率。軍中俗稱部頒匯率,其實真正制定者是行政院主計處。為求保險,計畫匯率會訂得比市場行情低,以免錢不夠付。例如近日美元兌換新台幣的匯率在28左右,但計畫匯率卻訂在30.05。
去年10月美方公布售台岸防魚叉飛彈的金額為23.7億元,當時媒體以一般市場匯率估計,得出新台幣678億餘元。這次國防部公布,依據計畫匯率,應該是712億餘元。
軍購開銷不只給美國的錢 還有國內配合款
媒體先前也披露,海軍採購岸防魚叉飛彈系統,計畫名稱迅捷專案,編列預算511億5941.9萬元。和美方報價的712億元,相差200億元。
影響金額變化的有幾個因素,美國國防部安合局(DSCA)報給國會的數字,是這次軍售案的上限數字,購買國仍可對相關品項進行調節,最後簽訂發價書,上面才是正式金額,數字比當初DSCA報價,只會少不能多。
向美國買武器,所需開銷不只有付給美方金額,還有國內配合款。例如引進岸防魚叉飛彈,屬於車載機動式,不必建造發射碉堡,但仍要興建人員與車輛使用的營舍、車庫、廠棚等後勤支援設施。
軍方官員估計,建置岸防魚叉飛彈系統的總開銷,應會達到新台幣800億元。
預算不足 常減少周邊設備採購量
魚叉飛彈總計要花800億元,迅捷專案僅編列511億餘元,多出的近300億開銷,成為軍方的難題。
國軍的投資案,類似狀況並非首例。陸軍採購108輛M1A2戰車銳捷專案,預算編列新台幣405億元,由108年度開始編列。不料這年7月,美方公布軍售總金額達20億美元。國防部表示,酌量減少周邊設備採購數量,但如此能否將差額填滿,外界頗多疑問。
安合局尚未正式公布的M109A6自走砲採購案,我方計畫代號銳霆專案,預計編列新台幣173.85億元。因為美方報價陡增,原本目標是採購100輛,如今可能降至40輛到50輛。
另一種解法 把零件、彈藥改編年度維持費
軍事採購預算不敷所需,軍方除了減少採購數量,常見解決方式,是將零附件、彈藥等項目,改編列每年度作業維持費裡。如此一來,可壓低專案預算。
陳水扁總統時代的紀德級驅逐艦採購案,國防部編列預算284億元,立法院通過國親黨團所提出決議,要求國防部需向美方爭取再減15%,將總金額降為243億餘元。當時海軍表示,我方對所有可能少算的項目都已爭取,實在沒有殺價空間。面對立委的要求,最後軍方決定,將專案248枚標準二型防空飛彈,減為只買148枚,將總金額降至符合立法院決議。短少的100枚飛彈,服役後再以補充彈藥方式,逐年小規模編列採購。
如今M1A2戰車與魚叉飛彈的落差,都達到200億元以上。靠減項或是轉列作業維持費,能否達成目標,或說是否會過度侵占作業維持費用經費的額度,都是問題。
各單位以多報少爭預算 邱國正要求改正
各軍種都想買新裝備,在預算總數有限情況下,不免形成競爭關係。軍方官員說,使用單位的確存在把額度估得偏低,先求獲得國防部綠燈放行,未來即使發現不夠,再利用編列作業維持費的轉嫁方式,或是追加預算方式達成。
為了避免出現實際開銷遠高於計畫的情況,邱國正已要求各建案單位,必須提列其他國家採購同型產品的價格資料作比較,不得再出現過度低估金額,以為這樣可以頭過身就過的情況。
專家指出,軍方出現這種編列經費與美方公告數字的落差,除了求上車再補票的人之常情,制度本身也是原因之一。
淡江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國家政策基金會高級助理研究員揭仲指出,大約從馬政府或扁政府後期開始,台北與華府之間,對於軍售程序形成固定模式。我方將軍購立案,立法院通過第一年預算(通常只有為數不多的先期作業費,常編在機密項目)之後,美方行政部門才會公告批准,通知國會。安合局公布數字,明顯高於我方編列的總開銷,類似狀況在近年頗為常見。
川普打破軍購模式 立院還沒核准就宣布
揭仲指出,這是因為安合局公告的金額,就是軍售案的上限,如果未來數目字超過此數,必須再度向國會通報申請同意。美國國防部為避免這種麻煩情況,通常會從寬估計。例如把所有願意出售的項目都列入,但買家未必全部每樣都會買;對於金額高,期程長的案子,會把執行期間可能的通膨數字估進去。反之,在安合局正式公開報價之前,美方當然必須提供買家初步金額。這種粗估的精確度,遠不及正式報價。等到整起軍售案走完,美國政府精算實際開銷,如果有沒花完的剩餘款項,還是會退還給購買國。
揭仲說,依據媒體報導魚叉飛彈軍售案,由於美方很晚決定要賣,去年立法院審查110年度預算時,來不及將迅捷專案排入,川普政府照樣於去年10月宣布,出售台灣魚叉飛彈。如此一來,就形同打破近年的標準軍售程序,究其原因,可能是蔡政府完全執政後,行政部門意志占盡上風,執政黨立委高度配合,在野黨席次不足無力反對,幾乎沒有生變的可能。美國政府養成新觀念,認為即使我方立法院尚未批准,也可宣告把武器賣給台灣。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