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1億元花哪去?科技部稱3期太空計畫「是機密」挨批
2021-04-08 14:44 聯合報 / 記者潘乃欣/台北即時報導
蔡英文總統上任後宣示要發展太空,行政院長蘇貞昌多次強調,他上任後簽的第一份公文就是251億元的三期太空計畫。立法院今天審議科技部擬定的太空發展法草案,立委林奕華表示,外人不知道這10年的計畫,科技部竟向立委稱「這是機密」。若真有機密,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可以創先例,開秘密會議審議,已利預算編列。
第三期計畫的重點是2019年起,每年發射一顆人造衛星。國家太空中心當年發射福衛七號,但2020和2021年都無衛星發射規畫。
太空中心日前表示,下一顆氣象衛星「獵風者號」原定今年第四季發射升空,能提升颱風路徑和強度預測精準度。但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太陽能電池交貨進度,「獵風者號」發射延緩半年,預計後年才會發射。
太空中心表示,獵風者號和福七一同規畫,通訊介面設計和福七相容,可從福七地面接收站操作。
按太空中心官網,獵風者衛星也是氣象衛星,不過觀測原理和福七不同,主要是接收GPS打到海面上的折射訊號,反推海面上漣漪程度,用來推估海面上的風場狀況,可用於提升颱風路徑和強度預測精準度。
接著,國家太空中心前主任林俊良日前表示,再下一顆衛星福衛八號預計2022年發射,解析度比福五多一倍。
官網指出,福八將結合人工智慧,可用在土地監控、防災勘災等領域。中央大學太空及遙測中心副教授劉千義舉例,目前的遙測衛星如果遇上雲層,拍不到地面照片。搭上人工智慧後,可先預測上空無雲的位置,助鏡頭拍到更多可用影像。
菜包817 wrote:
251億元花哪去?科(恕刪)
第三期太空計畫,立委現在突然睡醒了,是對台工作小組又要交付任務嗎



****************************
主要發展先導型高解析度光學遙測衛星6枚、超高解析智能遙測衛星2枚及合成孔徑雷達衛星2枚,共計10枚遙測衛星,組成完整衛星星系,滿足國內相關需求。
未來我國太空產業將投入超過15項關鍵元件開發,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太空中心主任林俊良指出,這15項是指福爾摩沙衛星八號(RS8)的15項關鍵元件,包含:衛星電腦、電力控制單元、GPS衛星導航接收機、MEMS IRU陀螺儀、X頻段發報器、X頻段天線、綠色推進模組、展開機構、太陽能板、光學鏡片、光學調焦機構、光機碳纖複材、光學酬載電子單元EU、聚焦感測系統FPA、濾光片等。
兩岸和平:接受集中營、特色管理、坦克輾人民。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