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tps://www.storm.mg/new7/article/3557367
美國拜登(Joe Biden)政府上台後美中關係未見緩和,台海局勢持續緊張,解放軍可能進攻台灣的話題也成為國際關注焦點。澳洲前總理、美國智庫亞洲協會主席陸克文(Kevin Rudd)今年2月就曾示警,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可能傾向武統台灣」;美軍現任印太司令部司令戴維森(Philip Davidson)3月9日則研判,未來6年內中國很可能會對台灣採取軍事行動。
美國海軍戰院教授金萊爾(Lyle J. Goldstein)更是語出驚人,他認為目前解放軍按兵不動的主要理由,乃是考量22年的北京冬季奧運會,「等冬奧過後,就是對台武統的時機」。
雖說台灣海峽是可能引爆美中戰爭的全球最危險熱點,全球軍情、媒體及政學界已有高度共識,但對於解放軍若真對台動武,會採取什麼方式達成統一目標,各方的看法就頗為分歧,甚至連我軍方內部都有不同評估。
「速戰速決」、「首戰即決戰」,是目前多數軍情專家較為認同的台海戰爭型式,理由是北京一定要在最短時間內拿下台灣,因為只有造成既成事實,才能降低美軍及其他外部勢力的介入意願;如果武統戰爭不能速決,不但會給美軍援台製造時間窗口,更將面臨國際制裁危機,侵台一戰就有全盤失敗的風險。
「不給美軍介入機會!」共軍力求一舉占領
前國防部駐美軍事代表團長、退役海軍少將淡志隆就認為,對岸若真走上武統這步,「絕對是一舉拿下,避免夜長夢多,沒有所謂的分階段」。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員揭仲也說,解放軍只要發動台海戰爭,目標就是要徹底摧毀台獨分裂勢力,必定力求速戰速決,一舉占領台灣全島,再慢慢進行島內肅清。
揭仲指出,解放軍任何「以戰逼和」的作為,如攻占外島或封鎖台灣,意圖逼迫我政府談判或投降,都會造成攻台作戰行動中斷,既讓國軍獲得喘息時間,又給美軍介入干預的機會,即便能促成談判也未必能統一台灣,因此可能性都不高。
不過前空軍副司令張延廷、前國安局長蔡得勝等人,仍認為相對於共軍全面攻台,台海爆發「低度衝突」的可能性比較大。張延廷在參與國民黨智庫所辦研討會時就研判,兩岸低度衝突最可能在東沙、烏坵等外島發生。
蔡得勝也認為,對岸不太可能全面對台開戰,目前還是以「心理戰」為主,頂多再以「癱瘓戰」來打擊台灣民心士氣,最終目的是「以戰逼談」。
空降、兩棲登入熱點 澎湖還有「人質效益」
而前國防部長楊念組、退役中將帥化民近日更進一步提醒,澎湖群島很可能會是共軍「以戰逼和」的主攻目標。帥化民分析,共軍奪下東沙島後,如果台灣還不願談判,共軍很可能就會打澎湖,因為澎湖「易攻難守」,拿下後10多萬人口還有「人質效益」。
而金萊爾列出共軍對台發動全面戰爭之外的3套入侵劇本中,進攻澎湖也是其中之一。他認為,先對澎湖用兵,可實際測試解放軍聯合作戰能力,尤其澎湖群島地勢平坦不利防禦,非常適合進行兩棲登陸或空降作戰。
事實上,在解放軍武統台灣的作戰規劃中,也一直把奪取澎湖群島視為重要成敗關鍵。我方軍情人士透露,共軍長期研究清朝施琅攻滅台灣鄭成功政權的歷史經驗,認為施琅就是在澎湖海戰殲滅鄭氏海軍,才讓台灣鄭軍戰鬥意志崩潰。
該人士指出,澎湖群島失守更造成台灣人心離散,才迫使鄭氏政權放棄抵抗決定投降;而共軍得到的結論是,「即使在數百年後的今天,澎湖在攻台時所處的戰略地位,不但沒有減少反而更加重要」。
這位軍情人士說,不管是要以戰逼和或是全面犯台,解放軍對澎湖群島都是勢所必取。如果北京要走以戰逼和模式,相比奪取東沙、烏坵等距離台灣較為遙遠的外島,拿下離島澎湖可造成台灣人心極度恐慌;在共軍兵臨城下即將進攻台灣本島的陰影下,不但各國將啟動全面撤僑作業,台灣內部也可能爆發逃難等混亂,蔡政府和談妥協的壓力也會大增。
共軍若欲直取本島,「澎湖」仍是關鍵
即使共軍打算直取台灣本島,同樣也要解除國軍部署在東引、澎湖的天弓防空飛彈、雄風岸基反艦飛彈對共軍攻台兵力橫渡海峽的威脅;更必須對澎湖的海空軍基地、飛彈陣地及雷達站進行先制打擊。理論上,若是共軍能讓國軍在澎湖的防空、反艦體系癱瘓無法運作,就未必要分兵強攻澎湖。
然而,就算澎湖的觀通系統在共軍打擊下失效,但只要機動岸基雄風反艦飛彈隱蔽得宜,國軍本島雷達仍可透過數據鍊傳輸目標情資,讓澎湖守軍攻擊解放軍登陸船團。因此,我軍方內部的評估,只要共軍全面侵台,澎湖必然首當其衝,解放軍也一定會在海空軍掩護下,對澎湖發動登陸作戰。
既然國軍高度認知澎湖在台海防衛作戰上的樞紐地位,多年來不但已在澎湖布防重兵,國軍年度重頭戲漢光演習,也經常選擇澎湖進行反登陸實兵、火力操演。例如2017年漢光33號演習就是模擬解放軍從澎湖登陸,國軍陸海空兵力如何進行聯合反登陸作戰。
值得一提的是,當年的演習想定原本還有澎湖被攻陷後,國軍抽調兵力從台灣本島渡海反攻的情節,但遭參謀總長李喜明認定,與現實情況落差太大下令取消。
軍方人士解釋,台海戰事爆發後,外離島及本島兵力都要防衛固守,海、空軍也會進行疏散保存戰力,哪可能有多餘兵力來發動反攻? 國軍若真進行相關演練,一定會被外界質疑不切實際。
由於國軍駐防外、離島兵力,在台海開戰後都只能靠自己,不必期待能得到本島兵力援助;加上澎湖地理形勢不佳,島上高地離海平面僅高約50公尺,軍事上可說是無險可守,因而共軍不但可選擇由海上登陸,也可直接空機降旅級規模部隊登島。
重火炮、全年戰機駐守 雄風、萬劍彈擴大我防禦縱深
從1996年台海導彈危機後,國軍開始在澎湖努力進行戰場經營,除在可能登陸地點部署強大火力外,駐守主力部隊也是具高機動及打擊火力的裝甲旅,其下轄機械化步兵營、裝甲騎兵營、戰車營等,光是澎湖守軍配備的火砲數量就幾乎占全軍火砲的6分之1;還有70多輛M60A3主力戰車、迫砲車及各式裝甲車,除強大的反登陸戰力外,更務求能有效反制共軍空機降部隊或特種兵力的突襲。
而在制空、制海作戰方面,海軍以成功級巡防艦為主體的146艦隊駐防馬公基地,空軍除天弓防空飛彈外,每年4至9月還會派出IDF戰機到澎湖執行「天駒任務」,近年來共機不斷侵擾台灣空域,國防部更評估冬、春天候較差的季節改由F16戰機接替,讓澎湖全年都有戰機駐防,以大幅縮短台澎防空作戰的反應時間。
軍方人士指出,澎湖的IDF戰機還備配射程200公里的遠距遙攻武器萬劍彈,可直接對解放軍機場或兵力集結區進行打擊,加上海軍海鋒大隊的岸基雄風二型反艦飛彈,攻擊圈足可涵蓋整個台灣海峽;再搭配偵測範圍遠及中國東南沿海的西嶼雷達站,目前澎湖實已成為國軍截擊渡海共軍,成功遂行反登陸作戰重要堡壘,更有效擴大了台灣本島的防禦縱深。
雖說澎湖近萬守軍的戰力是台灣外、離島最強,但軍方人士坦言,天然地勢的限制也讓澎湖的防禦弱點暴露無遺,抗打擊能力更遠遜於花崗岩地質、坑道密布的金門、馬祖外島。如澎湖的機場、軍港、雷達站及地面部隊駐地,雖有天弓、刺針等長短程防空飛彈保護,但面對解放軍的短程彈道飛彈、巡弋飛彈或KD88之類的空地精準飛彈攻擊,只能挨打並無任何反制能力。
共軍登陸作戰能力大躍進 「類海馬斯」火箭將壓制澎湖防禦
國軍尤其擔心,根據《漢和防務評論》公布的衛星影像顯示,共軍已在福建廈門部署射程長達350公里的PCL191火箭砲,不但火力可直接覆蓋整個澎湖群島及台灣西部,其性能還類似我國對美國採購尚未交貨的海馬斯(HIMARS)多管火箭砲,既能大面積殺傷,又有精確打擊點目標的能力。軍方人士指出,澎湖守軍戰時在PCL191的壓制下,只怕很難趕在共軍登島前,按照原有作戰計畫進入完整防禦狀態。
更值得國軍警惕的是,解放軍這幾年不但海、空軍戰力大增,隨著兩棲及空中載具的更新,登陸作戰能力也在快速進步中,如075兩棲攻擊艦、071綜合登陸艦大量服役,讓共軍已可運用時速高達70、80公里的氣墊船,在過去不適宜登陸的海岸強行搶灘;而以直升機快速機降連級兵力登島突擊的戰法,對澎湖守軍傳統的防禦想定,都將是莫大的考驗。
「中國版黑鷹」成主力 共軍空中突擊旅提升登陸能量
我方軍情人士指出,去年11月中共中央軍委頒印「解放軍聯合作戰綱要(試行)」後,今年開始共軍各戰區都大力強化聯合作戰訓練,未來每個戰區至少都會編成1個空中突擊旅,每旅以2019年新量產服役有中國版黑鷹直升機之稱的直-20為主力,至少裝備偵察、攻擊、運輸等各型直升機72架,預判台海當面東部戰區的空中突擊旅,2年內就會正式成軍。

這位軍情人士透露,我澎湖守軍的組成、特性及裝備,被共軍視為檢驗自身聯合作戰能力最好標的。直-20最大航程約460公里,巡航速度每小時290公里,可搭載12到15名武裝士兵,解放軍空中突擊旅若從福建駐地出發,以低於50米的高度飛行,不到1小時就可對澎湖馬公、中屯、白沙、西嶼等主要島嶼進行機降任務;若再配合搭乘氣墊船登陸的共軍海軍陸戰隊,對澎湖守軍將會造成很大的壓力。
有熟悉澎湖防務的國軍退役將領分析,國軍守不守得住澎湖,開戰3天內勝負立判,最大關鍵還是有無制空權,若台灣本島西部空軍基地、防空飛彈陣地同時也遭到攻擊,一時無法支援澎湖戰事;而在共軍首波的火力打擊下,澎湖守軍戰力損失又高於預期,屆時解放軍多路登島的部隊,在共機、無人機協同掩護下遍地開花,我軍防禦體系就會疲於應付,很難即時集結優勢兵力逐一圍殲。
這位退將進一步評估,接下來24小時內,若國軍還是無法取回台海制空權,讓解放軍空降軍得以對澎湖展開大規模空降,一旦配備傘兵戰車、反戰車導彈等武器的共軍精銳又順利登上澎湖,國軍裝甲旅原有的優勢將快速耗損;最壞情況則是在再來的24小時內,共軍陸軍大部隊在損失輕微的情況下也隨之上岸,澎湖戰局就難以逆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