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飛彈產能爆發業績超標 萬劍2、海劍2等新型飛彈待命量產

飛彈產能爆發業績超標 萬劍2、海劍2等新型飛彈待命量產
由中科院研製的萬劍2型彈,已在各項測評作業中,通過測評後即可進行小批量生產。圖為空軍在今年1月公開展示萬劍1型彈的掛載作業。(資料照)
2021/03/19 12:06

〔記者羅添斌/台北報導〕配合高層下達雄風3型丶天弓3型等各式飛彈加速量產的指令,中科院去年產能及業績大爆發,不僅各項指標全數達標,有兩項收入指標更是突破高標,相關人士還指出,目前包括萬劍2型丶海劍2型等飛彈已在測評階段,依計畫預定在今年即可通過作戰測評,屆時即可進入小批量產生產作業階段。

國防部已將2021年「四年期國防總檢討」報告送交立法院,報告指出國軍發展可大幅增程的空射飛彈、遠距遙攻武器系統,對敵實施精準打擊,延伸戰略防衛作戰縱深。這項政策的宣示,也讓中科院對國造飛彈的研發及生產等任務,吃了一顆定心丸。

相關人士透露,受惠於高層下達雄風3型丶天弓3型等各式飛彈加速量產的指令,中科院去年的業績及各項指標都交出漂亮的成績單,108年度的業務收入總額為442.6億元,109年度則拉高到521.9億元;此外,在109年度的經濟部科專計畫績效目標裡,中科院不僅全數達標,在「研發成果總收入」及「技術服務收入金額」這兩項的指標均超越高標。

相關人士指出,除了現正在生產線上進行量產的雄3及弓3等各式飛彈之外,其他包括射程已大幅提升的萬劍2型彈丶將配備在拉法葉軍艦上的海劍2型飛彈丶射程加倍的雷霆2千2型火箭等等,也都有計畫排入下一階段生產流路,預計中科院產能將在因應國防自主政策下持續成長,並可有效帶動台灣經濟。
飛彈產能爆發業績超標 萬劍2、海劍2等新型飛彈待命量產
2021-03-19 20:28 發佈
關於海劍二 又要來當酸民了 對空射程15到20公里的艦艇發射防空飛彈 如果沒有偵蒐追蹤鎖定擊落反艦飛彈的能力
也是聊勝於無 攻擊艦艇除了潛射魚雷 就只有反艦飛彈最有效 對岸也有許多空射反艦飛彈
別指望對岸只會靠近射火箭彈還有鐵炸彈來攻擊艦艇 發射反艦飛彈 根本不用空中載機靠近80公里內

那15到20公里射程的艦射防空飛彈 只能裝個寂寞
比較重要反而是這個新聞 :


因國防部對外說明是根據模式模擬分析,我方要殲敵50%海上目標,就必須增加其反艦飛彈的數量,但目前中科院生產量能不足,才急需採購機動岸置型魚叉飛彈系統,據指出,海軍「迅捷專案」規畫5年完成100輛岸置型魚叉飛彈系統發射車與100枚魚叉飛彈,原規畫是從2023年開始美方就要陸續交運其他裝備,2024年新彈返台服役。但美方已向海軍告知,因作業與技術等相關問題,要將相關交貨期程延後1到2年,也就是「迅捷專案」的預算執行5年時間要重新修訂,依美方提出的新期程,再重新訂定預算分配時程,但這樣的變化又不符合之前所說的急需採購的目的。

據了解,去年底美方同時也提出增加通訊等裝備而要求加價,此舉已讓時任的國防部長嚴德發相當不爽,認為海軍在全案的規畫與掌握不足』

最後魚叉還是140km的。
2025之後交貨。

這是嚴德發轉任的原因嗎?


然後第一線的IDF 劍二C到底什麼時候要量產?

要排擠到什麼時候?

之前大採購讓駐美業務有credit的行為真的才是害台灣的元兇。
yoshiyoyo wrote:
關於海劍二 又要來當(恕刪)


海劍2有效射程15最大30公里,它是能低空反反艦,正在測試海弓三也有同樣能力超過50G以上過載。

萊七逃 wrote:
海劍2有效射程15最(恕刪)

希望有吧
macross_sato wrote:
比較重要反而是這個新(恕刪)


當初芬蘭買100顆RGM-84Q-4 Block II+ ER,12顆RGM-84L-4和一些零碎,就花了快190億台幣。其他都沒有。

我一直認為海軍需要大量反艦飛彈,如果政府真的去買250公里的RGM-84Q這款才會讓我感到失敗。

700億大概買個1-200顆?東南西北澎湖的海鋒大隊分一分,完全變成配角了。

當初媒體也報導美國希望我們爆掉50%的共匪軍。如果按照DSCA給台灣數量,我們買400顆RGM-84Q,加上25輛雷達車,100輛發射車絕對是要破千億台幣。

25輛雷達車應該還可以鏈接我國系統,增加雷達的存活率。
兩岸和平:接受集中營、特色管理、坦克輾人民。
TW Energy wrote:
當初芬蘭買100顆RGM...(恕刪)


單就魚叉自己做比較沒錯。 我同意。

但是優先有順序, 目前最前線配置的戰機應該優先持續更新裝備。

因此與劍二C量產來比較, 我認為劍二C是最不該被排擠。
macross_sato wrote:
比較重要反而是這個新...(恕刪)


上報朱明的不叫新聞,比較像科幻小說,看看就好,而且該新聞海軍司令部也有澄清,表示全案仍在節點中繼續推動。反正這幾年預算書都會公告,到時候就知道了
macross_sato wrote:
單就魚叉自己做比較沒(恕刪)

200架F-16V 構改加新機 AN-APG83 配上AIM-120C5 C7甚至D
天劍2C就沒有排位上的優先性
短程防空彈對飛彈本來射程就特別短,那個是跟彈道還有目標行為有關聯的東西,同樣是短程對空彈的紫菀15帶著碩大的加力器一樣在帳面規格上對飛彈目標的射程也是只敢標15km而已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