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T75K3

T75K3有獨門的膛線設計, 號稱可以增加準度, 空槍只800公克, 若拿到國際市場試個水溫, 不曉的景況會如何?
2020-12-29 11:58 發佈
比較困難,市場太大,
個人覺得把它賣給Taurus,讓Taurus當作分支把T75K3推廣出去,可能是一條財路。
就好像HS Produkt( 克羅埃西亞)把"HELLCAT"賣給春田般。
固有市場上,
M9型的手槍,原廠有Beretta,副牌有Taurus
T75K3,15發,800克
Beretta M9,15發,944克
Taurus 92,17發,963克

看數據T75K3有明顯優勢,15發子彈+800克,
但國軍打算開價多少?萬一價格太高就會變成無人問津
(T91一支才US$500)
Beretta M9,US$675
Taurus 92,17發子彈(比T75K3多配兩發子彈),US$550
而且市場板塊太大,1911有一堆死忠,實用型槍械有GLOCK/SIG,
即使論高載彈量(15-17發以上)
還有FN USA / S&W(M&P) / 春田廠的XD /Taurus的G3等競爭對手
最大問題是價格...例如: Taurus的G3的售價才US$360

--- 分隔線 ---

如果用家是實用型,再以硬體參數的角度看...T75K3的優勢會瞬間消失
春田廠HELLCAT,13發,但重量只有518克
(雖然即使動用上最大數量的彈匣,還是比T75K3少了兩發子彈)
春田廠HELLCAT比T75K3足足輕了差不多300克,而且體積比T75K3小很多
Mossberg的MC2c的情況與"HELLCAT"類似
MC2c,13/15發,850克(LOADED),US$6XX

所以T75K3難以獨立進入國際市場,除非:
1.)降價
2.)硬體大改造
3.)找包銷商,例如: Taurus
syausky wrote:
T75K3有獨門的膛(恕刪)


不要開玩笑了
50年前的設計,除非對骨董槍有興趣(仿自貝瑞塔92,1975年版)
設計是發包給某國立大學,由教授跟學生設計修改的
完全沒有實戰或用槍經驗值的設計團隊
槍管外露,無防塵防汙結構
下槍身軌道離護弓太遠,無法架設公規瞄鏡
彈夾與扣環干涉
太多問題了
連槍套都需特製
只能說國軍弟兄辛苦了!
若有好的代理商加上 獨門的膛線不是賣點嗎? 另外 T91 $550, 應可以搶到一些市場
syausky wrote:
若有好的代理商加上 ...(恕刪)

如果你更深入的去了解T75K3槍管的彈道分散圈跟國際市場上大廠牌的原廠槍管的差異,你根本不會再說這把槍有何優勢所在,更何況是跟做match等級的專業競賽用槍管廠比,那兩者差異只會更大。
syausky wrote:
獨門的膛線


不要被大內宣給唬了
這種膛線早在18xx年美國南北戰爭就大量使用了
最出名的應用是二戰的M42機槍
號稱希特勒電鋸
台灣因為德援,所以有數百挺這種槍
世界主流槍廠也有很多採用這種多邊形槍膛的槍械
哪裡會是獨門!
syausky wrote:
獨門的膛線不是賣點嗎?

警政署從德國買的警用手槍Walther PPQ M2
就是應警方要求客製有多邊形槍膛
應該是沒看過絕命追殺令2

把美國垃圾丟掉 去找把德國槍來

美國槍械設計製造2百年還是這樣評價
歐洲除了德國外
Beretta SIG 比利時皇家兵工廠.....都是一方之霸
記得有次軍事雜誌去訪問歐洲著名手槍廠
清一色的日本高檔工具機
那技師還臉有得色....照理來說日本有這種機械應該是著名槍枝產國
不過.....技術才是硬道理
那台灣呢
我只想到美國著名槍械專家在試射65步槍時的評語....M16的劣質仿製品

T75K3這種拉機貨真是浪費錢
買這批的錢根本亂花
是我就接收警政署淘汰的美國槍(反正都打幾花靶使用量不大)
這筆錢拿去改善工具機 花錢請歐洲大廠退休技師來當顧問還比較時在
royle67 wrote:
應該是沒看過絕命追殺(恕刪)


如果我國的T75是參照Berreta,那麼它是歐洲義大利的設計喔
T75的設計絕對是過時了,但其實對第一線軍人來說
我是說我國的三軍(不含憲兵與特戰部隊),他們面對的不是反恐戰場
因此雖然落後了美軍一個世代,但是個人覺得這是一個sidearm應該
還不致於有什麼問題。
但是如果要去美國市場,那你就是一個過時很久的設計了。

美軍陸軍的新式手槍,SIG M17 /(M18 陸戰隊)就採用高分子聚合物下槍身
無擊錘設計,基本上這樣的設計是從GLOCK P80(17)開始
過了一個世代成為了當代軍用手槍的主流。

其實誰對於手槍的要求最高? 看看國內的警察跟軍方的特種部隊就知道了
對於這些單位來說,手槍並非單純的Sidearm,而是使用機率很高的武器,
因此就會有許多的要求。所以警政署買的是PPQ2
M5906並不是很好的手槍,就像你自己說的,他是S&W美國槍喔。

至於民用市場,如果現在去看最佳的自衛手槍
似乎無擊錘設計也是主流,畢竟不需要有單雙動粄機的問題,
也不需要再另外解開保險。上膛後只要你的手不是金手指
在射擊前才去觸碰板機,解開一連串保險,那麼是很安全的。
緊急狀況下,根本不需要再拉槍機,或解開保險直接就可以射擊。

國君軍用武器有其使用環境與需求,不需要去跟美軍相比也不是
台灣全部都是特種部隊。
因此T75K3 並沒有甚麼錯誤,
但是如果像憲兵可以採購更先進的設計,也許會比較符合它們的需求。

如果有機會可以看看wolf A1 上槍身在美國的銷售,
不需要求甚麼好,但起碼沒有太多負平,在美國這種槍比人多的國家
就已經很不錯了。起碼他的設計沒有太多的問題。
95式??
從我們的槍也會出現在中東的戰場上,其實也還好。至於美國的誰講了甚麼
是不是可以找到正式的紀錄文件??
royle67 wrote:
應該是沒看過絕命追殺令2

把美國垃圾丟掉 去找把德國槍來

絕命追殺令2是1998年上映的電影已經是22年前的事情,這22年來你口中的美國垃圾,我很想問你真的有打過美國垃圾嗎?如果有,那打過幾發呢?自家有一把奧地利的Glock19不過跟太太兩個人都不喜歡,主要是握把厚握感不佳,買之前店家就特別跟我們提過Glock手槍很看人用,結果跟太太反而最喜歡的是你們嫌棄的S&W M&P M2.0,這槍的外型設計感及準度以及我們在意的握感,都比Glock19好太多了,但論握感自家最好的是SIG P226的.22LR小弟槍GSG Firefly(SIG Mosquito)握把絲柔滑順非常合手,所以下一把就鎖定在SIG內找一把。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