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
1、中科院「迅聯專案」裡研發的相列雷達及新戰鬥管理系統,並未符合海軍需求,具有「小神盾」性能的海軍新一代飛彈巡防艦採開國內標,將委由國內船廠擔任主合約商來執行建造船體儎台工程,戰系則委由國外原廠進行裝備籌獲及安裝,並進行系統整合。
2、火力除艦首76快砲與3組各8管的MK41垂直發射系統(裝入海弓三、海劍二防空飛彈),合計仍24管飛彈發射管,艦身中段後方的四聯裝斜式發射箱,供雄二次音速反艦飛彈丶雄三超音速反艦飛彈使用,艦艉的BLK 1B2方陣快砲與遙控式砲塔的小口徑火砲。
3、海軍新一代飛彈巡防艦仍維持4530噸的大小,艦長138公尺、艦寛16.8公尺。2022年5月到2023年5月一年的時間,發展建造規範並進行備料等工作;以期程為48個月進行原型艦的建造,2024年5月開工,2025年2月安龍,2026年2月下水,開始進行戰系的裝設與岸測站的調和,2027年3月進行海上廠測,2027年5月交艦;2027年5月到8月進行成軍訓練,2027年8月到2028年2月進行初期作戰測評。
4、自供部分有海弓三、海劍二防空飛彈,雄三飛彈四聯裝發射箱,與雄二、雄三反艦飛彈,76快砲與遙控式砲塔的小口徑火砲。外購裝備的部分,則是有防空作戰的垂直飛彈發射架、固定式主動相列雷達、旋轉式主動相列雷達與遠程預警雷達、BLK 1B2方陣快砲。
5、「海鷹眼」雷達搭配「海劍羚飛彈系統」,取代方陣快砲的案子,因研發進度不如預期,且許多技術尚未突破,經評估後還是以BLK 1B2方陣快砲作為在艦艉的近迫武器系統,並配合遙控式砲塔的小口徑火砲。
6、新一代飛彈巡防艦的反潛作戰ASW相關系統與裝備。反水面作戰的射控系統,以及電子戰EW的整合式電戰系統(ESM/ECM/ECCM),指管鏈路與通信、導航系統,仍是採用外購的方式來獲得,此一部分包括在戰鬥系統之內,由得標的國防廠商來統建。
7、新型戰鬥整合系統與各項裝備,加上主動式相列雷達,都具備了「小神盾」的性能,其飛彈攜行量及火力,都較現役軍艦來的強大,若是原型艦性能符合海軍需求,後續的量產數量將達14至19艘之多,將可逐步取代現役的諾克斯級丶拉法葉級軍艦。

---------------------------------------------------------------------------------------------------
確定改採半「成功級」的模式,載台變成由國內自行開發,只是,載台國造會不會到時候又被改掉,變成「按圖施工」?
一個級別的一級艦一下子就要造14至19艘,風險會很高,很少國家會這麼幹,海軍為何不考慮分成3~4個批次,逐次修正、進化,或許會比較合理一點。